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37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538844.2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N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定子、工作方法及压电马达驱动装置,压电定子包括压电元件和摩擦部件,压电元件的形状为沿中心符合4mm对称的图形,压电元件第一面的电极层区域分为4N等分,分区电极沿着压电元件的中心线划分;压电元件沿厚度方向的上下两个面均设置有电极层,压电元件第二面采用全电极形式,压电元件的极化方向沿厚度方向,四个电极区域对应部分的极化方向相同;对压电定子表面进行电极划分,通过对不同区域施加电信号的调节可以实现双自由度、四方向独立驱动;基于所述压电定子,通过预紧力以确定驱动装置始终处在最佳工作状态下,并保证装置有断电自锁的功能,整体压电马达驱动装置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424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0580396.0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足压电马达及控制方法,压电定子部分采用多个压电驱动足,通过调控施加在压电本体上的激励电压来控制多个驱动足的交替协调运动,进而推动滑块运动。由于多个驱动足的交替协调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压电马达的输出速度、带载能力和功率密度;其定子部分仅由压电本体和多个驱动足组成,结构简单、制备方便,且可以微型化,适用于微小型精密驱动系统,此外,由于多足压电马达性能的提高,大大降低了马达的装配要求;本发明所提供的多足压电马达多足结构的设计,其设计灵活度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马达的驱动足个数及位置进行调控,也可通过调控激励电压来实现不同的驱动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432589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23617.X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径向伸缩‑拱型放大结构的变焦透镜及其工作方法,该自适应变焦透镜包括框体以及沿着光轴依次堆叠并紧密连接的压电材料、第一玻璃、有机薄膜和第二玻璃,压电材料的极化方向是沿厚度或者径向方向,当压电材料的上下表面施加激励电压后,压电材料和第一玻璃边部固定在框体上,其中心部分会随压电材料产生垂直于表面的上下运动与变形,最终带动自适应变焦透镜产生相应的拱起或者凹陷,进而形成凹透镜或凸透镜,随外加电场增大,自适应变焦透镜的曲率半径随之改变,最终使得自适应变焦透镜的焦距发生改变;所述自适应变焦透镜结构简单紧凑、制作简单、即时对焦、高光轴稳定性、极低功耗、输出位移大、不存在液体且无电磁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65205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074703.3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2B26/00 , G02B3/00 , G02B3/14 , G03B5/00 , G02B27/64 , G02B7/09 , G03B30/00 , H02N2/02 , H02N2/04 , H02N2/06 , H02N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六轴稳像压电自适应变焦透镜及其制备和工作方法,包括沿着光轴依次布置的压电元件、透明介质和底座;压电元件为透明体,压电元件垂直于光轴的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透明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分成多个边部独立电极和中心电极;压电材料和底座固定在框体上,通过对压电材料应变单元三维空间排列的有序结构构建,其可以在很宽的非谐振低频范围内激发出自适应变焦透镜的自动变焦和光学稳像六轴基本运动及其耦合状态下的复合运动模式;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小型化、响应速度快且输出位移大、工作电场低、具有超高可调焦距灵敏度、对外界环境条件不敏感、不存在外界条件的影响、极低的功耗、易于系统集成。
-
公开(公告)号:CN11432589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023617.X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径向伸缩‑拱型放大结构的变焦透镜及其工作方法,该自适应变焦透镜包括框体以及沿着光轴依次堆叠并紧密连接的压电材料、第一玻璃、有机薄膜和第二玻璃,压电材料的极化方向是沿厚度或者径向方向,当压电材料的上下表面施加激励电压后,压电材料和第一玻璃边部固定在框体上,其中心部分会随压电材料产生垂直于表面的上下运动与变形,最终带动自适应变焦透镜产生相应的拱起或者凹陷,进而形成凹透镜或凸透镜,随外加电场增大,自适应变焦透镜的曲率半径随之改变,最终使得自适应变焦透镜的焦距发生改变;所述自适应变焦透镜结构简单紧凑、制作简单、即时对焦、高光轴稳定性、极低功耗、输出位移大、不存在液体且无电磁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962845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0604025.6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N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自由度压电马达定子结构及压电马达和驱动方法,通过给定子四周压电片施加不同的电压信号来激励出一阶伸长和多阶弯曲模态运动,从而使其驱动足产生椭圆运动,进而推动动子运动。