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1135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210972717.7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C02F1/28 , C02F3/34 , C02F101/16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滨地下水环境治理的组合式截渗反应墙,包括嵌入黏土层或隔水层中的不透水截渗墙、设置于不透水截渗墙上方的渗透反应墙,所述不透水截渗墙设置于入侵咸水体上游,且不透水截渗墙高度大于下游入侵咸水体厚度,所述渗透反应墙高度大于上游地下水中的污染羽,所述渗透反应墙包括若干反应单元和吸附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和吸附单元在渗透反应墙内沿污染羽运移方向依次交错布置。通过下层不透水截渗墙结构阻滞海水入侵,同时改变上游地下水流场分布,迫使污染羽流经上层渗透反应墙结构,实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通过组合式设计,实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与海水入侵防治并举。
-
公开(公告)号:CN11574889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18071.4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回补策略的含水层超采治理系统,包括双井系统、人工渗池、反滤注水系统及溢流系统。双井系统包括浅层抽水井及深层注水井;人工渗池包括三层过滤结构,依次为河沙过滤层、粗砂过滤层和碎石过滤层,碎石过滤层内埋设穿孔暗管;穿孔暗管向反滤注水系统延伸出非穿孔暗管,连接深层渗井,深层渗井底部通过水平井与深层注水井相连;溢流系统连通人工渗池的上覆水体及河水,控制两侧水量。本发明利用双井系统及人工渗池将过滤的河水、雨水及再生水回补到深层及浅层地下水,实现多源回补地下水;利用深层注水井、深层渗井及人工渗池互相连通,实现回灌井之间的相互冲洗,缓解回灌井堵塞问题,提升地下水回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1135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0972717.7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C02F1/28 , C02F3/34 , C02F101/16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滨地下水环境治理的组合式截渗反应墙,包括嵌入黏土层或隔水层中的不透水截渗墙、设置于不透水截渗墙上方的渗透反应墙,所述不透水截渗墙设置于入侵咸水体上游,且不透水截渗墙高度大于下游入侵咸水体厚度,所述渗透反应墙高度大于上游地下水中的污染羽,所述渗透反应墙包括若干反应单元和吸附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和吸附单元在渗透反应墙内沿污染羽运移方向依次交错布置。通过下层不透水截渗墙结构阻滞海水入侵,同时改变上游地下水流场分布,迫使污染羽流经上层渗透反应墙结构,实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通过组合式设计,实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与海水入侵防治并举。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6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58932.X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7/1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水力边界变化的潜水含水层中海水入侵与可持续淡水开采的快速评估方法,包括构建基于具体工况的概念模型;计算潜水含水层内的势能分布;海水入侵范围通过在势能场中插值寻找等于盐趾位置处的势能的等势线以及咸淡水交界面高度来确定;计算可持续淡水开采速率:计算驻点位置,当驻点与盐趾位置重合时的抽水速率为可持续淡水开采速率。本发明能够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同时,显著提高海水入侵范围和可持续淡水开采速率的评估精度和计算效率;通过采用基于工况的概念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研究区域范围和参数设置,本发明通过优化计算模型,在不增加额外设备或资源投入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计算资源和人力物力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469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29226.5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海岛咸淡水过渡带升锥过程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海岛含水层的砂槽装置、模拟海洋边界条件的咸水边界装置和抽水模拟装置;所述砂槽装置上方设有淡水补给装置;所述抽水模拟装置埋设于砂槽装置中,与外部连通;所述咸水边界装置设于砂槽装置两侧,与砂槽装置连接处设有过水隔砂的分隔板和筛网;所述咸水边界装置靠近分隔板处设有防止咸水被稀释的微咸水抽取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此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本发明能够直观地展现实验室尺度下的海岛地下淡水形成过程以及抽水作用时的升锥过程,实验结果可用于与解析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作对比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26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11644.9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F30/10 , G06F30/2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岸带淡水透镜体大小及位置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二维河岸带含水层地下水渗流模型;建立地下水渗流控制方程;假定淡水透镜体的赋存工况;推导淡水透镜体的最大厚度;利用控制方程推导地下水渗流量;检验步骤3中假定的淡水透镜体赋存工况是否准确;计算淡水透镜体大小及位置。本发明可以计算分层河岸带含水层中淡水透镜体的大小及位置,能够预估遭受地下咸水入侵的河流两侧淡水区的分布,为旱区河岸带植被健康评估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94343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25513.1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岛地下水开采与回补的井群系统,包括主井和多口副井,多口副井间隔分布在主井四周,每个副井与主井之间均通过虹吸管连接,主井和副井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设的隔水管段、筛孔管段和沉淀管段,筛孔管段的井壁开设有多个筛孔,筛孔位于地下水位和平均海平面之间,主井内设有抽水管,抽水管顶部穿过主井与回灌水处理装置连接。基于上述井群系统,仅需通过主井便可同步开采井群所覆盖的含水层,也仅需通过主井便可同步回补井群所覆盖的含水层,且由于主井与副井之间通过虹吸管道连通,在地下水开采与回补中可保证井群水位均衡变化、水量均衡分配,无需人为干预或调控,安全便捷地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均衡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3909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84502.8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旱区河岸植被保护的自动蓄水喷灌系统,地下蓄水池设置在河岸边坡内,地下蓄水池靠近河水一侧连接水平设置的进水管,进水管一端与地下蓄水池连通,进水管另一端伸入河水中,且这一端设置单向阀;多个出水管竖向设置在地下蓄水池中,每个出水管的底端靠近池底设置,每个出水管的顶端通过水泵与喷灌管连接,每个水泵上连接一个电动调节阀,喷灌管上间隔连接多个喷嘴。本发明在河流水位较高时,将水蓄积在封闭式的地下蓄水池中,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水量的蒸发损失,同时还能通过沉积、过滤实现水质净化;土壤湿度控制箱自动检测土壤的水分含量,并根据预设的阈值判断自动进行喷灌,自动补充植被所需的水分。
-
公开(公告)号:CN111455927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071441.6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E02B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海岛地下淡水储量的海岛外环弱透水层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测量人工海岛或自然海岛水文地质数据;步骤2:建立引入海岛外环弱透水层的二维海岛海水入侵模型;步骤3:解析计算海岛增加外环弱透水层后海岛内淡水水深;步骤4:基于二维剖面模型计算海岛淡水储量,根据最大海岛淡水储量得出最优弱透水层设计参数。本发明所述增加海岛淡水储量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人工岛,而且也可以应用于自然岛,且施工方便,效果明显,能够促进对海岛的开发与利用,应对海岛地区水资源短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18622058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2574725.4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E02B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海水入侵和加快残余盐水回退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槽,由盐水滤网和淡水滤网分割依次形成盐水槽、砂槽及淡水槽,所述砂槽内设有狭槽,所述狭槽的两侧面设有过水孔,所述狭槽上端开口,且内设可以抽取的地下坝,包括与槽底接触的地下坝挡水区及地下坝过水区;所述盐水槽由盐水泵连接盐水桶;所述淡水槽由淡水泵连接淡水桶;所述盐水滤网处设有可抽取的隔水板,隔水板两侧分别注满盐水和淡水,抽取隔水板即实现海水入侵模拟;所述地下坝位于砂槽内的盐水入侵段,所述砂槽上开设多个抽注井孔用于连接蠕动泵,所述抽注井孔位于坝后残余盐水区内。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实验室内同时将地下坝与抽注水等多重措施有效结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