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278C
公开(公告)日:2004-06-02
申请号:CN00106869.5
申请日:2000-04-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3 , H04M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66 , G02F1/133308 , G02F2201/503 , H04M1/185
Abstract: 移动式电子设备具有一框架部分(8),以如下方式制成,即其一边的中间截面位于离开液晶显示器表面的最长距离处。与桥梁拱形结构一样,与直线构形相比,拱式构形可以抑止封装外壳的变形,以使当外部压力施加在液晶显示器盖板(2)或封装盖罩(3)上时,封装盖罩(3),特别是在那一边上框架部分的中间截面,可阻止变形,而且即使当封装盖罩框架部分或液晶显示器盖板由于变形而接触液晶显示器时,施加在液晶显示器上的载荷也可减小,可防止液晶显示器产生裂纹。
-
公开(公告)号:CN101502193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0680055466.5
申请日:2006-07-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184 , G06F1/1616 , G06F1/1656 , H04M1/0277 , H04M1/185 , H05K5/062
Abstract: 一种增加盖元件安装在框架主体上的强度的电路板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电路板(16)具有基底(28)、安装在基底(28)上的电子元件(29)和附接到基底(28)以围绕电子元件(29)的框架主体(30)。树脂部(36)由置于框架主体(30)内的树脂形成。电路板(16)具有向下弯曲部(41)(接触部),还具有直立部(42),向下弯曲部(41)设置在框架主体(30)的壁(38)的基端(38B)并且沿着基底(28),直立部(42)设置在向下弯曲部(41)的外端(41A)。
-
公开(公告)号:CN1272017A
公开(公告)日:2000-11-01
申请号:CN00106869.5
申请日:2000-04-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4M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66 , G02F1/133308 , G02F2201/503 , H04M1/185
Abstract: 移动式电子设备具有一框架部分8,以如下方式制成,即其一边的中间截面位于离开液晶显示器表面的最长距离处。与桥梁拱形结构一样,与直线构形相比,拱式构形可以抑止封装外壳的变形,以使当外部压力施加在液晶显示器盖板2或封装盖罩3上时,封装盖罩3,特别是在那一边上框架部分的中间截面,可阻止变形,而且即使当封装盖罩框架部分或液晶显示器盖板由于变形而接触液晶显示器时,施加在液晶显示器上的载荷也可减小,可防止液晶显示器产生裂纹。
-
公开(公告)号:CN101502193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680055466.5
申请日:2006-07-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184 , G06F1/1616 , G06F1/1656 , H04M1/0277 , H04M1/185 , H05K5/062
Abstract: 一种增加盖元件安装在框架主体上的强度的电路板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电路板(16)具有基底(28)、安装在基底(28)上的电子元件(29)和附接到基底(28)以围绕电子元件(29)的框架主体(30)。树脂部(36)由置于框架主体(30)内的树脂形成。电路板(16)具有向下弯曲部(41)(接触部),还具有直立部(42),向下弯曲部(41)设置在框架主体(30)的壁(38)的基端(38B)并且沿着基底(28),直立部(42)设置在向下弯曲部(41)的外端(41A)。
-
公开(公告)号:CN1650600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03809280.8
申请日:2003-04-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37 , H02G11/00 , H04M1/0245 , H04M1/18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设置有相对于背面壳体(4)可滑动的正面壳体(1),解决当壳体完全滑动打开时凹槽露出表面使得壳体质量下降和密封性降低,从而使脏物和灰尘进入到凹槽中的问题,其中通常截面呈T形的突出部分(7)安装在正面壳体(1)上,用于包围突出部分(7)的导向凹槽框架(8)安装在背面壳体(4)上,突出部分(7)的移动路线形成在导向凹槽框架(8)中,并且突出部分(7)和导向框架(8)布置使得当突出部分(7)位于导向凹槽框架(8)的两末端时,导向凹槽框架(8)的整个凹槽区域位于与导向凹槽框架(8)相对的正面壳体(1)的区域内,由此即使在壳体关闭或滑动打开时,凹槽也不会露出表面以阻止土和灰尘进入到凹槽中,提高壳体的密封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