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6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2750.7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21F1/00 , G06Q10/0639 , E21F1/08 , E21F5/20 , F04D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期通风降尘的分级控制方法,包括环境控制指标的选取、设计正交试验、各综合控制指标的权重分析、根据综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以及确定相应的通风降尘分级控制方案,本发明针对隧道主洞爆破后、出渣阶段、立架阶段和喷射混凝土阶段,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工阶段的各类污染物指标对洞内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计算得到各自的权重系数,建立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期洞内环境综合控制指标的函数关系式,并制定出相应的环境分级控制方案,实施中充分考虑各类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过制定综合控制指标对洞内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并对施工期洞内通风降尘进行分级控制,因而更具科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4702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27429.X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区竖井初期支护结构温度应力及变形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模型的建立,划分围岩为恒温及变温区两部分稳定温度场,建立三层厚壁圆筒有限环弹性接触计算模型;求解温度分布解析解,构建温度场条件下井筒导热微分方程,求解初期支护结构温度分布解析解;确定温度应力及变形,基于获得的初期支护结构温度分布解析解,根据厚壁圆筒自生温度应力理论,确定初期支护结构温度应力及变形。同传统方法相比,可为寒区竖井防寒保温设计提供基础理论,形成的“分区―接触求解”思想解决了初期支护结构温度值确定的难题,不仅计算方法具有符合结构实际、简便的特征,且计算结果具有科学合理的优点,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18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39553.2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带缝裂损衬砌截面承载力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包括对带缝裂损衬砌截面全截面受压和带缝裂损衬砌截面一侧受压一侧受拉两种情况的计算,本发明针对带缝裂损衬砌截面全截面受压和一侧受压一侧受拉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出两种情况下的带缝裂损衬砌截面极限承载力和轴向力,进一步求得各自的安全系数并与规范的安全系数阈值进行比较得出计算结果,然后通过现场监测的结果验证该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因此具有科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4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24447.1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工作面隧道施工期自然通风的补偿风量参数计算方法,包括:多工作面隧道施工期竖井自然通风条件下的自然风压的计算,各掌子面需风量的计算与多工作面总需风量计算,通过通风网络解算确定每个分支风量,明确了带有竖井的长大隧道复杂施工通风中风流的去向,获得机械通风所需补偿风量,从而在隧道中安装对应的风机而实现隧道施工期多竖井条件下机械通风对自然通风的补偿,由此解决了现有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将自然风作为通风阻力去考虑而导致的严重能源浪费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6222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27980.6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压软岩隧道二次衬砌边墙斜裂缝破坏荷载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偏压软岩隧道荷载简化为均布斜三角形,边墙等效为固支梁,建立边墙力学计算模型;其次,分解均布斜三角形荷载至y、z方向,借助结构力学力法分别求解y、z向危险截面弯曲应力;最后,基于应力叠加原理,合成为斜弯曲应力,并结合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反算破坏荷载。同传统方法相比,为类似地层隧道二次衬砌边墙加固设计施工提供了稳定性验算途径,形成的“分解‑叠加”的思想解决了斜弯曲直接计算时中性面扭曲、非水平难以处理的难题,不仅计算方法具有符合结构实际、简便特征,且计算结果准确、科学合理,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