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35098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210157115.2
申请日:2012-04-12
Applicant: 林德股份公司
IPC: F28F2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24 , F25J5/002 , F25J2210/06 , F25J2280/02 , F25J2290/32 , F28D7/0066 , F28D2021/0066 , F28F9/0265 , F28F2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至少一种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之间的间接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其具有:用于容纳第一介质的由多个围绕芯管(100)缠绕的管形成的管束(10),环绕管束(10)的外壳(20),其限定用于容纳第二介质的包围管束(10)的外壳空间(200)的,以及液体分配器(40),设立和设置该液体分配器是为了将液体(F)形式的第二介质在外壳空间(200)内引导的流(S)在外壳空间(200)内分配。根据本发明设置有调节装置(33),设立和设置该调节装置是为了调节额外地在外壳空间(200)内引导的液体(F)的其他的流(S′)在外壳空间(200)内的分配,和/或调节液体(F)的流(S)在外壳空间(200)内的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04251630A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10293621.3
申请日:2014-06-26
Applicant: 林德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6 , F25J5/002 , F25J2290/32 , F28D7/024 , F28D15/00 , F28D2021/0033 , F28F9/00 , F28F9/026 , F28F226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芯管添料的缠绕式传热器,其具有:沿着纵轴线延伸的外壳,其包围传热器的外壳腔;布置在外壳腔中的管束,其具有多个管,其螺旋式地围绕沿纵轴线延伸的芯管缠绕;和布置在外壳腔中的、用于接收和使气液混合物脱气的至少一个预分配容器,其构造用于将在至少一个预分配容器中经脱气的液体供料给分配器件,其中,分配器件构造用于对管束加载以液体。根据本发明设置,外壳在传热器的头部上具有与纵轴线对准的入口,尤其是入口接管形式的入口,其与芯管处于流体连接中,并且,所述芯管具有通到至少一个预分配容器中的至少一个侧面开口,从而所述气液混合物能够通过入口、芯管和芯管的至少一个侧面开口添入到至少一个预分配容器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45996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180023838.7
申请日:2011-03-31
Applicant: 林德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01 , F25J1/0022 , F25J1/0055 , F25J1/0244 , F25J1/0262 , F25J1/0267 , F25J5/002 , F25J2210/06 , F25J2220/62 , F25J2290/32 , F28D7/0066 , F28D7/024 , F28F27/02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在主热交换器中冷却管侧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管侧流的第一质量流经由第一喷嘴供应至管束中的第一区域的单根管的热端;b)将管侧流的第二质量流经由第二喷嘴供应至管束中的第二区域的单根管的热端,第二区域沿着从中央心轴向着主热交换器的外壁延伸的半径相对于第一区域偏移;c)在外壳侧供应制冷剂流以冷却第一和第二质量流从而形成蒸发的制冷剂流;d)从主热交换器的热端排出蒸发的制冷剂流;及e)相对于管侧流的第二质量流调节管侧流的第一质量流,从而使在步骤d)中排出的蒸发的制冷剂流的温度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735019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210119142.0
申请日:2012-03-27
Applicant: 林德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J1/0022 , F25J1/0055 , F25J1/0092 , F25J1/0212 , F25J1/0258 , F25J1/0262 , F25J2220/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至少一种特别是富含烃的相的形式的第一介质(M)与第二介质(K)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系统(1),其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纳第一介质(M)的第一管空间区段(101、103;103、105);和第一管空间区段连接装置(102;104),这两个管空间区段(101、103;103、105)经由所述第一管空间区段连接装置以导流方式相互连接。根据本发明,一个第一管空间区段(101;103)和其他的第一管空间区段(103;105)分别被用于容纳第二介质(K)的第一和第二外壳空间(201、203;203、205)包围,其中第一外壳空间(201;203)被第一外壳(301;303)限定,第二外壳空间(203;205)被与其分离构造的第二外壳(303;305)限定。
-
公开(公告)号:CN10475587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80053560.7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林德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24 , B23P15/26 , F25J5/002 , F25J2210/06 , F25J2280/02 , F25J2290/32 , F28D7/0083 , F28D7/022 , F28D2021/0022 , F28D2021/0033 , F28D2021/0059 , F28F27/02 , Y10T29/493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的传热器,包括多个入口(30-36),所述入口与传热器(1)的至少一个所配属的管(20)连接,从而至少第一介质流(S)以及第二介质流(S’)经由分别至少一个所配属的入口(30、32、36、33、35)能够导入到分别所配属的至少一个管(20)中,其中,传热器(1)具有包围外壳空间(11)的外壳(10),所述管(20)设置在所述外壳空间中,从而特别是在外壳空间(11)中引导的介质流(S”’)与在相应的管(20)中引导的介质流(S、S’)间接热交换,并且所述管(20)分别绕传热器(1)的芯管(12)缠绕。按照本发明设定,所配属给相应的入口(30-36)的管(20)中的每个限定一个热表面,其中,传热器(1)具有至少一个切换器件(100),该切换器件构造用于,在至少第一运行状态与第二运行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入口中至少之一(30),从而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第一介质流(S)和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第二介质流(S’)经由至少一个入口(30)能够导入到至少一个所配属的管(20)中,以便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给第一介质流(S)提供较多热表面而给第二介质流(S’)提供较少热表面,并且以便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给第二介质流(S’)提供较多热表面而给第一介质流(S)提供较少热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735079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14880.6
