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底盘冰层厚度检测系统、化冰系统、方法及空调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1893562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38118.5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底盘冰层厚度检测系统、化冰系统、方法及空调机组,该系统通过在底盘上架设支架,支架上间隔设置多个感温包,通过多个感温包检测化霜前后底盘上部空间不同高度处的环境温度,进而判断出底盘上部空间的结冰厚度,为底盘上电加热带的开启提供了依据。另外,后续通过检测到的冰层厚度来开启电加热带,实现底盘有冰时开启电加热带化冰,无冰时关闭,做到精准化冰,减少机组运行时的耗电量,能够极大提高机组运行能效。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6111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424014.2

    申请日:2021-11-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热泵机组和与热泵机组相连通的末端设备,末端设备包括n个房间,各房间包括相连接的容量旁通调节装置和第一感温装置,通过第一感温装置检测第n个房间的实际温度Tn,根据实际温度Tn与设定温度Tn*的差值ΔTn,调节容量旁通调节装置的开度,以此调整对应房间的负荷;方法包括:检测第n个房间的实际温度Tn,预设任一房间的设定温度Tn*,计算该房间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ΔTn,ΔTn=Tn‑Tn*;根据该房间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与的差值ΔTn所处的不同数值范围,调整对应房间的容量旁通调节装置的当前开度γn*。通过调整容量旁通调节装置的开度,实现各个房间末端负荷的自适应调节。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排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6995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811582834.2

    申请日:2018-12-24

    Inventor: 王东 李天阳 尚瑞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排污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媒管路,以及在所述冷媒管路上设置的过滤装置;且在所述冷媒管路上、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装置、位于所述过滤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装置。通过本发明能够根据过滤器前后的温度差来判断过滤器的堵塞程度,解决了检测工序复杂不便、准确度较低且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还通过在过滤装置的一侧设置排污支路,且在冷媒管路和排污支路上分别设置控制装置的手段,能够通过控制膨胀阀前的两个控制阀的闭合,可使系统内极少量的高压冷媒反向冲刷过滤器内过滤网,使过滤网上杂质剥离并随冷媒一起排出空调系统,达到自动净化空调系统的效果,大大缩短维修时长。

    一种冷热水机组防冻保护装置及冷热水机组防冻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29171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139921.0

    申请日:2015-0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热水机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热水机组防冻保护装置及冷热水机组防冻保护方法。所述冷热水机组防冻保护装置,所述防冻保护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待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报警器、控制器以及用于为所述温度传感器、报警器、控制器供电的自带电源,所述控制器可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传递的环境温度,并可控制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该防冻保护装置可在冷热水机组断电后通过自带电源供电进行防冻检测判定,并及时提醒用户防止冷热水机组冻坏,解决了因冷热水机组断电而基本防冻防护控制失效,同时用户又忘记放水而导致冷热水机组的水系统结冰进而冻坏管路的问题。

    冷热水机组防冻控制方法、防冻控制装置及冷热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4776658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67436.4

    申请日:2015-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热水机组防冻控制方法、防冻控制装置及冷热水机组。根据本发明的冷热水机组防冻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蒸发器的冷媒进口温度T1;检测压缩机吸气温度T2;检测压缩机的吸气口、蒸发器的冷媒进口和蒸发器的冷媒出口三处中任一处的压力P;当制冷开机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如果连续第二预设时间内T1<0℃,且T2<0℃或者压力P<预设压力P1,则判定蒸发器具有冻结风险。本发明通过检测蒸发器的冷媒进口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冷媒压力P,联合判断蒸发器是否具有冻结风险,从而避免机组制冷运行时可能出现的换热器冻结问题,同时避免机组误保护,提高可靠性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冷热水空调机组回油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215007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83993.2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热水空调机组回油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空调机组的实际水温;判断空调机组的运行模式;如果处于制冷模式,判断实际水温减去预设目标水温的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果大于,则控制所述空调机组进入回油状态,如果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空调机组关机,并在所述空调机组再次开机后,控制所述空调机组直接进入回油状态;如果处于制热模式,判断实际水温减去预设目标水温的值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小于,则控制所述空调机组进入回油状态,如果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空调机组关机,并在所述空调机组再次开机后,控制所述空调机组直接进入回油状态,从而保证了空调机组回油的连续性及稳定性。

    空调器和应用于该空调器的补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07917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210445768.0

    申请日:2012-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和应用于该空调器的补气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具有吸气端、排气端和补气端;四通阀;室内换热器,第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接;室外换热器,第一端与四通阀的第四接口相连接;储液器,通过第一液管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接,通过第二液管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接,通过气管与压缩机的补气端相连接;第一节流元件,设置在第一液管上;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第二液管上;以及第三节流元件,连接在第一节点与压缩机的补气端之间。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一补气回路无法保证空调器在低温环境下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而达到了保证空调器的运行效果,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1363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03022.9

    申请日:2024-12-23

    Inventor: 王东 曹巍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和制冷剂暂存容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制冷剂暂存容器与气液分离器可控连通。根据本发明,由于空调系统中增设了制冷剂暂存容器,且其与气液分离器可控连通,因此在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制冷剂较多时,可以使制冷剂暂存容器与气液分离器连通,然后将气液分离器内的绝大多数液态制冷剂转存在制冷剂暂存容器中。这样在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时,就不用加热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制冷剂,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吸排气温度,进而可以保证进入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温度,最终有助于缩短除霜时间。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6111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1424014.2

    申请日:2021-11-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热泵机组和与热泵机组相连通的末端设备,末端设备包括n个房间,各房间包括相连接的容量旁通调节装置和第一感温装置,通过第一感温装置检测第n个房间的实际温度Tn,根据实际温度Tn与设定温度Tn*的差值ΔTn,调节容量旁通调节装置的开度,以此调整对应房间的负荷;方法包括:检测第n个房间的实际温度Tn,预设任一房间的设定温度Tn*,计算该房间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ΔTn,ΔTn=Tn‑Tn*;根据该房间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与的差值ΔTn所处的不同数值范围,调整对应房间的容量旁通调节装置的当前开度γn*。通过调整容量旁通调节装置的开度,实现各个房间末端负荷的自适应调节。

    辐射换热板组件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2231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210470273.3

    申请日:2012-1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辐射换热板组件。根据本发明的辐射换热板组件,包括金属辐射板、换热部件和外罩,金属辐射板和换热部件之间设置非金属导热层,非金属导热层上下两面分别与换热部件和金属辐射板相接触。通过在金属辐射板和换热部件之间设置有非金属导热层,通过非金属导热层的热传导,能够降低金属辐射板和换热部件之间的热阻,同时,由于通过面传热,金属辐射板能够获得较为均匀的温度场,因此,在制冷工况时适当提高冷媒水入口水温也能维持辐射板表面的低温(或在制热工况时适当调低入口水温也能维持辐射板表面的高温),从而可以提高热泵机组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