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接元件的太阳能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3155157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80051538.X

    申请日:2011-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22441 H01L31/02008 H02S40/34 Y02E10/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连接元件的太阳能模块,包括:a)相叠布置地,衬底(1)、背电极层(3)、光伏活性的吸收体层(4)和覆盖片材(2),其中光伏活性的吸收体层(4)与背电极层(3)部分地导电连接并且在背向背电极层(3)的侧上具有前电极层(22)并且衬底(1)在前侧(III)上利用至少一个中间层(5)按面地与覆盖片材(2)的背侧(II)连接,b)至少一个预先制造的薄膜导体(6),该薄膜导体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层(6.1)和电绝缘薄膜(6.2),并且该薄膜导体与背电极层(3)和/或前电极层(22)导电连接并且具有用于电接触的连接位置(7),和c)至少一个连接壳体(8),该连接壳体具有接触元件(9)和薄膜导体的连接位置(7)之间的至少一个电线路连接(10),其中薄膜导体(6)围绕衬底(1)的侧边缘(12)布置并且薄膜导体(6)和连接壳体(8)固定在衬底(1)的背侧(IV)上,或者薄膜导体(6)围绕覆盖片材(2)的侧边缘(13)布置并且薄膜导体(6)和连接壳体(8)固定在覆盖片材(2)的前侧(I)上。

    具有模块载体的无框架太阳能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699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80059032.8

    申请日:2012-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衬底和覆盖层的无框架太阳能模块,在所述衬底和覆盖层之间存在用于形成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层结构。在背离层结构的衬底面上固定至少一个用于加固和/或承载地安装太阳能模块的模块载体,该模块载体具有至少一个粘接面,该粘接面通过由硬化的粘合剂制成的粘接层与衬底面粘接,其中粘接层包含一个或多个间隔物,所述间隔物分别被构造为在粘接层的粘合剂未硬化的情况下保持粘接面与衬底面处于可预给定的最小距离。间隔物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以保持模块载体的粘接面与衬底面之间的距离。还展示了一种用于制造无框架太阳能模块的方法,其中将由可硬化的粘合剂制成的粘接层施加在模块载体的至少一个粘接面上和/或衬底面上,其中一个或多个间隔物通过压力冲击气动地被吹入粘接层中。

    具有连接元件的太阳能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3155157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180051538.X

    申请日:2011-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22441 H01L31/02008 H02S40/34 Y02E10/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连接元件的太阳能模块,包括:a)相叠布置地,衬底(1)、背电极层(3)、光伏活性的吸收体层(4)和覆盖片材(2),其中光伏活性的吸收体层(4)与背电极层(3)部分地导电连接并且在背向背电极层(3)的侧上具有前电极层(22)并且衬底(1)在前侧(III)上利用至少一个中间层(5)按面地与覆盖片材(2)的背侧(II)连接,b)至少一个预先制造的薄膜导体(6),该薄膜导体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层(6.1)和电绝缘薄膜(6.2),并且该薄膜导体与背电极层(3)和/或前电极层(22)导电连接并且具有用于电接触的连接位置(7),和c)至少一个连接壳体(8),该连接壳体具有接触元件(9)和薄膜导体的连接位置(7)之间的至少一个电线路连接(10),其中薄膜导体(6)围绕衬底(1)的侧边缘(12)布置并且薄膜导体(6)和连接壳体(8)固定在衬底(1)的背侧(IV)上,或者薄膜导体(6)围绕覆盖片材(2)的侧边缘(13)布置并且薄膜导体(6)和连接壳体(8)固定在覆盖片材(2)的前侧(I)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