申请日:2012-04-13
Applicant: 林德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27/02 , F25J5/002 , F25J2210/06 , F25J2280/02 , F25J2290/32 , F28D7/0083 , F28D7/024 , F28D7/1669
Abstract: 用于在至少一种第一介质与一种第二介质之间进行间接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其具有:由多个围绕芯管(100)缠绕的管道形成的用于容纳第一介质的管束(10),及围绕管束(10)的外壳(20),其限定围绕管束(10)的用于容纳第二介质的外壳空间(200),从而使这两种介质能够进行间接热交换,其特征在于,这些管道以如下方式缠绕芯管(100),从而形成至少一个围绕芯管(100)的管束(10)的第一扇区(11)和与此分离的围绕芯管(100)的管束(10)的第二扇区(12),第二扇区包围或贯穿第一扇区(11),其中这两个扇区(11,12)各自具有至少一个所属的入口(E,E′),从而能够将第一介质分别送至这两个扇区(11,12)。
-
公开(公告)号:CN104755870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380053560.7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林德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24 , B23P15/26 , F25J5/002 , F25J2210/06 , F25J2280/02 , F25J2290/32 , F28D7/0083 , F28D7/022 , F28D2021/0022 , F28D2021/0033 , F28D2021/0059 , F28F27/02 , Y10T29/493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的传热器,包括多个入口(30‑36),所述入口与传热器(1)的至少一个所配属的管(20)连接,从而至少第一介质流(S)以及第二介质流(S’)经由分别至少一个所配属的入口(30、32、36、33、35)能够导入到分别所配属的至少一个管(20)中,其中,传热器(1)具有包围外壳空间(11)的外壳(10),所述管(20)设置在所述外壳空间中,从而特别是在外壳空间(11)中引导的介质流(S”’)与在相应的管(20)中引导的介质流(S、S’)间接热交换,并且所述管(20)分别绕传热器(1)的芯管(12)缠绕。按照本发明设定,所配属给相应的入口(30‑36)的管(20)中的每个限定一个热表面,其中,传热器(1)具有至少一个切换器件(100),该切换器件构造用于,在至少第一运行状态与第二运行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入口中至少之一(30),从而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第一介质流(S)和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第二介质流(S’)经由至少一个入口(30)能够导入到至少一个所配属的管(20)中,以便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给第一介质流(S)提供较多热表面而给第二介质流(S’)提供较少热表面,并且以便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给第二介质流(S’)提供较多热表面而给第一介质流(S)提供较少热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551841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80040623.X
申请日:2014-07-10
Applicant: 林德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05 , F28D7/04 , F28F9/013 , F28F9/0132 , F28F226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间接热交换的换热器(1),其具有壳体(10),所述壳体包围壳体空间(M)用于接收第一流体;管束(2),其包括设置在该壳体空间(M)内的多根管(20)并旨在接收该第二流体,所述管(20)被布置成若干管层(200、201、202);和夹套(3),其被布置在所述壳体空间(M)内并在所述管束(2)的径向方向(R)上围绕所述管束(2)的最外管层(200),从而在所述管束(2)和所述夹套(3)之间形成包围管束(2)的中间空间(4),其中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弹性元件(5、5’)被布置在所述最外管层(200)的相邻管部分(200’、200”)之间的第一区域(50a),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5、5’)具有第二区域(50b),其伸出所述最外管层(200)并且旨在紧靠面向所述管束(2)的夹套(3)的内测(3a)和/或被设计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5、5’)连接到所述夹套(3)。
-
公开(公告)号:CN10273509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57115.2
申请日:2012-04-12
Applicant: 林德股份公司
IPC: F28F2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24 , F25J5/002 , F25J2210/06 , F25J2280/02 , F25J2290/32 , F28D7/0066 , F28D2021/0066 , F28F9/0265 , F28F2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至少一种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之间的间接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其具有:用于容纳第一介质的由多个围绕芯管(100)缠绕的管形成的管束(10),环绕管束(10)的外壳(20),其限定用于容纳第二介质的包围管束(10)的外壳空间(200)的,以及液体分配器(40),设立和设置该液体分配器是为了将液体(F)形式的第二介质在外壳空间(200)内引导的流(S)在外壳空间(200)内分配。根据本发明设置有调节装置(33),设立和设置该调节装置是为了调节额外地在外壳空间(200)内引导的液体(F)的其他的流(S′)在外壳空间(200)内的分配,和/或调节液体(F)的流(S)在外壳空间(200)内的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02735019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19142.0
申请日:2012-03-27
Applicant: 林德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J1/0022 , F25J1/0055 , F25J1/0092 , F25J1/0212 , F25J1/0258 , F25J1/0262 , F25J2220/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至少一种特别是富含烃的相的形式的第一介质(M)与第二介质(K)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系统(1),其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纳第一介质(M)的第一管空间区段(101、103;103、105);和第一管空间区段连接装置(102;104),这两个管空间区段(101、103;103、105)经由所述第一管空间区段连接装置以导流方式相互连接。根据本发明,一个第一管空间区段(101;103)和其他的第一管空间区段(103;105)分别被用于容纳第二介质(K)的第一和第二外壳空间(201、203;203、205)包围,其中第一外壳空间(201;203)被第一外壳(301;303)限定,第二外壳空间(203;205)被与其分离构造的第二外壳(303;305)限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