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和车载用内饰构件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98852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910335754.5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和车载用内饰构件及显示装置。该带遮光层的透明板的特征在于,该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包括:透明板,其具有第1主表面和第2主表面;红外线透射层,其以与所述透明板的所述第1主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该红外线透射层使红外线透过且遮蔽可见光;以及遮光层,其设于所述红外线透射层上,具有使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一部分暴露的开口部,该遮光层遮蔽可见光和红外线,所述遮光层具有自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边缘部中的距离所述透明板的外周最近的部分伸出而与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端面以及所述透明板接触的边缘部。

    玻璃物品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9459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910222388.2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物品,其具有第一主面、第二主面和端面,其中,所述玻璃物品在所述第一主面侧包含防眩层,所述防眩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所述玻璃物品的厚度方向剖视中央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0以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面的60°镜面光泽度(光泽值)x(%),所述第一主面的凸部直径y(μm)满足式(1)。y>‑0.0245x+3.65(1)。

    玻璃物品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94590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222388.2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物品,其具有第一主面、第二主面和端面,其中,所述玻璃物品在所述第一主面侧包含防眩层,所述防眩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所述玻璃物品的厚度方向剖视中央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0以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主面的60°镜面光泽度(光泽值)x(%),所述第一主面的凸部直径y(μm)满足式(1)。y>-0.0245x+3.65 (1)。

    透光性结构体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8742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0126118.1

    申请日:2019-0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光性结构体,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如下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以上且5.8%以下,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带有印刷层的板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443948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710388250.0

    申请日:2017-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有印刷层的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提供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出美观性优异且在面内具有均匀优异的遮蔽性能的带有印刷层的弯曲板的制造方法、美观性优异且在面内具有均匀优异的遮蔽性能的带有印刷层的弯曲板及具备该带有印刷层的弯曲板的显示装置。带有印刷层的板的特征在于,在具备第一主面、第二主面及端面且具有弯曲部的弯曲板中,在所述第一主面上形成印刷层,所述印刷层的面内在可见光下的光学浓度(OD值)的平均值(平均OD值)为4以上。

    透光性结构体、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公开(公告)号:CN10792400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680050198.1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一种透光性结构体,其具备透光性基材和设置在其可视侧的基底层(5),可视侧的最外表面具有下述凹凸结构。凹凸结构:包含利用激光显微镜测定的区域的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的直径大于10μm的第一凸部和上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的直径大于1μm的第二凸部,上述表面形状的承载部高度+0.05μm的高度处的截面中的第一凸部的平均直径大于10μm且小于等于185μm,第一凸部的以上述区域内最低部分的高度作为基准时的最大高度为0.2μm~8μm,第二凸部的数量为0.0001~1.2个/1μm2,第二凸部的以上述承载部高度作为基准时的平均高度为0.1μm~8μ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