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56483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180001439.0
申请日:2011-03-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 H01M10/6555 , H01M10/6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22 , H01M10/6555
Abstract: 电池包具备多个电池、容纳多个电池的壳体、以及将多个电池相互隔离的至少1个隔板。至少1个隔板包含金属网眼体、以及配置在金属网眼体的两面的隔热层。隔热层包含在110℃以上且小于200℃的温度下能发泡的发泡材料,通过所述发泡材料的发泡,隔热层的厚度增大。由此,即使容纳在电池包内的电池的任一个异常发热,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向其他电池的热传导。
-
公开(公告)号:CN102187493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080003017.2
申请日:2010-06-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94 , H01M2/105
Abstract: 电池组件具有:多个二次电池、收纳多个二次电池的壳体、和将多个二次电池相互隔离的至少一个绝热层。至少一个绝热层含有能在110℃以上、200℃不到的第1规定温度发泡的发泡材料,通过发泡材料的发泡在绝热层内产生气泡,从而增大绝热层的厚度。由此,可以提供一种在电池异常发热时具有较高的绝热效果、且安全性优异的电池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582972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80027670.1
申请日:2012-04-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2/34 , H01M4/66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4 , H01M2/26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Y02E60/122 , Y02T10/7011 , H01M4/7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提高针对由钉扎或压坏导致的内部短路的安全性的、高容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包含正极集电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1)和包含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6)夹着隔离体(11)卷绕而成的电极组。正极集电体露出部(4)与负极集电体露出部(9)夹着隔离体(11)相对地卷绕而成的部分即异极集电体相对部(23)在电极组中设置1周以上,正极集电体露出部(4)之间或负极集电体露出部(9)之间直接或者夹着隔离体(11)地相互相对地卷绕而成的部分即同极集电体相对部(22)在电极组中设置1周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82023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0880016780.1
申请日:2008-10-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11/26 , H01G11/28 , H01G11/50 , H01G11/70 , H01M4/134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具有集电体以及形成于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含有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理论容量密度超过833mAh/cm3的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层的BET比表面积为5m2/g~80m2/g。
-
公开(公告)号:CN10259839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180003968.4
申请日:2011-07-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5 , H01M10/0525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47 , H01M10/6555 , H01M10/6567 , Y02T10/7011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备多个单元电池(10)的电池模块(100),其中,在单元电池(10)的附近配置有密封有冷却剂的冷却单元(20),冷却剂由粘度被调节至2~350Pa·S的范围的液体构成,冷却单元(20)具备开封部(23),该开封部(23)在单元电池(10)异常发热时其的一部分开封而释放出冷却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199079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680021280.8
申请日:2006-01-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2/1653 , H01M2/166 , H01M2/1673 , H01M2/1686 , H01M4/525 , H01M10/423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具有电极组、非水电解质以及收纳有该电极组和非水电解质的电槽罐,其中,电极组含有正极、负极、介于所述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层,并对充电终止电压和放电终止电压进行设定,以便使电极组的能量密度达到700Wh/L以上;隔膜层含有多孔质耐热层;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发生内部短路时的短路面积A与多孔质耐热层因发热而产生的减少面积B之间满足:1≤(A+B)/A≤10。
-
公开(公告)号:CN101246956B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810009753.3
申请日:2008-02-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下述结构:至少具备:负极,其包含在具有凸部的集电体的所述凸部上形成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由n段沿所述集电体的长度方向斜立的方向交替不同的柱状体部层叠构成,其中n≥2;正极,其在正极集电体的两面上具有包含能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和隔膜,其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相对向设置;并且设置在所述负极的所述柱状体的最上段的所述柱状体部的前端向卷绕时的终端方向斜立。
-
公开(公告)号:CN101553950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780041758.8
申请日:2007-11-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35 , G01R31/025 , G01R31/3641 , H01M10/052 , H01M10/4285 , H01M10/48 , H01M10/488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改良了涉及电池的内部短路安全性的评价方法,消除评价结果的参差不齐,正确评价电池的内部短路安全性。通过使用发生内部短路时所得到的电池信息几乎不因电池的结构发生变化的内部短路发生方法,使电池发生内部短路,检测此时的电池信息,由此正确评价电池的内部短路安全性,特定安全性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0456533C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610139988.5
申请日:2006-09-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3 , H01M4/362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用的负极,其具有包含复合负极活性物质的合剂层,该复合负极活性物质包括:至少可以进行锂离子的充放电的活性物质核、碳纳米纤维、以及催化剂元素。碳纳米纤维附着于活性物质核的表面。催化剂元素是选自铜、铁、钴、镍、钼及锰中的至少一种,促进碳纳米纤维的生长。此外,碳纳米纤维介于活性物质核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0433417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10004816.7
申请日:2006-01-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2/145 , H01M2/18 , H01M4/04 , H01M10/0431 , H01M10/0587 , H01M10/4235 , H01M2004/027 , Y10T29/49115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具有将正极和负极卷绕而成的电极组,正极包含正极集电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包含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在正、负极的卷绕开始侧及卷绕结束侧的至少一侧的端部上分别设有没有担载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正、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在负极上形成有包含填料和胶粘剂的耐热层,在负极的卷绕开始侧以及卷绕结束侧的至少一侧的端部与正极集电体的露出部相对置,正极在正极集电体的露出部,具有贴在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上的绝缘带。这样,通过在负极上设有耐热层,在正极集电体的露出部,在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贴上绝缘带,可高效率地提供高安全性的锂二次电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