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77958C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510108160.9
申请日:2005-10-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6/04 , B60Q1/0094 , F21S41/00 , F21W21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尾灯结构,其可解决车辆的尾灯的纵深尺寸较厚的问题,使纵深尺寸较薄地构成。利用后翼子板(43)覆盖后轮(35)的上方,利用挡泥罩(47)覆盖后轮(35)的后方,并将尾灯(46)配置在后翼子板(43)与挡泥罩(47)的周围,在这样的自动两轮车(车辆)(10)上,尾灯(46)是将发光二极管(81…)作为光源的尾灯,其包括:载置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基板(82);载置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元件(83)的控制元件基板(84);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与控制元件基板一起容纳的壳体(87);以及覆盖在该壳体(87)上的透镜(88),在发光二极管基板(82)的下方配置控制元件基板(84)。
-
公开(公告)号:CN103129649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435416.7
申请日:2012-11-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驾驶者在乘车状态下很容易地利用位置灯的亮光的跨骑式车辆的车灯组件。在该车灯组件中,位置灯(50)设置在覆盖仪表装置(110)的周围的仪表罩(55)上,并位于仪表装置(110)的前方。仪表罩(55)的前表面(55f)在侧视图中呈与仪表装置(110)的前表面(88f)的延伸方向大体的一致状,且仪表罩(55)的前表面(55f)与位置灯(50)的前表面呈大体的同一平面。车灯(50)设置成,在其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相对于仪表装置(110)的前部上形成的凹部(90)呈相重合状态。在仪表罩(55)上形成有用于将位置灯(50)面向外部的车灯用开口(865),在位置灯(50)和仪表装置(110)之间设置有大于车灯用开口(865)的遮蔽板(92)。
-
公开(公告)号:CN103129649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210435416.7
申请日:2012-11-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驾驶者在乘车状态下很容易地利用位置灯的亮光的跨骑式车辆的车灯组件。在该车灯组件中,位置灯(50)设置在覆盖仪表装置(110)的周围的仪表罩(55)上,并位于仪表装置(110)的前方。仪表罩(55)的前表面(55f)在侧视图中呈与仪表装置(110)的前表面(88f)的延伸方向大体的一致状,且仪表罩(55)的前表面(55f)与位置灯(50)的前表面呈大体的同一平面。车灯(50)设置成,在其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相对于仪表装置(110)的前部上形成的凹部(90)呈相重合状态。在仪表罩(55)上形成有用于将位置灯(50)面向外部的车灯用开口(865),在位置灯(50)和仪表装置(110)之间设置有大于车灯用开口(865)的遮蔽板(92)。
-
公开(公告)号:CN1760077A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510108160.9
申请日:2005-10-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6/04 , B60Q1/0094 , F21S41/00 , F21W21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尾灯结构,其可解决车辆的尾灯的纵深尺寸较厚的问题,使纵深尺寸较薄地构成。利用后翼子板(43)覆盖后轮(35)的上方,利用挡泥罩(47)覆盖后轮(35)的后方,并将尾灯(46)配置在后翼子板(43)与挡泥罩(47)的周围,在这样的自动两轮车(车辆)(10)上,尾灯(46)是将发光二极管(81…)作为光源的尾灯,其包括:载置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基板(82);载置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元件(83)的控制元件基板(84);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与控制元件基板一起容纳的壳体(87);以及覆盖在该壳体(87)上的透镜(88),在发光二极管基板(82)的下方配置控制元件基板(84)。
-
公开(公告)号:CN3435707D
公开(公告)日:2005-03-30
申请号:CN200430080527.7
申请日:2004-09-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Designer: 马丁·盖尔·曼彻斯特 , 渡边健志 , 高梨至宏
-
公开(公告)号:CN303710106S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30004385.9
申请日:2016-01-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为摩托车用前侧整流罩。2.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安装在摩托车前侧方并对来自摩托车前方的气流进行整流。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4.指定立体图1为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视图。
-
公开(公告)号:CN304194478S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630641545.0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前护腿板(摩托车用)。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安装于摩托车前部两侧,用于保护驾驶者的腿部。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整体形状。
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公开(公告)号:CN303972314S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30253348.1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前转向灯(摩托车用)。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安装于摩托车前部,用于转弯示警。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整体形状。
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公开(公告)号:CN302735486S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30407877.9
申请日:2013-08-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摩托车。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作为交通工具使用。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整体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立体图1。5.指定基本设计:指定设计1为基本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301937485S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230011824.0
申请日:2012-01-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为摩托车用前侧整流罩。2.本外观设计产品是用于构成流线型车身的侧罩。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4.指定立体图1为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视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