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55508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880115574.6
申请日:2008-11-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5/063 , F28D20/003 , F28D20/021 , F28D20/025 , F28D2020/0069 , F28D2020/0078 , Y02E60/142 , Y02E60/145
Abstract: 一种化学储热装置(100),具有:容器(202),其收容有比重比水大且通过与水进行反应而发热的储热材料(210);热交换器(209),其设置于所述容器(202)内,在储热工序中向所述储热材料(210)供给热量,而在散热工序中从储热材料(210)吸收热量;水流路(204),其具有向下开口的开口部(203),并且为了将应与储热材料(210)进行反应的水供给于容器(202)内而在容器(202)内设置为比热交换器(209)靠下侧;以及分散板(206),其在容器(202)内设置为比热交换器(209)靠下侧且比开口部(203)靠上侧,并且,具有用于将供给于容器(202)内的水自下而上引导的多个通孔(205)。
-
公开(公告)号:CN105102249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80018053.4
申请日:2014-03-04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5 , B60H1/00007 , B60H1/00921
Abstract: 在包括第一除湿制热运转模式和第二除湿制热运转模式的多个运转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来使热泵装置(20)工作,在所述第一除湿制热运转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第一减压阀(52)、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和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流通来将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用作散热器并将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用作吸热器,在所述第二除湿制热运转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第二减压阀(53)、车厢外热交换器(33)和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中流通来将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用作吸热器。(31)用作散热器并将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
-
公开(公告)号:CN10512119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80018075.0
申请日:2014-03-04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5 , B60H1/00921 , B60H2001/00961
Abstract: 当车厢外热交换器(33)的吸热量下降的情况下,设为第一热气制热运转模式,在所述第一热气制热运转模式下,使从电动压缩机(30)喷出的制冷剂在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和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中流动后绕过车厢外热交换器(33),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使电动压缩机(30)吸入所述制冷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121191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480018075.0
申请日:2014-03-04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5 , B60H1/00921 , B60H2001/00961
Abstract: 当车厢外热交换器(33)的吸热量下降的情况下,设为第一热气制热运转模式,在所述第一热气制热运转模式下,使从电动压缩机(30)喷出的制冷剂在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和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中流动后绕过车厢外热交换器(33),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使电动压缩机(30)吸入所述制冷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102249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80018053.4
申请日:2014-03-04
Applicant: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5 , B60H1/00007 , B60H1/00921
Abstract: 在包括第一除湿制热运转模式和第二除湿制热运转模式的多个运转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来使热泵装置(20)工作,在所述第一除湿制热运转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第一减压阀(52)、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和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流通来将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用作散热器并将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用作吸热器,在所述第二除湿制热运转模式下,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第二减压阀(53)、车厢外热交换器(33)和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中流通来将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1)用作散热器并将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32)用作吸热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855508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880115574.6
申请日:2008-11-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5/063 , F28D20/003 , F28D20/021 , F28D20/025 , F28D2020/0069 , F28D2020/0078 , Y02E60/142 , Y02E60/145
Abstract: 一种化学储热装置(100),具有:容器(202),其收容有比重比水大且通过与水进行反应而发热的储热材料(210);热交换器(209),其设置于所述容器(202)内,在储热工序中向所述储热材料(210)供给热量,而在散热工序中从储热材料(210)吸收热量;水流路(204),其具有向下开口的开口部(203),并且为了将应与储热材料(210)进行反应的水供给于容器(202)内而在容器(202)内设置为比热交换器(209)靠下侧;以及分散板(206),其在容器(202)内设置为比热交换器(209)靠下侧且比开口部(203)靠上侧,并且,具有用于将供给于容器(202)内的水自下而上引导的多个通孔(20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