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手术器械和电凝手术器械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4632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80002005.X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毛张凡 毛航

    Inventor: 毛张凡 毛航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腔内手术器械和电凝手术器械,将腔内手术器械配置为可拆合的操作组件和驱动组件,将电凝手术器械配置为可拆合的电凝组件和驱动组件,从而充分利用了腔镜手术的多个创口,使得操作组件或电凝组件与杆件可以分别从不同位置的创口置入到腔内,减少了杆件对应的创口尺寸,提高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另一方面,在电凝手术器械或腔内手术器械的装配过程中,牵拉部可以拉动电凝组件或操作组件与驱动组件相向运动,以便于二者的组装。同时,牵拉部还能进一步通过牵拉动作,使得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相互靠近,以实现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对生物组织的电凝操作,简化了手术操作动作。

    腔内手术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45736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880004550.7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毛张凡

    Inventor: 毛张凡 毛航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腔内手术系统,包括操作装置、连接杆和手柄。其中,操作装置包括操作器械和连接部。在手术时将操作装置通过切口放置于腔内,然后将连接杆的尖端部沿着穿刺点进入腔内与操作装置的连接部固定连接,将体外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手柄在体外控制调节操作器械以实现相应地手术操作。本发明可以降低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同时能够更加方便的在体外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腔内手术器械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36613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28738.8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毛张凡

    Inventor: 毛张凡 毛航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腔内手术器械,包括操作装置和手柄。其中,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和连接部,手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具有尖端部,连接杆的尖端部与操作装置连接。连接杆包括中空的套杆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杆中的芯杆,通过对手柄的操作能够控制芯杆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从而使操作装置张开或闭合。在手术时将操作装置通过切口放置于腔内,将连接杆的尖端部沿着穿刺点进入腔内与操作装置的连接部固定连接,然后通过在体外操作手柄即可控制操作部实现相应的手术操作。连接杆尖端部的直径小于3mm,穿刺点无需缝合,可以减少患者机体的创伤,同时由于操作装置与手柄可分离,操作装置的尺寸不受连接杆直径的限制,能够更加方便地在体外进行手术操作。

    电凝手术器械
    4.
    发明公开
    电凝手术器械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01747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25526.8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毛张凡 毛航

    Inventor: 毛张凡 毛航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凝手术器械,利用牵拉部和第一操作臂形成第一电通路,并利用鞘部和第二操作臂形成第二电通路,以对生物组织施加凝固电流。由此,一方面,将电凝手术器械配置为可拆合的电凝组件和驱动组件,充分利用了腔镜手术的多个创口,使得电凝组件和杆件可以分别从不同的创口置入到腔内,减少了杆件对应的创口尺寸,提高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另一方面,在电凝组件与驱动组件的装配过程中,牵拉部可以拉动电凝组件与驱动组件相向运动,以便于二者的组装。同时,牵拉部还能进一步通过牵拉动作,使得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相互靠近,以实现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对生物组织的电凝操作,简化了手术操作动作。

    腔内手术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4573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880004550.7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毛张凡

    Inventor: 毛张凡 毛航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腔内手术系统,包括操作装置、连接杆和手柄。其中,操作装置包括操作器械和连接部。在手术时将操作装置通过切口放置于腔内,然后将连接杆的尖端部沿着穿刺点进入腔内与操作装置的连接部固定连接,将体外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手柄在体外控制调节操作器械以实现相应地手术操作。本发明可以降低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同时能够更加方便的在体外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腔内手术器械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36613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528738.8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毛张凡

    Inventor: 毛张凡 毛航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腔内手术器械,包括操作装置和手柄。其中,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和连接部,手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具有尖端部,连接杆的尖端部与操作装置连接。连接杆包括中空的套杆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杆中的芯杆,通过对手柄的操作能够控制芯杆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从而使操作装置张开或闭合。在手术时将操作装置通过切口放置于腔内,将连接杆的尖端部沿着穿刺点进入腔内与操作装置的连接部固定连接,然后通过在体外操作手柄即可控制操作部实现相应的手术操作。连接杆尖端部的直径小于3mm,穿刺点无需缝合,可以减少患者机体的创伤,同时由于操作装置与手柄可分离,操作装置的尺寸不受连接杆直径的限制,能够更加方便地在体外进行手术操作。

    矫形板、矫形器械和外科手术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0672579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30370.X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毛张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8076 A61B17/9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矫形板、矫形器械和外科手术工具,通过将矫形板的一个端部形成为宽度沿延伸方向逐渐变窄的形式,使得其适于无需引导器引导,而可以直接从肋部的一侧开口穿过胸腔并从另一侧的肋间肌穿出到皮下,而无需穿出皮肤。同时,矫形板的端部在面向胸部肌肉的一侧设置摩擦增强部,在矫形板翻折后紧贴肋间肌,从而可以通过矫形板弯折的弹力稳固固定所述矫形板。由此,本发明的矫形板在使用时只需要在肋部切开一个开口,同时仅需穿过胸腔一次,有效简化了手术步骤并减小了手术风险。

    腔内牵引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074718U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20435429.7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毛张凡

    Inventor: 毛张凡 毛航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创的腔内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夹和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与所述牵引夹固定连接,所述牵引夹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通过铰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铰轴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延伸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第一部分具有预定弧度,在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啮合时,形成容置空间。本申请通过腔内牵引装置对需要牵拉的组织进行控制,可以随意改变夹持位置,操作方便,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手术质量,且手术后不留疤痕,无需缝合。

    矫形板、矫形器械和外科手术工具

    公开(公告)号:CN206687763U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21458709.7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毛张凡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矫形板、矫形器械和外科手术工具,通过将矫形板的一个端部形成为宽度沿延伸方向逐渐变窄的形式,使得其适于无需引导器引导,而可以直接从肋部的一侧开口穿过胸腔并从另一侧的肋间肌穿出到皮下,而无需穿出皮肤。同时,矫形板的端部在面向胸部肌肉的一侧设置摩擦增强部,在矫形板翻折后紧贴肋间肌,从而可以通过矫形板弯折的弹力稳固固定所述矫形板。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矫形板在使用时只需要在肋部切开一个开口,同时仅需穿过胸腔一次,有效简化了手术步骤并减小了手术风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外科手术器械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34687U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621298106.5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毛张凡

    Inventor: 毛张凡 董平 王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手术钳,通过将一个钳头设置为一侧封闭的勺状,另一个钳头保持为圈状,使得可以通过勺状的钳头将目标组织从另一个钳头的中空部分中挤出并经由两者的夹持而固定,由此,一方面仍然可以方便地将目标组织从圈状的中空部分露出,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勺状钳头的挤压固定,目标组织被夹持后更加稳定,不易移动,有利于外科医生精确开展手术剥离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