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25999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080009008.4
申请日:2010-02-02
Applicant: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43/084 , F04B43/0072 , F04B43/086 , F04B45/02 , F04B45/022
Abstract: 提供不使性能降低、不会增加成本和设置场所面积且抑制对吸入以及排出进行切换时产生的冲击振动的被改进了的波纹管泵。该波纹管泵,具有:泵体(1),其具有流体的吸入通道(12)和排出通道(13);波纹管(2),其基端凸缘(2a)气密地固定在泵体(1)上,且在波纹管(2)与所述泵体(1)之间形成泵室(11);动作板(15),其安装在波纹管(2)的头部(2c)上,使波纹管(2)相对于泵体(1)进行伸缩运动,将头部(2c)形成为悬空底的形状而在头部(2c)与动作板(15)之间形成气密状的空间部(19),通过与空间部(19)相面对的薄壁头部(2c)的弹性膜变形,使空间部(19)缩小,由此吸收缓和压力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1382219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810215844.2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桂将义
IPC: F16L19/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41/10 , F16L47/04 , F16L55/24 , Y10T137/8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设备和接头的连接结构,通过使流体设备(P)中的流体的供排路(1)的周围部分(3)和流体用的接头(T)嵌合连接,从而将所述供排路(1)和在所述接头(T)上形成的流路(4)连通并连接,其特征在于,使流经所述流体设备(P)和所述接头(T)的流体通过并对该流体进行作用的功能部件(5)在被所述周围部分(3)和所述接头(T)双方密封的状态下并且在遍及到这些周围部分(3)和接头(T)的状态下被介入安装,并且,为了在所述流体设备(P)和所述接头(T)的嵌合连接状态下构成密封部(Sm),相互嵌合的环状槽(6)和环状突起(7)分开形成在所述流体设备(P)和所述接头(T)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382219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215844.2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桂将义
IPC: F16L19/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41/10 , F16L47/04 , F16L55/24 , Y10T137/8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设备和接头的连接结构,通过使流体设备(P)中的流体的供排路(1)的周围部分(3)和流体用的接头(T)嵌合连接,从而将所述供排路(1)和在所述接头(T)上形成的流路(4)连通并连接,其特征在于,使流经所述流体设备(P)和所述接头(T)的流体通过并对该流体进行作用的功能部件(5)在被所述周围部分(3)和所述接头(T)双方密封的状态下并且在遍及到这些周围部分(3)和接头(T)的状态下被介入安装,并且,为了在所述流体设备(P)和所述接头(T)的嵌合连接状态下构成密封部(Sm),相互嵌合的环状槽(6)和环状突起(7)分开形成在所述流体设备(P)和所述接头(T)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32599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080009008.4
申请日:2010-02-02
Applicant: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43/084 , F04B43/0072 , F04B43/086 , F04B45/02 , F04B45/022
Abstract: 提供不使性能降低、不会增加成本和设置场所面积且抑制对吸入以及排出进行切换时产生的冲击振动的被改进了的波纹管泵。该波纹管泵,具有:泵体(1),其具有流体的吸入通道(12)和排出通道(13);波纹管(2),其基端凸缘(2a)气密地固定在泵体(1)上,且在波纹管(2)与所述泵体(1)之间形成泵室(11);动作板(15),其安装在波纹管(2)的头部(2c)上,使波纹管(2)相对于泵体(1)进行伸缩运动,将头部(2c)形成为悬空底的形状而在头部(2c)与动作板(15)之间形成气密状的空间部(19),通过与空间部(19)相面对的薄壁头部(2c)的弹性膜变形,使空间部(19)缩小,由此吸收缓和压力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1223389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80025671.7
申请日:2006-06-15
Applicant: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桂将义
