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00143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780079228.6

    申请日:2017-11-16

    Abstract: 层叠于管道(30)的内侧的多个冷却板(40)具有第一流路(43)和第二流路(44)。第一入口连通部(47)和第一出口连通部(48)在层叠方向(H)上将第一流路(43)彼此连通。第二入口连通部(49)和第二出口连通部(50)在层叠方向(H)上将第二流路(44)彼此连通。第一入口连通部(47)、第一出口连通部(48)、第二入口连通部(49)以及第二出口连通部(50)设于与冷却板(40)的层叠方向(H)交叉的方向且与第一流路(43)和第二流路(44)排列的方向(W)交叉的方向(L)的一方侧的部位。在第一流路(43)和第二流路(44)排列的方向(W)上,第一入口连通部(47)和第一出口连通部(48)的内部尺寸(D1)比第二入口连通部(49)和第二出口连通部(50)的内部尺寸(D2)小。

    热交换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07537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80013120.2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有管道(1)、层叠芯(2)以及结合板(3)。管道具有:第一板(11、11a、11b),该第一板(11、11a、11b)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二板(12、12a、12b),该第二板(12、12a、12b)配置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侧。第二板具有:第二板端板部(121),该第二板端板部(121)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第一板的壁面;第二板中央板部(122),该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凸缘部(123),该凸缘部(123)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32)钎焊。

    热交换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04315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80052729.7

    申请日:2013-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配置为彼此并排设置并且供流体在内部流通的多个管(2)、以及配置在多个管的长度方向端部并且在多个管的并排设置方向上延伸而与多个管连通的集水箱(5)。集水箱具有:接合有多个管的芯板(51)、固定在芯板上的树脂制的箱主体部(52)、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构件(53)。在芯板上设置有供密封构件配置的承受部(512),在箱主体部中的芯板侧的前端部(521)与承受部之间夹着密封构件的状态下,箱主体部被固定在芯板上,承受部配置在比各管的长度方向端部更靠各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远离各管的一侧。

    热交换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07537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680013120.2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有管道(1)、层叠芯(2)以及结合板(3)。管道具有:第一板(11、11a、11b),该第一板(11、11a、11b)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二板(12、12a、12b),该第二板(12、12a、12b)配置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侧。第二板具有:第二板端板部(121),该第二板端板部(121)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第一板的壁面;第二板中央板部(122),该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凸缘部(123),该凸缘部(123)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32)钎焊。

    中间冷却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3217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80044606.1

    申请日:2018-06-21

    Abstract: 中间冷却器在由增压器增压并向发动机(10)供给的增压进气与冷却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增压进气进行冷却。中间冷却器具备热交换部(200),该热交换部使在流路管(201)的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与在流路管的外部流动的增压进气进行热交换。冷却介质包含第一冷却介质和温度高于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二冷却介质。在流路管内形成有第一冷却介质流路(204)和第二冷却介质流路(205),该第一冷却介质流路供第一冷却介质以与增压进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式流动,该第二冷却介质流路供第二冷却介质以与增压进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式流动。第二冷却介质流路与第一冷却介质流路相比配置于增压进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在第一冷却介质流路的内部设置有翅片(207),在第二冷却介质流路的内部未设置翅片。

    中间冷却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1462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80080290.7

    申请日:2017-11-16

    Abstract: 中间冷却器(1)所具备的第一入口管(61)、第一出口管(62)、第二入口管(63)以及第二出口管(64)设于管道(30)的外壁。第一入口管(61)、第一出口管(62)、第二入口管(63)以及第二出口管(64)中的至少一个管设于管道(30)中的层叠方向(H)的一方的外壁。第一入口管(61)、第一出口管(62)、第二入口管(63)以及第二出口管(64)中的、除了设于管道(30)中的层叠方向(H)的一方的外壁的管之外的至少一个管设于管道(30)中的层叠方向(H)的另一方的外壁。

    热交换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04315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380052729.7

    申请日:2013-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配置为彼此并排设置并且供流体在内部流通的多个管多个管的并排设置方向上延伸而与多个管连通的集水箱(5)。集水箱具有:接合有多个管的芯板(51)、固定在芯板上的树脂制的箱主体部(52)、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构件(53)。在芯板上设置有供密封构件配置的承受部(512),在箱主体部中的芯板侧的前端部(521)与承受部之间夹着密封构件的状态下,箱主体部被固定在芯板上,承受部配置在比各管的长度方向端部更靠各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远离各管的一侧。(2)、以及配置在多个管的长度方向端部并且在

    沸腾冷却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33037C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02101691.7

    申请日:2002-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F28D15/0233 F28D2021/0031 F28F9/0221

    Abstract: 一种沸腾冷却装置,其冷凝部(4)由多块单元板(6)与2块外侧板(7)层叠而构成,单元板(6)在2块外侧板(7)之间沿板厚度方向多块层叠,而且还沿平面方向并列配置3块。2块外侧板(7)以并列配置的3块单元板(6)的整体形状略呈相等的大小而设置。散热片(5)以基板(5a)宽度与单元板(6)的宽度略呈相等的大小而设置,并相对于一方的外侧板(7A),与单元板(6)相同并列配置。根据这种构成,通过增加或减少相对于外侧板(7)并列配置的单元板(6)的数及散热片(5)的数,与所需冷却容量相一致,可很容易地变更散热部(冷凝部(4)与散热片(5))的结构。

    沸腾冷却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66338A

    公开(公告)日:2002-08-28

    申请号:CN02101691.7

    申请日:2002-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F28D15/0233 F28D2021/0031 F28F9/0221

    Abstract: 一种沸腾冷却装置,其冷凝部4由多块单元板6与2块外侧板7层叠而构成,单元板6在2块外侧板7之间沿板厚度方向多块层叠,而且还沿平面方向并列配置3块。2块外侧板7以并列配置的3块单元板6的整体形状略呈相等的大小而设置。散热片5以基板5a宽度与单元板6的宽度略呈相等的大小而设置,并相对于一方的外侧板7A,与单元板6相同并列配置。根据这种构成,通过增加或减少相对于外侧板7并列配置的单元板6的数及散热片5的数,与所需冷却容量相一致,可很容易地变更散热部(冷凝部4与散热片5)的结构。

    热交换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6755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76499.5

    申请日:2019-11-06

    Abstract: 热交换器构成为,设置有在一面包覆有焊料并在该一面的相反面未包覆有焊料的板材料(50)并在板材料的未包覆有焊料的一侧设置有管(40a)的固定形状,具有以贯通板材料的焊料面和非焊料面的方式形成的焊料流路(80),包覆于板材料的焊料流入焊料流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