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79716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510155582.5

    申请日:2015-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检测到异常发热就切断通电的热保护电路的连接器。本发明的连接器(200)具有:树脂制的罩部(21),插入有缆线(10)的一端,插头部(22),被支撑为从罩部的顶端突出的状态,插入插座内,具有绝缘体(23)、被绝缘体支撑的多个接触端子(24)、覆盖绝缘体的外周侧的金属壳(25),印刷电路板(27),配置于罩部内,安装有热保护电路(32);热保护电路具有:场效应晶体管(34),插入印刷电路板的电源线,温度开关集成电路(33),用于检测温度,当检测温度超过预定的温度时,输出用于通过场效应晶体管切断电源线的异常发热信号;还具有使金属壳与温度开关集成电路热性结合的金属搭接构件(360)。

    插头连接器以及适配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26370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610898621.5

    申请日:2016-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针对与对应的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部的异常发热能够高灵敏度地切断通电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接触件(30)、保持接触件(30)的连接器主体(50)、覆盖连接器主体(50)的金属壳(60)、焊接接触件(30)的印刷电路板(70),连接器主体(50)包括与对应的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部(52),基板(70)包括热保护电路(80),热保护电路(80)包括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开关IC(90)和位于基板(70)的电源线的FET(100),在温度开关IC(90)的检测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时,通过FET(100)切断电源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基板(70)包括将金属壳(60)的热传导至温度开关IC的热传导图案(110)。

    插头连接器以及适配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26370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10898621.5

    申请日:2016-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针对与对应的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部的异常发热能够高灵敏度地切断通电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接触件(30)、保持接触件(30)的连接器主体(50)、覆盖连接器主体(50)的金属壳(60)、焊接接触件(30)的印刷电路板(70),连接器主体(50)包括与对应的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部(52),基板(70)包括热保护电路(80),热保护电路(80)包括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开关IC(90)和位于基板(70)的电源线的FET(100),在温度开关IC(90)的检测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时,通过FET(100)切断电源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基板(70)包括将金属壳(60)的热传导至温度开关IC的热传导图案(110)。

    连接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79716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155582.5

    申请日:2015-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检测到异常发热就切断通电的热保护电路的连接器。本发明的连接器(200)具有:树脂制的罩部(21),插入有缆线(10)的一端,插头部(22),被支撑为从罩部的顶端突出的状态,插入插座内,具有绝缘体(23)、被绝缘体支撑的多个接触端子(24)、覆盖绝缘体的外周侧的金属壳(25),印刷电路板(27),配置于罩部内,安装有热保护电路(32);热保护电路具有:场效应晶体管(34),插入印刷电路板的电源线,温度开关集成电路(33),用于检测温度,当检测温度超过预定的温度时,输出用于通过场效应晶体管切断电源线的异常发热信号;还具有使金属壳与温度开关集成电路热性结合的金属搭接构件(360)。

    连接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35432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80025883.5

    申请日:2013-05-14

    Inventor: 谷口惠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461 H01R13/6471 H01R24/62

    Abstract: [目的]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触点之间串扰的连接器。[结构]连接器包括:第一触点(200a)和第二触点(200b),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在本体(100)中沿着第一方向(X)在第一高度处并置;第三触点(200c),所述第三触点在本体(100)中设置在第二高度处,位于第一触点(200a)和第二触点(200b)之间;以及第四触点(300a),所述第四触点在本体(100)中设置在不同于所述第一高度和所述第二高度的第三高度处,并且布置在第三触点(200c)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上。第三触点(200c)具有第三本体(210c)(串扰减小部分),并且第一触点(200a)和第二触点(200b)分别具有第一本体(210a)(第一对应部分)和第二本体(210b)(第二对应部分)。第三本体(210c)被定位成比第一本体(210a)和第二本体(210b)更接近于第四触点(300a)。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