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78078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210037563.9

    申请日:2012-02-17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从而能够抑制因设置溢流阀装置时的阀按压体的压入引起的向固定涡盘的变形,且抑制因冲撞引起的护圈及阀按压体的变形或冲撞声。固定涡盘具有溢流阀装置,在压缩室的压力上升至设定压力以上时,打开流路以使压缩室与喷出压力室连通,溢流阀装置具有连通压缩室与喷出压力室的溢流流路、开闭溢流流路的溢流阀、配置在溢流阀与护圈之间且对溢流阀赋予弹性按压力的阀按压体、限制阀按压体的移动范围的护圈,在溢流阀关闭溢流流路的状态及打开溢流流路的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下,均通过弹性按压力将阀按压体压靠在护圈上。

    涡旋式压缩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52310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260535.4

    申请日:2010-08-20

    Abstract: 在过压缩时,从旁通孔释放高压制冷剂即可,但制冷剂通过旁通孔之际会产生与旁通孔的截面积成反比例的称为喷出压损的损失。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过压缩区域的压缩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具备两个放气阀装置,所述两个放气阀装置分别设于最靠近喷出口的两个压缩室中,该两个压缩室是相对于涡卷中心成对的两个压缩室,各放气阀装置彼此相对于涡卷中心非对称配置,且在所述两个压缩室处于以下两种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各放气阀装置中至少一个位于与所述喷出口连通的位置,所述两个压缩室的一种状态为所述两个压缩室即将与所述喷出口连通之前的状态,另一种状态为所述两个压缩室以从上述状态前行了180度的状态与所述喷出口连通的状态。

    涡旋压缩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16034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710194376.0

    申请日:2007-12-26

    Abstract: 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在确保动作流体的封入量的减少的同时,不大幅度增加加工成本就可以实现供油泵的效率提高。涡旋压缩机具备压缩机部、曲柄轴(6)、轴承、具有内转子(30a)和外转子(30b)并将油供应给轴承的内接齿轮型的供油泵(30)、以及收纳它们的壳体。供油泵(30)使储油部的油升压,并通过曲柄轴(6)的供油孔以及轴承供应给背压室,同时通过所述曲柄轴(6)的推力,向内转子(30a)的侧面或外转子(30b)的侧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对覆盖内转子(30a)以及外转子(30b)的侧面的罩(30a1)施力。

    涡旋式压缩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48760A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610141476.2

    申请日:2006-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提高高压力比运转时的压缩机制冷系数。涡旋式压缩机(50)具有:具备在涡旋盘上竖立形成的涡旋状搭接片的回旋涡旋件(3)及固定涡旋件(4),将两个涡旋件(3、4)的各搭接片相互朝向内侧组合,在回旋涡旋件(3)的搭接片外壁面侧和固定涡旋件(4)的搭接片内壁面侧通过各搭接片和涡旋盘形成密闭空间,通过两个涡旋件的相对运动,随着两个涡旋件向中心方向移动,而减小密闭空间内的容积,并且压缩从两个涡旋件的外周侧吸入的气体后,从设置在涡旋件中央部的排出口排出。而且,涡旋式压缩机(50)中,行程容积为5~25cm3的范围,密闭空间开始与排出口连通时的最小密闭空间的平面面积和排出口的开口面积的比值在5.0~8.0的范围内。

    容积式泵及具备该容积式泵的容积式流体机械

    公开(公告)号:CN101813086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010115744.X

    申请日:2010-0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泵动作顺利继续的同时、适于小容量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容积式泵及具备该容积式泵的容积式流体机械。容积式泵(30)具备:具有泵槽(30b1)且能够旋转运动的旋转工作缸(30b);间隙嵌合于泵槽而形成两个泵室的回旋活塞(30a)。旋转工作缸配置为能够以偏心量Es的工作缸旋转轴(γ)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泵槽与工作缸旋转轴(γ)交叉成直线状延伸,回旋活塞配置为能够以回旋半径Ep进行回旋运动地进行自转运动,回旋半径Ep与偏心量Es大致相等。嵌合于旋转工作缸的回旋活塞的个数为一个,容积式泵具有转动限定机构,该转动限定机构维持回旋活塞的回旋及旋转工作缸的旋转,并将回旋活塞的回旋速度限定为旋转工作缸的旋转速度的2倍。

    卧式压缩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62013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034471.5

