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08070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544957.8

    申请日:2013-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抑制储液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和润滑油分离以确保向压缩机运送的润滑油量。使用单独的R32制冷剂或含有规定质量百分比以上R32制冷剂的混合型制冷剂作为制冷剂。向室外机(100)所具有的压缩机(104)供给为了使液态制冷剂和润滑油不分离为两层而混合有规定值以上的润滑油的制冷剂。通过使用返油细管(107)使由油分离器(106)分离的润滑油返回储液器(105),抑制在储液器内产生两层分离区域。通过从储液器(105)向压缩机(104)输送含有适量液态制冷剂的气态制冷剂,能够向压缩机(104)供给润滑油。

    制冷循环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26099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80010056.9

    申请日:2013-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8 F25B41/062 F25B250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目的在于能够不受制冷剂分流器的设置姿势、制造差别等的影响而在宽泛的使用条件下实现良好的分流特性。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对由该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进行冷凝的冷凝器;对由该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3);与该膨胀阀(3)分体构成且使由所述膨胀阀(3)减压后的制冷剂向形成于内部的多个流路分流的分流器(4);以及使由该分流器(4)分流后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其中,所述膨胀阀(3)与分流器(4)以满足L/D≤1.2G0.36以及L/D≥1.5的方式配置。其中,L[m]是从膨胀阀(3)的节流区域(300)至分流器(4)的分支区域(400)的距离,D[m]是膨胀阀(3)的第二连接管(32)的内径,G[kg/(m2s)]是在膨胀阀的第二连接管(3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质量速度。

    制冷循环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26099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380010056.9

    申请日:2013-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8 F25B41/062 F25B250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目的在于能够不受制冷剂分流器的设置姿势、制造差别等的影响而在宽泛的使用条件下实现良好的分流特性。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对由该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进行冷凝的冷凝器;对由该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3);与该膨胀阀(3)分体构成且使由所述膨胀阀(3)减压后的制冷剂向形成于内部的多个流路分流的分流器(4);以及使由该分流器(4)分流后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其中,所述膨胀阀(3)与分流器(4)以满足L/D≤1.2G0.36以及L/D≥1.5的方式配置。其中,L[m]是从膨胀阀(3)的节流区域(300)至分流器(4)的分支区域(400)的距离,D[m]是膨胀阀(3)的第二连接管(32)的内径,G[kg/(m2s)]是在膨胀阀的第二连接管(3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质量速度。

    冷冻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03661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80068958.8

    申请日:2013-01-31

    Abstract: 冷冻循环装置具有:室外机,其具有压缩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室内机,其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以及液体侧连接配管和气体侧连接配管,它们连接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室内机。使用R32作为用于所述冷冻循环装置的制冷剂,所述冷冻循环装置具有对所述冷冻循环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构成为将由该控制装置控制的控制压力的上限值设定为或能够设定为与原本使用制冷剂R22或制冷剂R407C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的控制压力的上限值相等。由此,能够得到一种采用R32作为制冷剂并且能够将已设的制冷剂连接配管和分支管进行再利用的冷冻循环装置。

    制冷循环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94069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80008246.7

    申请日:2013-0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用全球变暖系数(GWP)较低的制冷剂且抑制效率降低,并且还能缩小连接配管的配管直径。制冷循环装置依次连接压缩机(1)、热源机侧换热器(3)、第一膨胀装置(4)、液体侧连接配管(7)、第二膨胀装置(21)、利用侧换热器(22)、气体侧连接配管(8)而构成。另外,将在所述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设为R32,将所述液体侧连接配管和所述气体侧连接配管的管外径设为“(D0-1)/8英寸”(其中,“D0/8英寸”是使用制冷剂R410A的情况下的连接配管外径),并且在所述液体侧连接配管中将所述D0的范围设为“2≤D0≤4”,在所述气体侧连接配管中将所述D0的范围设为“3≤D0≤8”。

    空调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85885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737362.3

    申请日:2011-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目的在于,即使在传热管小直径化、翅片小型化、高密度化了的场合,也能够抑制由翅片形状的变形导致的性能下降。翅管式换热器具有多片的板状翅片(1)和传热管(2);该多片的板状翅片(1)按气体能够通过的方式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平行地层叠配置;该传热管(2)按贯通该板状翅片并且弯曲行进的方式构成,制冷剂通过其内部。在上述板状翅片上具有在多片上述板状翅片的层叠方向上冲切起的多个狭缝部(3a、3b、…);按上述多个狭缝部中的、相对于气体的流动位于最上游的狭缝部(3a)从上述板状翅片的突出高度(Hs1)比相对于上述气体的流动处在第二位置的狭缝部(3b)从上述板状翅片的突出高度(Hs2)更大的方式构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