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02973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395883.5
申请日:2015-07-06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补偿地下水的城市雨水管道系统,包括多个雨水口,与雨水口对应数量的滤网、雨水联络管及检查井,市政雨水管,滤层;每个雨水口具有贯穿两端的第一通道,每个雨水联络管具有贯穿两端的第二通道,每个市政雨水管具有贯穿两端的第三通道,检查井具有腔体,雨水口、雨水联络管连接,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连成连通雨水口、雨水联络管的通道;雨水联络管与检查井连接,第二通道与检查井腔体连通;检查井与市政雨水管连接,检查井的腔体与市政雨水管的第三通道连通;市政雨水管上设有连通其管壁内外的渗水孔,市政雨水管外部设有滤层且滤层完全包覆渗水孔,滤网设于雨水联络管靠近雨水口一端的端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065537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26145.4
申请日:2013-01-2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多功能明渠试验装置,属于水利试验技术领域,该装置由水箱段、固定明渠段和旋转明渠段构成。水箱段分为两层三箱,下层为储水箱,上层由调节流量的挡板隔开,左侧为溢水过渡箱,右侧为稳水箱;固定明渠段由梯形截面的明渠出水槽和弧形截面回水渠道组成,出水槽和回水渠道之间是明渠水槽床底,在回水渠道出口为三角量水堰;旋转明渠段由两端支架支撑,固定在旋转轴上,有四个对称的明渠水槽,水槽之间由30°弧形水槽固定翼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在同一平台上开展四种以上明渠实验的目的,节约多个水泵,节省大量试验室空间和试验经费,结构合理,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002973B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10395883.5
申请日:2015-07-06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补偿地下水的城市雨水管道系统,包括多个雨水口,与雨水口对应数量的滤网、雨水联络管及检查井,市政雨水管,滤层;每个雨水口具有贯穿两端的第一通道,每个雨水联络管具有贯穿两端的第二通道,每个市政雨水管具有贯穿两端的第三通道,检查井具有腔体,雨水口、雨水联络管连接,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连成连通雨水口、雨水联络管的通道;雨水联络管与检查井连接,第二通道与检查井腔体连通;检查井与市政雨水管连接,检查井的腔体与市政雨水管的第三通道连通;市政雨水管上设有连通其管壁内外的渗水孔,市政雨水管外部设有滤层且滤层完全包覆渗水孔,滤网设于雨水联络管靠近雨水口一端的端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71836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21698.9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 Y02A40/27 , A01G9/247 , A01G25/167 , E03B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面雨水滞留连拱结构与绿色屋顶智能灌溉系统,涉及屋面雨水源头减排与控制利用技术领域,是一种适用于屋面雨水收集滞留、径流调控和绿色建筑屋顶设计的方法。本屋面雨水滞留连拱结构与绿色屋顶智能灌溉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滞留系统、绿色屋顶灌溉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雨水收集滞留系统用于收集蓄存经过连拱形集雨板分流的大气降水;智能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各类传感器信号实现各个系统的协同工作;绿色屋顶灌溉系统用于根据土壤湿度和植物需水量完成供水灌溉作业。本发明能够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符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71836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710021698.9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面雨水滞留连拱结构与绿色屋顶智能灌溉系统,涉及屋面雨水源头减排与控制利用技术领域,是一种适用于屋面雨水收集滞留、径流调控和绿色建筑屋顶设计的方法。本屋面雨水滞留连拱结构与绿色屋顶智能灌溉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滞留系统、绿色屋顶灌溉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雨水收集滞留系统用于收集蓄存经过连拱形集雨板分流的大气降水;智能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各类传感器信号实现各个系统的协同工作;绿色屋顶灌溉系统用于根据土壤湿度和植物需水量完成供水灌溉作业。