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08064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71484.3
申请日:2011-12-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JMS
Inventor: 伊藤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5/158 , A61M25/0606 , A61M25/0631 , A61M25/0637 , A61M2005/1587
Abstract: 衬套能够在初始位置和后退位置间位移,该初始位置是衬套(40)位于护套(20)的内腔的前端侧并且内针(50)贯通外针(30)的位置,该后退位置是衬套位于护套的内腔的后端侧并且内针收纳于护套的内腔内的位置。止动器(170)具备插入到护套的内腔内的插入部(172)以及在插入部的后端设置的基部(180)。基部具备使与衬套连接的管(6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并覆盖剩余部分的顶部(183)以及夹着管而配置并能够弹性地位移以把持管的一对夹持部(185)。由此,在穿刺后仅拔去止动器而忘记将内针收纳于护套内等误操作的可能性降低。另外,在穿刺时和将内针收纳于护套内时变更把持位置的必要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114221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80009605.0
申请日:2013-0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JMS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3417 , A61B2017/347 , A61M5/158 , A61M25/0606 , A61M25/0631 , A61M25/0637
Abstract: 一种留置针装置,被收纳在密封体(20)的内腔(24)内的衬套(40),能够从内针(50)贯通外针(30)并从外针的末端突出的初始位置、向内针被收纳在密封体的内腔内的退回位置移位。在将挡块(70)插入密封体的内腔内并使其末端与位于初始位置的衬套抵接时,挡块的后端部分(71)在密封体的后侧露出。在使挡块的末端与位于初始位置的衬套抵接的状态下,能够利用一只手在手指推压密封体的后端或者其附近的同时,夹持后端部分并从密封体拔出挡块。
-
公开(公告)号:CN10257375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80044806.0
申请日:2010-10-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JMS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51/225 , B65D2251/0025 , B65D2251/0093
Abstract: 一种盖(13),安装于使营养剂用容器(10)的容器主体部(11)中所填充的液状物流出的容器主体部的口部(12),盖包括:盖主体部(22);连通构件(19),经由桥部(19a)与盖主体部(22)连结,通过桥部(19a)断裂或者变形并且该连通构件(19)被向容器主体部(11)侧压入,从而能够将口部的薄膜(16)刺破,在薄膜刺破的状态下能够使容器主体部所填充的液状物向营养剂用容器(10)外流出;以及连接保持构造,通过与盖连接,能够保持与能与容器主体部内连通的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3608064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180071484.3
申请日:2011-12-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JMS
Inventor: 伊藤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5/158 , A61M25/0606 , A61M25/0631 , A61M25/0637 , A61M2005/1587
Abstract: 衬套能够在初始位置和后退位置间位移,该初始位置是衬套(40)位于护套(20)的内腔的前端侧并且内针(50)贯通外针(30)的位置,该后退位置是衬套位于护套的内腔的后端侧并且内针收纳于护套的内腔内的位置。止动器(170)具备插入到护套的内腔内的插入部(172)以及在插入部的后端设置的基部(180)。基部具备使与衬套连接的管(6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并覆盖剩余部分的顶部(183)以及夹着管而配置并能够弹性地位移以把持管的一对夹持部(185)。由此,在穿刺后仅拔去止动器而忘记将内针收纳于护套内等误操作的可能性降低。另外,在穿刺时和将内针收纳于护套内时变更把持位置的必要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66579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2586.6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JMS
IPC: A61M5/1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5/36 , A61M5/3293 , A61M5/34 , A61M25/0631
Abstract: 在前端安装有针的内衬套(9)被收纳在筒状的主体(2)内。内衬套(9)具有:贯穿孔(22),在内衬套(9)的径向上贯穿;以及凹部(23a),形成在内衬套(9)的外周面(23)。在内衬套(9)的周向上,贯穿孔(22)的开口与凹部(23a)相连接。从贯穿孔(22)的开口流出的液体被限制成沿着凹部(23a)进行流动,从而促进了沿内衬套(9)的周向前进的液体的流动。由此,促进了内衬套(9)的周向上的气泡的排出,能够防止气泡滞留在内衬套(9)的外周面(23)。
