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硝酸氧化合成2-F-3-硝基苯甲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980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07875.2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酸氧化合成2‑F‑3‑硝基苯甲酸的方法,涉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首先,通过溶解钼酸铵并加入硝酸铁制备催化剂,调节pH至酸性并反应3小时后,得到纯化后的固体催化剂。接着,在130~150℃下,将2‑F‑3‑硝基甲苯、氧化剂和催化剂反应,生成2‑F‑3‑硝基苯甲酸溶液。再经乙酸乙酯萃取、酸碱转化、萃取和减压浓缩,最终得到高纯度的2‑F‑3‑硝基苯甲酸固体。此方法原料易获取,反应易控制,产品纯度和收率高,且废水产生少,处理简单,兼具经济和环保效益。

    一种基于微通道的加氢反应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867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62852.7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微通道的加氢反应器,包括:反应壳体,其内顶部布置有微通道反应器,反应壳体顶部上连接有进气气管和加氢气管;承托网,其和反应壳体固定连接;充分反应机构布置在反应壳体内,充分反应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安装座、弹性元件、连接轴、顶杆以及推板,通过充分反应机构设计,其能够在反应过程中,将催化剂颗粒抛起,增加催化剂颗粒与反应物的接触程度,且还能够使得催化剂颗粒分布均匀,从而提高反应效率与反应充分度,推板能够回推气体,一方面扰动气体,改变气体的分布,另一方面能够将气体回推再次与催化剂颗粒接触,从而使得未充分反应的气体进行反应。

    一种聚苯硫醚组合后处理纯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0667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1535844.7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苯硫醚树脂纯化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聚苯硫醚树脂后处理纯化方法,包括将聚苯硫醚树脂粗产物加热抽滤,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将洗涤后滤饼烘干然后放入球磨机中,并加入质量浓度60%‑95%的乙醇溶液,经粒径范围在0.6‑1.8mm的氧化锆珠进行研磨,再分离出树脂,然后用去离子水加热搅拌多次洗涤并趁热抽滤,再烘干,得到高纯度的聚苯硫醚树脂。

    一种鱼形微反应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79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17923.3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形微反应器,涉及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反应板,所述反应板上开设有进料流道、出料流道以及若干反应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分为上下两层流道,两层流道都包括两扇形结构的分隔壁,分隔壁后设置的椭圆挡板,以及交错设置的折流挡板。两层流道通过中层板开孔以实现两层流道的错流交替。所述反应单元设置两扇形结构的分隔壁以及椭圆挡板,以实现流体的分流与汇流,两扇形结构的分隔壁两侧流道与反应壁之间设置缩放流道,来实现流速的加快,提高微反应器的混合效果。分层的隔板则是强化纵向流体间的传质,即通过错流的方式强化传质。

    一种石墨烯做还原剂制备负载型钯立方的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8321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42438.4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做还原剂制备负载型钯立方的方法及应用,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将含卤化合物或季铵盐水溶液、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碱液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钯前驱体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缓慢从室温升温至反应温度后,并保持该温度继续反应;对反应后的混合液超声离心分离洗涤后得到石墨烯负载钯立方,本发明通过加入碱液来调节反应体系pH值的方式来调控氧化石墨烯的还原能力,含卤化合物来定向表面吸附,实现不需要外加还原剂的情况下,氧化石墨烯本身既做还原剂又起到了载体的作用,其制备程序简单,成本低,粒径相对均一,分散性好,易于推广应用,特别是在环境和催化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碳载铂族金属基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659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43232.6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载铂族金属基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高熵合金合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按一定比例取若干种过渡金属前驱体盐和一种铂族金属盐,并将过渡金属前驱体盐和铂族金属盐分散溶解在混合溶剂中,得到分散液;S2:将分散液转入到反应釜中反应,反应后经超声离心洗涤;S3:将洗涤后的原料在真空烘箱中干燥,得到碳载铂族金属基高熵合金;本发明采用具有促进还原反应的铜、铁、镍、铅、锌、钒、钴、钼、铋等过渡金属杂到钯金属中,并采用溶剂热合成的方式制备铂族金属基高熵合金,该制备过程能够在金属前驱体还原时同时生成的无定形碳起到载体作用,既调控了花状合金形貌,又调节了合金粒子在溶液中的分散性。

    一种e形微反应器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31821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999256.2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e形微反应器通道结构,包括反应板,所述反应板内部开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料通道、混合通道、反应通道及出料通道,所述反应通道包括若干依次连通的反应单元,每个反应单元均包括间隔分布的第一弧形流道及第二弧形流道,第一弧形流道及第二弧形流道之间连接有直形流道,第一弧形流道自入口向出口沿顺时针方向弯曲,第二弧形流道自入口向出口沿逆时针方向弯曲;本发明利用第一弧形流道与第二弧形流分别与直形流道形成两个e形结构,e形结构增加了反应通道的长度,且自直形流道进入第二弧形流道时产生的离心旋流可实现反应通道内部流速的加快,提高内部混合效果,该通道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一种2,2-二取代-4-吡啶基丁腈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2610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35910.6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2,2‑二取代‑4‑吡啶基丁腈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3.5~4.5:4~5的羟乙基吡啶、腈、碱剂于介电常数(ε)小于20的非质子溶剂中在60℃~100℃下混合反应12h~30h,反应结束后,将冷却后的反应体系调节至中性,并对产物进行收集、纯化。羟乙基吡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碳碳双键,并与腈发生加成反应得到2,2‑二取代‑4‑吡啶基丁腈衍生物。同时,使用的原料价格低廉且容易合成,大大降低成本,工业化前景更加广阔,操作简便,使该工艺技术更具有竞争价值。

    一种含芳烃废水的湿式氧化联合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3654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355908.4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芳烃废水的联合湿式氧化处理技术。通过二氧化氯氧化单元、芬顿氧化单元与湿式氧化单元的微通道反应器结合连续降解含芳烃废水,利用了氧化剂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使废水中复杂有机物被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同时联合微通道反应器的高速率传热传质的优点,在增加了反应效率的同时,实现将高COD含量(COD含量为10000‑100000mg/L),B/C<0.2,芳烃浓度为1‑10g/L的含芳烃废水的COD去除率在97%以上,且经本发明方法处理后B/C>0.45,废水中芳烃含量为小于0.001‰。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合成亚磷酸二烷基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088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815654.8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合成亚磷酸二烷基酯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工艺技术领域。以醇和三氯化磷为底物,在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器中连续反应生成亚磷酸二烷基酯的方法。其中,三氯化磷为物料A,醇溶液为物料B,通过计量泵同时进入微通道进行连续化的酯化反应。本发明工艺方法利用微通道反应器高效的传质、传热效率,有效强化了两相物料间的传质速率,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