-
公开(公告)号:CN11577410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418295.5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43 , G01N33/533 ,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钆量子点爆炸式扩增策略的低场核磁共振均相免疫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本方法不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食源性致病菌多克隆抗体通过偶联反应偶联到磁性氧化石墨烯表面得到捕获单元MGO@Ab;2)将食源性致病菌多克隆抗体通过偶联反应偶联到球形灌木丛状PS@Gd‑CQDs复合物上得到信号单元PS@Gd‑CQDs@Ab复合物;3)将PS@Gd‑CQDs@Ab、MGO@Ab和食源性致病菌样品混合制得捕获单元‑食源性致病菌‑信号单元三明治结构,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均相免疫检测测定未知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浓度;优点是灵敏度和精确性高、特异性强且操作简单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1662628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13422.0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01N33/531 , G01N33/569 ,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Cu+介导点击化学凝胶体系的低场核磁共振均相免疫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食源性致病菌适配体结合到HMSMs@SAA表面后得到信号单元HMSMs@SAA&Apt;2)将炔基、叠氮基偶联到PEG、PAA上得到凝胶前驱体Azide‑PEG‑Azide、PAA‑Alkyne;3)将PAA‑Alkyne溶液、Azide‑PEG‑Azide溶液、HMSMs@SAA&Apt分散液、CuSO4溶液按照体积比10:10:1:1混合即得LF‑NMR测试液,再与食源性致病菌样品混合测定未知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浓度;优点是灵敏度和精确性高、特异性强且操作简单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1496601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57861.X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顺磁性二维材料的低场核磁共振均相免疫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取0.1 mL功能化超顺磁性二维材料GO@SPIONs&Ab分散液和1.0‑1.4 mL含不同浓度食源性致病菌的待测样品,加入到样品瓶中混合,振摇孵育30 min,置于低场核磁共振造影剂驰豫分析仪,在35℃下采集T2,使用CPMG脉冲序列测量,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食源性致病菌对应的水质子的横向驰豫时间差值ΔT2的大小,建立水质子的横向驰豫时间差值与食源性致病菌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该定量关系即可测定未知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浓度,优点是灵敏度和精确性高、特异性强且操作简单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165936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13737.5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01N33/531 , G01N33/543 , G01N33/569 , G01N24/08 , G01N2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板式低场核磁共振/比色法双模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信号单元MNS@Ab2的合成;2)在96孔板壁上形成MNS@Ab2‑VP‑Ab1复合结构,每孔加入硫酸,再加入高锰酸钾溶液,酶标仪测定吸光度进行比色分析;3)将96孔板拆卸成单独的小杯放入核磁测试管,使用IR脉冲序列测量法进行T1测量,ΔT1的值由以下公式计算:ΔT1=T1(negative)–T1(positive),根据电流信号值计算获得待测溶液中食源性致病菌浓度;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确性好且操作简单快速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