Abstract: 提供一种基本不需要进行加紧即可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同时其组装操作性也得到改善的集成面板与流体器件的连接结构。为此,使用环状密封垫G将集成面板和阀门2在单一的圆管状流体流道3、7密封状态下进行连通连接,在第一及第二流体给排口部2A上形成环状突起11及其内外的锥形周面12a、13a,使用氟树脂材料制成密封垫G,该密封垫G具有一对环状槽51、51和锥形周面52a、53a;将集成面板1和阀门2拉靠,使环状突起11与环状槽51嵌合,从而构成形成有由锥形周面12a、13a、52a、53a相互压接而构成的密封部S1的接合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975216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10163153.3
申请日:2006-11-29
Applicant: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桂将义
IPC: F16J1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39/005 , F16L23/18
Abstract: 流体密封垫中,为了将具有管通路(3)和环通路(4)的第一流体设备(1)的第一给排口部(1A)与具有管通路(7)和环通路(8)的第二流体设备(2)的第二给排口部(2A)在各个通路(3、4、7、8)相对应状态密封接连,而在第一和第二给排口部(1A、2A)之间设置环状的第一、第二密封垫部(G1、G2),在各个密封垫部(G1、G2)上形成与第一给排口部1A抵接的第一密封部(g12、g22)、与第二给排口部(2A)抵接的第二密封部(g11、g21)、和将各通路(3、4)与各通路(7、8)连通的流体路径(w1、w2),设置以横切流体路径(w2)的状态配置的桥接部(B),将第一、第二密封垫部(G1、G2)连接成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223395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80025672.1
申请日:2006-06-15
Applicant: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桂将义
Abstract: 提供一种基本不需要进行加紧即可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同时其组装操作性也得到改善的集成面板与流体器件的连接结构。为此,使用环状密封垫G以单一的圆管状流体流道3、7密封状态将集成面板1和阀2连通连接起来,在第一及第二流体给排口部1A、2A上形成环状突起11、21,使用氟树脂材料制成密封垫G,该密封垫G具有一对环状槽51、51,这一对环状槽51、51形成在应分别与环状突起11、21相嵌合的流体路径W的外径一侧部分;将集成面板1和阀2拉靠,使第一及第二流体给排口部1A、2A的环状突起11、21与密封垫G的环状槽51分别嵌合,从而处于形成了嵌合密封部的接合状态;并设置维持装置I来维持这种接合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171450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680015215.4
申请日:2006-04-28
Applicant: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桂将义
Abstract: 为促进流体管道集成化而提供进一步可紧凑化的集成板与流体器件的连接结构。在使各自的管状流体通路3a、7与环状流体通路4a、8同心配置、通过内外环状垫圈G1、G2将集成板1与阀2以密封状态连接的同心双重流道型的连接结构中,在氟化乙烯树脂制的流体供排口部1A、2A上形成环状突起11、21、31、41,在氟化乙烯树脂制的垫圈G1、G2上形成环状槽51、61,通过将两个流体供排口部1A、2A相互拉靠着进行维持的维持机构I,环状突起与环状槽嵌合以维持形成嵌合密封部10的接合状态,内侧的第1垫圈G1内周面54a兼作管状流道3a、7外壁面,外周面55a兼作环状流体通路4a,8内壁面,而构成多功能化的中间垫圈。
-
公开(公告)号:CN101027517A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580031987.2
申请日:2005-09-16
Applicant: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桂将义
Abstract: 提供一种基本上不进行再紧固也能维持良好的密封性、且能改善其装配操作性的集成面板与流体器件的连接结构。为此在利用密封圈G以将圆管状流体通道16、19密封的状态将集成面板1与阀2连通连接时,在第一及第二流体给排口部1A、2A上形成环状凸起11、21,密封圈G具有一对环状槽51、51并由氟树脂制成,上述一对环状槽51、51是为了与环状凸起11、21分别嵌合而形成在流体路径W的外径侧部分上的环状槽,设置有维持接合状态的维持装置I,通过将集成面板1与阀2拉合,从而使第一及第二流体给排口部1A、2A的环状凸起11、21与密封圈51分别嵌合,从而形成配合密封部10,由此构成上述接合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3565049D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200530138898.0
申请日:2005-11-02
Applicant: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Designer: 桂将义
Abstract: 省略其它视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