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型风动潜孔锤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65377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702954.0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探用冲击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动型风动潜孔锤,在缸体内,形成有上气腔和下气腔,在初始状态下,上气腔、活塞内腔和下气腔依次连通,以使得经进气接头进入的压缩气体能够被导入下气腔,进而推动冲击活塞向上运动;配气座的截气杆体部构造为,能够基于冲击活塞的向上运动被动的插入到活塞内腔中并且截断上气腔与活塞内腔的连通,以使得上气腔形成憋压,继而能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本发明结构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在活塞的壁体上设置流体通道的方案,保证了活塞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了使用寿命;并且能够使得压缩气体的高压强能够没有过多损耗的直接作用于活塞上,从而提高活塞的冲击末速度和冲击频率。

    正循环气动冲击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6204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91893.2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探用冲击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明的正循环气动冲击器,活塞的顶部与配气管的附接部之间形成上气腔,缸体内对应活塞的下部外侧形成下气腔;活塞的内部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配气上腔和下腔,配气管的下端伸入活塞的配气上腔内,并且在伸入的管段上具有与配气上腔保持常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配气下腔与活塞的下气腔保持常连通。冲击活塞能够被气体介质推动相对于配气管进行轴向往复移动,以对钻头体形成冲击做功;借助于冲击活塞的轴向往复移动,配气上腔能够在配气下腔和上气腔之间进行切换连通。本发明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活塞受力面积大,冲击末速度与冲击频率高,钻具各部件均较为“敦实”,使用寿命显著增长。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小型水域水华监测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0687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218511.2

    申请日:2010-07-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小型水域水华监测预警方法,涉及小型水域的水华监测预警方法。本发明利用摄像头和计算机,通过程序进行计算,实现小型水域的水华监测预警。本发明具有监测设备简单,对环境适用能力强;算法计算量小、速度快,对硬件要求低,能直接植入现有的水面视频监测系统或开发成嵌入式设备或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均能实时快速有效地进行水华预警;灵活方便,成本低,便于维护等特点。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江、河上游水库、城镇饮用水源的水库、城镇取水区河段或常发生水华的江、河、湖泊区及景观水域等的小型水域的水华监测预警。

    气动潜孔冲击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4419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702854.8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探用冲击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动潜孔冲击器,包括缸体、冲击活塞和钻头体,还包括附接在缸体的末端上的花键套,钻头体以自花键套内部穿过并且形成花键连接的方式与花键套相配合;气动潜孔冲击器包括孔底除渣吹扫气路,其包括设置在钻头体上的钻头内部气道,借助于钻头体与花键套之间花键连接处的花键间隙形成过渡气道,以使得无需或者减少在活塞和/或缸体上的开孔,从而极好的保证了活塞和/或缸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冲击器整体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是借助于已存在的结构形成过渡气道,这无形中也减少了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

    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中联合作用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13737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910104464.6

    申请日:2009-07-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中联合作用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联合作用系数θ和总均偏差系数f构建联合偏差系数法(联合偏差系数用θi表示),用f=0.06调整相加作用的θ理论值(θ=1)。根据联合偏差系数θi的变化进行评价,其评价方法如下:θi>1+f,即θi>1.06为协同作用;1-f≤θi≤1+f,即0.94≤θi≤1.06为相加作用;θi<1-f,即θi<0.94为拮抗作用;Tφ<T β<Tλ-f·Tλ为独立作用(Tφ:毒性效应最强药品产生的温差,Tβ-联合作用的温差,Tλ-相加作用的温差,f·Tλ-偏差温差)。本发明测试方法简便;二元药品对敏感藻作用表现出协同、相加、拮抗和独立4种联合作用类型;藻红外测试法完成一次测试实验用时不到60min,远远低于用光密度、细胞数、叶绿素含量、细胞干重作为测试指标进行毒性实验的实验周期24h~96h。

    基于元动作单元的任务可靠性预计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38321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710374803.7

    申请日:2017-05-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元动作单元的任务可靠性预计分析方法,在进行整机可靠性分析前,将整机分解至子系统,再将各子系统分解到元动作单元层;找到各元动作单元的相似元动作单元,并对相似单元故障数据和两单元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求出待评估元动作单元的可靠性指标;然后根据元动作单元与运动之间以及运动和子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模型可求解运动可靠性和子系统功能可靠性。本发明将对机械部件的可靠性预计转变为对元动作单元的可靠性预计,基于元动作单元结构简单、安装形式单一的特点,能够更加方便的对其应用相似产品预计法进行可靠性预计。另外,对相似单元之间的相似性进行了量化分析,可以提高元动作单元可靠性预计的准确性。

    一种耦合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6397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36088.3

    申请日:2012-02-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它具有两个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的子系统和两个三套管换热器,所述制冷回路从本子系统室内换热器出口开始,经流量调节阀,通过本子系统三套管换热器、第一节流阀、室外换热器、第一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吸气口;所述补气回路从本子系统室内换热器出口处分支,通过本子系统第二节流阀、三套管换热器、耦合子系统三套管换热器,进入本子系统压缩机补气口。本发明不但解决了低温环境下除霜时不能连续供暖和除霜时间长的问题,而且合理利用能量,增加除霜所需的热能,解决了除霜子系统的室外换热器产生液态制冷工质积液量增多、压缩机液击等问题。

    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中联合作用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13737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910104464.6

    申请日:2009-07-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中联合作用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联合作用系数θ和总均偏差系数f构建联合偏差系数法(联合偏差系数用θi表示),用f=0.06调整相加作用的θ理论值(θ=1)。根据联合偏差系数θi的变化进行评价,其评价方法如下:θi>1+f,即θi>1.06为协同作用;1-f≤θi≤1+f,即0.94≤θi≤1.06为相加作用;θi<1-f,即θi<0.94为拮抗作用;Tφ<Tβ<Tλ-f·Tλ为独立作用(Tφ:毒性效应最强药品产生的温差,Tβ-联合作用的温差,Tλ-相加作用的温差,f·Tλ-偏差温差)。本发明测试方法简便;二元药品对敏感藻作用表现出协同、相加、拮抗和独立4种联合作用类型;藻红外测试法完成一次测试实验用时不到60min,远远低于用光密度、细胞数、叶绿素含量、细胞干重作为测试指标进行毒性实验的实验周期24h~96h。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