基于此双自由度压电定子,分别适用于平面多自由度驱动和旋转多自由度驱动,极大地提高了压电定子的可适用范围;且两种驱动方式的结构装配设计简单,适用于微小型多自由度精密驱动系统。由于可以适用平面和旋转两种驱动场合的驱动要求,大大降低了马达的装配设计要求,且可以实现不同方向的解耦运动;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双自由度压电定子的多自由度驱动方式,其设计灵活度高,有效提升马达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3235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04029.4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边夹持压电风扇,包括压电风扇单体,所述压电风扇单体包括压电片、风机叶片和夹持底座;压电片粘结在风机叶片上表面和风机叶片下表面,风机叶片通过夹持底座固定。本发明采用了多边夹持固定技术来安装风机叶片,显著提升了压电风扇系统的振动频率,从而有效地加速了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强化了散热效果。同时,简单紧凑的结构设计为压电风扇的小型化、阵列化布局和模块拓展提供了基础,也确保了压电风扇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此外,构成压电风扇阵列的每一个独立压电风扇单元均具备独立可控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精准的风量和风向控制,适应不同场合下的散热需求、定向送风或局域散热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21021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584289.6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驱动单元的惯性式旋转压电马达及控制方法,属于压电驱动技术领域,将压电驱动单元和旋转单元旋转设置于固定底座上,压电驱动单元前端设置有摩擦片,将预紧力结构固定于固定底座上,旋转单元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压电驱动单元,本发明采用两组相同的压电驱动单元,通过调控施加在压电驱动单元上的激励电压来控制两组压电驱动单元的交替协调运动,进而推动旋转单元运动。由于两组压电驱动单元的交替协调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压电马达的输出速度、带载能力并且极大地减小了惯性式压电马达单步步进的位移回滞。从而提高转子的输出性能,并且相较于单路驱动马达的载荷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对称的设计也提高了转子正反向运动的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4721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52397.0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L41/273 , H01L41/0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材料多层结构器件及其准共烧制备方法,将预制多片压电材料印刷表面电极浆料后在模具中叠片,然后在加热条件下干燥,之后多片压电材料与电极浆料在准共烧烧结温度烧结,形成压电层与电极层机械串联、电学并联整体结构,随炉冷却后得到多层压电体,对所述多层压电体被外电极、引电极并极化得到多层压电器件。本发明中使用电极浆料去粘接压电层,通过准共烧步骤,将电极浆料里的有机物完全排出,压电层之间仅留下金属固体作为电极层及粘附层,由此制备的多层压电结构不易分层、机械性能稳定。此外,本发明对压电单晶和陶瓷均适用,易操作、成本低,且制备所得多层器件的压电性能高、使用温度范围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高。
-
公开(公告)号:CN219124698U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20068479.7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电基元序构及驱动和摄像装置,通过压电基元在三维空间的有序排列,并且利用压电基元之间的协同应变效应,人为的构造出对应于压电系数矩阵中全部非零且大小可调控的压电系数或应变以及对应的人工振动模态,通过尺寸优化还可以实现多种模态的相互耦合,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元序构打破了传统压电材料可利用的振动模态较少的限制,且由于可以激发出超高的应变和尺寸可调的优势,可以解决传统压电器件难以做到同时具有较高的运动速度、输出功率密度和较高的位移分辨率的缺点,并可以启发基于多振种动模式的新器件的设计与制备,为未来压电器件的设计与发展开辟了全新的方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