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5146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618732.2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测定谷物中DON毒素和NIV毒素的方法。本发明使用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样品后使用液相色谱仪同时检测DON毒素与NIV毒素的方法,极大的缩短了实验的流程并拥有较高的回收率与精密度。本方法简单有效、经济可靠,为谷物产品安全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170775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87865.8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赤霉病籽粒ZEN毒素的检测方法。步骤包括:制备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品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小麦赤霉病籽粒经提取、柱净化、干燥后用流动相稀释,过有机滤膜,收集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HPLC-DAD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水-乙腈-甲醇溶液,体积比为水:乙腈:甲醇=45-46:45-46:8-10;流速:0.8-1.0ml/min;检测波长:λ=270nm;柱温:38-40℃;进样量:18-20ul;测定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品溶液的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峰面积,通过标回归方程,得出小麦赤霉病籽粒ZEN毒素的含量。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回收率良好,线性关系高,操作便捷,容易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8913698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25032.3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11 ,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小麦穗发芽抗性/感性相关的CAPS标记及其应用,涉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的候选基因,所述候选基因被命名为TaGASR-7B,所述TaGASR-7B的核苷酸序列具体为SEQ ID NO.1,同时根据该候选基因开发了一个CAPS标记,该CAPS标记的序列表为SEQ ID NO.4,一种利用该CAPS标记鉴定小麦穗发芽抗性或感性的方法,利用引物对对所述CAPS标记扩增后酶切,若酶切产物为两条主带,则,该产物对应的基因序列被命名为GS7B1-R,其对应的小麦品种表现为抗穗发芽;若酶切产物为一条主带,则该产物对应的基因序列被命名为GS7B1-S,其对应的小麦品种表现为感穗发芽;本发明可以为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功能标记,拓宽其抗性遗传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9957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34026.2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E3‑4B及其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基因TaE3‑4B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鉴定到一个与种子穗发芽抗性相关的TaE3‑4B基因;将TaE3‑4B基因过表达到小麦品种科农199中,发现TaE3‑4B基因的过量表达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株系的穗发芽抗性水平;同时,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TaE3‑4B基因的表达,发现TaE3‑4B基因的表达量下调显著降低了小麦的穗发芽抗性;上述结果证实了TaE3‑4B基因具有正向调控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功能,为通过分子育种途径培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064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810485671.X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提供一种小麦休眠持续期候选基因TaCNGC‑2A,利用该候选基因获得小麦植株穗发芽抗性持续期判断功能标记,CAPS标记CNG2A,位于TaCNGC‑2A基因启动子‑313位置具有A/T碱基变异,其标记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根据标记序列设计相应标记引物,扩增产物长度为813bp。扩增产物经FokI限制性内切酶(GGATGN9/)于37℃酶切3h后可直接在1.5%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进行检测。其中CNG2A‑a等位变异不能被酶切,而CNG2A‑b等位变异为可被酶切类型,酶切产物分别为584bp和229bp,且携带CNG2A‑b等位变异类型的植株比携带CNG2A‑a类型具有更长的穗发芽抗性持续期,本发明提供的标记可直接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小麦抗穗发芽育种选择,也有助于加快抗穗发芽品种的培育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66300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736702.1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A01H1/02 ,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茎秆强度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茎秆强度和/或茎秆抗折力或抗倒伏性状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为由序列2和序列3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本发明的引物对具有如下c1)-c3)中任一种用途:c1)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小麦的茎秆强度和/或茎秆抗折力和/或抗倒伏性状;c2)筛选或辅助筛选高茎秆强度和/或高茎秆抗折力和/或抗倒伏小麦品种;c3)小麦育种。本发明的引物对及利用所述引物对鉴定和筛选高茎秆强度和/或高茎秆抗折力或抗倒伏小麦品种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83565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357451.X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检测小麦Glu-B3位点拷贝数的引物、探针及其检测方法。所述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上游引物glub3F:5’-CAAGTCATCTTTAGCAAGCATCAGG-3’,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glud3R:5’-AAGGTCTTCATGGTGGACTAGTGTT-3’,SEQ ID NO:2所示;探针glub3T的核苷酸序列为:5-ATAGTAGCCAGGGCACCACCTCTTT-3’,SEQID NO:3所示,探针glub3T的5’端连接有报告荧光基团FAM,3’端连接有淬灭荧光基团BHQ1。利用引物glubF-glubR和探针glubT结合微滴式数字PCR能够快速、简便的检测出Glu-B3位点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检测方法成本低且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308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608073.2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节小麦种子休眠水平和穗发芽抗性的TaPer64‑2A基因的CAP S标记和应用,涉及植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TaPer64‑2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CAPS标记为TaPer64‑cds。本发明利用京411/红芒春21亲本及174份家系(JH‑RILs)和160份小麦品种组成的群体验证了上述CAPS标记TaPer64‑cds与种子萌芽指数GI极显著相关,其中,携带HMC21基因型家系的种子萌发指数GI显著小于携带J411基因型家系的GI,说明本发明开发的CAPS标记能够有效区分强/弱休眠或抗/感穗发芽类型的小麦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1166300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736702.1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A01H1/02 ,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茎秆强度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茎秆强度和/或茎秆抗折力或抗倒伏性状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为由序列2和序列3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本发明的引物对具有如下c1)‑c3)中任一种用途:c1)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小麦的茎秆强度和/或茎秆抗折力和/或抗倒伏性状;c2)筛选或辅助筛选高茎秆强度和/或高茎秆抗折力和/或抗倒伏小麦品种;c3)小麦育种。本发明的引物对及利用所述引物对鉴定和筛选高茎秆强度和/或高茎秆抗折力或抗倒伏小麦品种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20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85660.1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9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提供一种小麦植株千粒重判断标记及其应用。该标记为CAPS标记,命名为JHMfeI,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标记引物JHMfeI-F:GGAGGAAACAAAGTGGTC,JHMfeI-R:GAGAAGAGGAGGTCGTAG对小麦基因组进行扩增,获得扩增产物。其中携带JHMfeI-a类型(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399bp和90bp)的小麦植株比携带JHMfeI-b类型(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489bp)的小麦植株千粒重更高。本发明开发出的CAPS标记JHMfeI可以有效区分千粒重高低,用于小麦高产分子聚合育种,拓宽小麦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