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53179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410436966.X

    申请日:2014-08-2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抑制卷绕元件的品质降低等的卷绕装置。在将负电极片(5)供给到卷芯(21)的电极片插入机构(19)的前端部设置有:一对夹头(19A),该一对夹头(19A)可持握负电极片(5);导向机构(19B),该导向机构(19B)可支承负电极片(5)中的从上述夹头(19A)持握的部位开始到卷取始端侧的规定区间。导向机构(19B)包括:活动部(31),该活动部(31)具有可支承电极片(4、5)的支承辊(34),并且可沿负电极片(5)的供给方向而移动;皮带(36),该皮带(36)伴随上述活动部(31)向电极片供给方向前端侧的移动,从该活动部(31)侧向支承区间(L)侧伸出,并且伴随活动部(31)向电极片供给方向后端侧的移动,从支承区间(L)侧向活动部(31)侧返回,由此,电极片(4、5)的支承区间(L)按照可伸缩的方式构成。

    卷绕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7676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610824559.5

    申请日:2016-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0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卷绕装置,其能谋求生产性的提高,并且能更加确实地确保已获得的卷绕元件的良好的品质。卷芯伴随芯片的移动,能在芯片离开的开放状态与芯片接近的闭锁状态之间切换。与中心轴相垂直的截面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由卷芯外周面的外形线所包围的截面区域,长轴部和短轴部至少在开放状态分别各存在1个。在开放状态的芯片之间形成与长轴部和短轴部的两者交叉的狭缝。从开放状态切换到闭锁状态时的芯片的移动方向为下述方向,使闭锁状态下的截面区域的全部区域包含于开放状态下的截面区域内,并且与长轴部和短轴部延伸的方向相交叉。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8965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0610212.1

    申请日:2021-06-01

    Inventor: 畠山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卷绕元件的品质、安全性的卷绕装置等。电池元件(1)采用具有狭缝(133)和里侧夹持部(135)的卷芯(13)制造。在制造电池元件(1)时,首先,一边通过持握部(36)持握正电极片(4)一边切断该正电极片(4)。接着,对切断后的正电极片(4)的起始部(4a)的位置进行补偿,同时将该正电极片(4)以起始端部(4a)为前头穿过狭缝(133)。接着,通过里侧夹持部(135)保持起始端部(4a),然后,对正电极片(4)的卷绕起始部(4b)的位置进行补偿,然后,通过使卷芯(13)旋转,进行正电极片(4)等的卷绕。由此,可有效地减少起始端部(4a)和卷绕起始部(4b)两者的错位。其结果是,可进一步提高电池元件(1)的品质、安全性。

    卷绕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53179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410436966.X

    申请日:2014-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H01M10/040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抑制卷绕元件的品质降低等的卷绕装置。在将负电极片(5)供给到卷芯(21)的电极片插入机构(19)的前端部设置有:一对夹头(19A),该一对夹头(19A)可持握负电极片(5);导向机构(19B),该导向机构(19B)可支承负电极片(5)中的从上述夹头(19A)持握的部位开始到卷取始端侧的规定区间。导向机构(19B)包括:活动部(31),该活动部(31)具有可支承电极片(4、5)的支承辊(34),并且可沿负电极片(5)的供给方向而移动;皮带(36),该皮带(36)伴随上述活动部(31)向电极片供给方向前端侧的移动,从该活动部(31)侧向支承区间(L)侧伸出,并且伴随活动部(31)向电极片供给方向后端侧的移动,从支承区间(L)侧向活动部(31)侧返回,由此,电极片(4、5)的支承区间(L)按照可伸缩的方式构成。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6447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011238968.X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依赖于卷芯的电极片的卷绕时,更加可靠地防止所谓成形小片的立起或弯折的变形。电极片(4、5)包括成形小片(4b、5b),该成形小片(4b、5b)伴随卷芯(13、14)的旋转,通过卷绕开始位置(P3),该卷绕开始位置(P3)与电极片(4、5)开始卷绕于卷芯(13、14)上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向位于卷绕开始位置(P3)的成形小片(4b、5b)吹拂气体,对该成形小片(4b、5b)施加朝向卷芯(13)的旋转轴(RA)侧的力。由此,对成形小片(4b、5b)施加与产生弯曲、立起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于是,在依赖于卷芯(13、14)的电极片(4、5)的卷绕时,更加可靠地防止成形小片(4b、5b)的弯折等。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8965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0610212.1

    申请日:2021-06-01

    Inventor: 畠山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卷绕元件的品质、安全性的卷绕装置等。电池元件(1)采用具有狭缝(133)和里侧夹持部(135)的卷芯(13)制造。在制造电池元件(1)时,首先,一边通过持握部(36)持握正电极片(4)一边切断该正电极片(4)。接着,对切断后的正电极片(4)的起始部(4a)的位置进行补偿,同时将该正电极片(4)以起始端部(4a)为前头穿过狭缝(133)。接着,通过里侧夹持部(135)保持起始端部(4a),然后,对正电极片(4)的卷绕起始部(4b)的位置进行补偿,然后,通过使卷芯(13)旋转,进行正电极片(4)等的卷绕。由此,可有效地减少起始端部(4a)和卷绕起始部(4b)两者的错位。其结果是,可进一步提高电池元件(1)的品质、安全性。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6447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238968.X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依赖于卷芯的电极片的卷绕时,更加可靠地防止所谓成形小片的立起或弯折的变形。电极片(4、5)包括成形小片(4b、5b),该成形小片(4b、5b)伴随卷芯(13、14)的旋转,通过卷绕开始位置(P3),该卷绕开始位置(P3)与电极片(4、5)开始卷绕于卷芯(13、14)上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向位于卷绕开始位置(P3)的成形小片(4b、5b)吹拂气体,对该成形小片(4b、5b)施加朝向卷芯(13)的旋转轴(RA)侧的力。由此,对成形小片(4b、5b)施加与产生弯曲、立起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于是,在依赖于卷芯(13、14)的电极片(4、5)的卷绕时,更加可靠地防止成形小片(4b、5b)的弯折等。

    卷绕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76769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610824559.5

    申请日:2016-0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卷绕装置,其能谋求生产性的提高,并且能更加确实地确保已获得的卷绕元件的良好的品质。卷芯伴随芯片的移动,能在芯片离开的开放状态与芯片接近的闭锁状态之间切换。与中心轴相垂直的截面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由卷芯外周面的外形线所包围的截面区域,长轴部和短轴部至少在开放状态分别各存在1个。在开放状态的芯片之间形成与长轴部和短轴部的两者交叉的狭缝。从开放状态切换到闭锁状态时的芯片的移动方向为下述方向,使闭锁状态下的截面区域的全部区域包含于开放状态下的截面区域内,并且与长轴部和短轴部延伸的方向相交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