-
公开(公告)号:CN101448537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780018333.5
申请日:2007-05-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JMS
IPC: A61M5/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5/3135 , A61M5/3129 , A61M5/31505 , A61M2005/3104 , A61M2005/31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器(2),包括外筒(21)、衬垫(23)和柱塞(24),该外筒(21)具有筒状的外筒主体部(21a)和设置于外筒主体部的前端使之和外筒主体部连通的口部(21b),该衬垫(23)可以在外筒内滑动,该柱塞(24)与衬垫连结,能够从外筒的后端开口在外筒内外进出;手指钩挂用凸缘(25),和外筒主体部一体或者分体设置在外筒主体部的后端部旁边;支持器(3),具有可将外筒插入内腔内的内径,安装于外筒上,在配置于口部周围的部分的内面上形成螺旋凸起(31a);以及卡止结构,能够保持在外筒上安装支持器的状态以及能够解除该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102933242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180027597.3
申请日:2011-04-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JMS
IPC: A61M5/1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5/158 , A61M25/0606 , A61M25/0631
Abstract: 在衬套(40)位于护套(20)的内腔的前端侧的初始位置,内针(50)贯通外针(30)而从外针的前端突出至外部,在衬套位于护套的内腔的后端侧的后退位置,内针被收纳于护套的内腔内。在外针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侧孔(31),在内针的外周面形成有第2侧孔(51)。在衬套处于初始位置时,包含外针的第1侧孔的区域(33)的内周面紧贴于内针的外周面,第2侧孔与外针的内周面及外针的前述外周面紧贴的区域相比,更靠近衬套侧。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内针与外针之间的间隙用血液充满的预充操作,另外,在穿刺时血液不会从外针的侧孔漏出。
-
公开(公告)号:CN10411422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09605.0
申请日:2013-0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JMS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3417 , A61B2017/347 , A61M5/158 , A61M25/0606 , A61M25/0631 , A61M25/0637
Abstract: 一种留置针装置,被收纳在密封体(20)的内腔(24)内的衬套(40),能够从内针(50)贯通外针(30)并从外针的末端突出的初始位置、向内针被收纳在密封体的内腔内的退回位置移位。在将挡块(70)插入密封体的内腔内并使其末端与位于初始位置的衬套抵接时,挡块的后端部分(71)在密封体的后侧露出。在使挡块的末端与位于初始位置的衬套抵接的状态下,能够利用一只手在手指推压密封体的后端或者其附近的同时,夹持后端部分并从密封体拔出挡块。
-
公开(公告)号:CN102573752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080044806.0
申请日:2010-10-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JMS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51/225 , B65D2251/0025 , B65D2251/0093
Abstract: 一种盖(13),安装于使营养剂用容器(10)的容器主体部(11)中所填充的液状物流出的容器主体部的口部(12),盖包括:盖主体部(22);连通构件(19),经由桥部(19a)与盖主体部(22)连结,通过桥部(19a)断裂或者变形并且该连通构件(19)被向容器主体部(11)侧压入,从而能够将口部的薄膜(16)刺破,在薄膜刺破的状态下能够使容器主体部所填充的液状物向营养剂用容器(10)外流出;以及连接保持构造,通过与盖连接,能够保持与能与容器主体部内连通的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665798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080052586.6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JMS
IPC: A61M5/1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5/36 , A61M5/3293 , A61M5/34 , A61M25/0631
Abstract: 在前端安装有针的内衬套(9)被收纳在筒状的主体(2)内。内衬套(9)具有:贯穿孔(22),在内衬套(9)的径向上贯穿;以及凹部(23a),形成在内衬套(9)的外周面(23)。在内衬套(9)的周向上,贯穿孔(22)的开口与凹部(23a)相连接。从贯穿孔(22)的开口流出的液体被限制成沿着凹部(23a)进行流动,从而促进了沿内衬套(9)的周向前进的液体的流动。由此,促进了内衬套(9)的周向上的气泡的排出,能够防止气泡滞留在内衬套(9)的外周面(2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