    申请日:2012-0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卧式压缩机,其降低气体罩排出的冷媒气体中的油含油量,防止在机外排出空间产生噪音,抑制压缩冷媒的压力损失的产生。卧式压缩机(50)具备密闭容器(1)、压缩机构部、电动机部、吸入管(7)及排出管(13)。在电动机部与排出管之间设置用于区划密闭容器的隔板(12),在该隔板的与电动机部的相反侧安装上部以及下部开放的气体罩(16)。在隔板的上部形成供冷媒气体流通压缩的冷媒气体通道孔(12a),在下部形成供润滑油流通的润滑油通道孔(12b)。气体罩形成为上边比密闭容器的内径(15s)小、且高度为覆盖冷媒气体通道孔的高度。气体罩弯折成型并形成为截面呈矩形形状,利用隔板与气体罩来构成气液分离机构。

    涡旋压缩机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16034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0710194376.0

    申请日:2007-12-26

    Abstract: 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在确保动作流体的封入量的减少的同时,不大幅度增加加工成本就可以实现供油泵的效率提高。涡旋压缩机具备压缩机部、曲柄轴(6)、轴承、具有内转子(30a)和外转子(30b)并将油供应给轴承的内接齿轮型的供油泵(30)、以及收纳它们的壳体。供油泵(30)使储油部的油升压,并通过曲柄轴(6)的供油孔以及轴承供应给背压室,同时通过所述曲柄轴(6)的推力,向内转子(30a)的侧面或外转子(30b)的侧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对覆盖内转子(30a)以及外转子(30b)的侧面的罩(30a1)施力。

    涡旋压缩机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19672B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710142418.6

    申请日:2007-08-22

    Abstract: 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在将对旋转涡盘与框架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圈收纳于设置在框架上的槽内的构造中,伴随压缩机的小型化,有必要对框架进行宽度很窄的槽加工。该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具有:在镜板上设有涡旋状盖板的固定涡盘以及旋转涡盘、和具有对使旋转涡盘旋转的主轴进行轴支撑的主轴承的框架,其中,涡旋压缩机具备:背压室,其位于旋转涡盘的镜板背面部;密封机构,其对背压室和主轴承的周边部的空间进行密封;密封机构安装部,其设于框架的上表面,以与插入主轴的旋转涡盘的旋转轮毂部的端面相对;密封支撑机构,其在密封机构安装部配置密封机构,密封支撑机构具有支撑密封机构的支撑部和用于使密封机构与旋转镜板背面部接触的弹性部。

    涡旋式压缩机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72069C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610141476.2

    申请日:2006-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提高高压力比运转时的压缩机制冷系数。涡旋式压缩机(50)具有:具备在涡旋盘上竖立形成的涡旋状搭接片的回旋涡旋件(3)及固定涡旋件(4),将两个涡旋件(3、4)的各搭接片相互朝向内侧组合,在回旋涡旋件(3)的搭接片外壁面侧和固定涡旋件(4)的搭接片内壁面侧通过各搭接片和涡旋盘形成密闭空间,通过两个涡旋件的相对运动,随着两个涡旋件向中心方向移动,而减小密闭空间内的容积,并且压缩从两个涡旋件的外周侧吸入的气体后,从设置在涡旋件中央部的排出口排出。而且,涡旋式压缩机(50)中,行程容积为5~25cm3的范围,密闭空间开始与排出口连通时的最小密闭空间的平面面积和排出口的开口面积的比值在5.0~8.0的范围内。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73620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058149.0

    申请日:2013-02-25

    Abstract: 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工作流体的流路阻力引起的性能下降的结构的密闭型电动压缩机。在将由压缩机构部(3)压缩的工作流体向该压缩机构部(3)吸入的吸入口(5a)插入使工作流体流通的吸入管(2g)的前端部(2g1)来安装该吸入管(2g),在吸入管(2g)的内侧具备压入构件(2h),该压入构件(2h)从内侧在整周上按压前端部(2g1)而使该前端部(2g1)压接于吸入口(5a)的周壁(5a1)。并且,具有如下的特征:在吸入管(2g)形成有用于收容压入构件(2h)的扩径部,扩径部的内径大于吸入管(2g)的从未形成前端部(2g1)的一端到扩径部为止所形成的基部的内径,压入构件(2h)的外径为基部的内径以上,且小于扩径部的内径,并且大于前端部(2g1)的内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