本发明能够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符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988886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16169.X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E02B8/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60
Abstract: 一种水动力旋转门式鱼道,主要包括过鱼隧洞、圆形室、旋转门和水轮。过水隧洞设置在大坝内部,圆形室与过鱼隧洞的下游端相连通,旋转门安放在圆形室内,旋转门的侧面固壁在平面上呈一个圆心角为270°的圆弧,旋转状态下圆形室内部空间交替着与过鱼隧洞和大坝下游水体相连通,实现过鱼并挡水的目的,旋转门设有大量的小孔洞以控制鱼道内水流流速,水轮的转轴通过减速齿轮与旋转门的转轴相连,起到为旋转门的转动提供动力的作用。本发明对坝高的适应能力强,与水库来水及水利枢纽运行之间的协调性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065537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10026145.4
申请日:2013-01-2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多功能明渠试验装置,属于水利试验技术领域,该装置由水箱段、固定明渠段和旋转明渠段构成。水箱段分为两层三箱,下层为储水箱,上层由调节流量的挡板隔开,左侧为溢水过渡箱,右侧为稳水箱;固定明渠段由梯形截面的明渠出水槽和弧形截面回水渠道组成,出水槽和回水渠道之间是明渠水槽床底,在回水渠道出口为三角量水堰;旋转明渠段由两端支架支撑,固定在旋转轴上,有四个对称的明渠水槽,水槽之间由30°弧形水槽固定翼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在同一平台上开展四种以上明渠实验的目的,节约多个水泵,节省大量试验室空间和试验经费,结构合理,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282214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596974.0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承压岩溶含水层系统的管道流示踪试验综合装置。该装置由控制整个含水层系统水位的溢流槽、装有均匀介质的松散砂槽、槽体内三根不同长度且带微孔与松散砂层保持水力联系的渗流管道、观测孔及出水取样孔等五部分组成。每根管道进水最前端设有示踪剂注入管孔及控制阀。利用进、出水端溢流槽水位控制模拟槽含水层系统地下流场变化,形成均匀孔隙渗流与管道流的双重介质环境。试验通过潜水泵供水,利用自动化采集系统记录含水层水位,从取样孔定时采集样品,通过示踪剂浓度曲线特征,获得潜水(承压水)岩溶含水层系统中岩溶管道流中示踪剂浓度变化峰值特征,为查明野外碳酸盐地区地下水系统中岩溶通道发育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05012440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486527.X
申请日:2015-07-06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效补偿地下水的城市雨水管道系统,包括多个雨水口,与雨水口对应数量的滤网、雨水联络管及检查井,市政雨水管,滤层;每个雨水口具有贯穿两端的第一通道,每个雨水联络管具有贯穿两端的第二通道,每个市政雨水管具有贯穿两端的第三通道,检查井具有腔体,雨水口、雨水联络管连接,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连成连通雨水口、雨水联络管的通道;雨水联络管与检查井连接,第二通道与检查井腔体连通;检查井与市政雨水管连接,检查井的腔体与市政雨水管的第三通道连通;市政雨水管上设有连通其管壁内外的渗水孔,市政雨水管外部设有滤层且滤层完全包覆渗水孔,滤网设于雨水联络管靠近雨水口一端的端部。
-
公开(公告)号:CN204204302U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20638379.4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承压岩溶含水层系统的管道流示踪试验综合装置。该装置由控制整个含水层系统水位的溢流槽、装有均匀介质的松散砂槽、槽体内三根不同长度且带微孔与松散砂层保持水力联系的渗流管道、观测孔及出水取样孔等五部分组成。每根管道进水最前端设有示踪剂注入管孔及控制阀。利用进、出水端溢流槽水位控制模拟槽含水层系统地下流场变化,形成均匀孔隙渗流与管道流的双重介质环境。试验通过潜水泵供水,利用自动化采集系统记录含水层水位,从取样孔定时采集样品,通过示踪剂浓度曲线特征,获得潜水(承压水)岩溶含水层系统中岩溶管道流中示踪剂浓度变化峰值特征,为查明野外碳酸盐地区地下水系统中岩溶通道发育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