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62009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10043716.6
申请日:2011-02-1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一种日本蟳Jassr131微卫星DNA标记的检测方法,其特点是:首先提取日本蟳基因组DNA并稀释备用;再利用日本蟳微卫星富集文库中的Jassr131微卫星核心序列,在其序列两端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使用该引物对日本蟳不同地理群或群内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利用产物出现的条带进行分析,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从而获得日本蟳在Jassr131核心序列区高度遗传变异的多态性图谱。Jassr131微卫星核心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分别为:正链5’-CCAGGGAATTGAAACACT-3’,负链3’-TATGAAGGCTCTGCGAAA-5’,退火温度为50℃。方法简便,所得结果可直观地检测出日本蟳在此位点的每个个体的基因型。
-
公开(公告)号:CN102146437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010590554.3
申请日:2010-12-10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一种中国对虾ES11微卫星标记的检测方法,首先提取中国对虾基因组DNA;再利用中国对虾cDNA文库中的含有微卫星核心序列,在其序列两端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中国对虾不同地理群或中国对虾群内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获得的PCR产物在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获得中国对虾在ES11核心序列区呈现高度遗传变异的多态性图谱;对图谱的条带进行分析,可得到中国对虾每个个体在ES11位点的基因型。本发明可快捷的获得中国对虾ES11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图谱,方法简便,可直观地检测出中国对虾每个个体的基因型;本发明主要应用于中国对虾群体遗传标记、系谱认证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294218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810017119.4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一种三疣梭子蟹ptssr36微卫星DNA标记的检测技术,其特点是:首先提取三疣梭子蟹基因组DNA并稀释备用;再利用三疣梭子蟹基因组文库中的ptssr36微卫星核心序列,在其序列两端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使用该引物对三疣梭子蟹不同地理群或三疣梭子蟹群内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利用产物出现的条带进行分析,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从而获得三疣梭子蟹在ptssr36核心序列区高度遗传变异的多态性图谱。可快捷的获得三疣梭子蟹的ptssr36遗传标记基因座位呈现高度遗传变异的多态性图谱,方法简便,所得结果可直观地检测出三疣梭子蟹在此位点的每个个体的基因型。主要应用于三疣梭子蟹群体间遗传标记、系谱认证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
-
公开(公告)号:CN11586934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008957.X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 A61K31/165 , A61K36/185 , A61P31/04 , A61P1/16 , A61P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氟苯尼考和辣木叶组合物在制备防治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征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氟苯尼考和辣木叶按照质量比1:25制备成组合物,通过试验验证发现:该组合物能够降低感染急性肝胰腺坏死征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弧菌密度;与氟苯尼考和辣木叶单独使用相比,该组合物的使用对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征人工感染模型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可显著降低感染后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改善被感染对虾的肝胰腺组织结构。因此,本发明能够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征的防治提供高效、安全、低毒的药物组合物,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征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691873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035494.2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1/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疣梭子蟹耐高盐新品系选育方法,属于水产育种领域,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至II期幼蟹时,计算其高盐度海水72h半致死浓度,利用该盐度海水胁迫II期幼蟹;收集存活个体,构建核心育种群体;同步建立野生对照组;养殖至80日龄时,计算80日龄半成蟹高盐度海水72h半致死浓度,然后利用该盐度海水胁迫80日龄半成蟹,进行耐高盐能力测试;养殖至180日龄成蟹时,3%选择压力下,进行核心育种群体交尾雌蟹留种。对留种雌蟹所生产的II期幼蟹,利用半致死浓度高盐度海水胁迫72h;收集存活个体,构建育种核心育种群体,养殖至80日龄半成蟹时,进行耐高盐能力测试;养殖至180日龄成蟹时,进行选育、留种。连续进行3代人工选育,获得三疣梭子蟹耐高盐新品系。
-
公开(公告)号:CN1167321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980383.2
申请日:2023-08-07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日本对虾耐低温性状的分子标记T3368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T3368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而用于检测该分子标记T3368的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所述的分子标记T3368为SNP标记,其低温耐受型基因型为TC基因型。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T3368可以不受日本对虾生长阶段的限制,明显加快日本对虾的选育进程并快速选育出具备耐受低温优良性状的日本对虾新品种,并且使用该分子标记T3368检测日本对虾耐低温性状准确可靠且操作简单,有利于日本对虾的健康养殖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134150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474749.6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N15/113 , C12N15/89 , C12N5/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三疣梭子蟹dmy基因的SgRNA及三疣梭子蟹基因编辑的方法。所述基因编辑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1)SgRNA靶点设计合成和Cas9 mRNA制备;(2)SgRNA和Cas9 mRNA的混合;(3)三疣梭子蟹一胞期受精卵的获取及显微注射;(4)对注射后的早期胚胎样品突变情况进行检测,最终得到经过基因编辑的三疣梭子蟹胚胎。同时,本发明还在靶点合成设计过程中得到了一种靶向三疣梭子蟹dmy基因的SgRNA。所述方法能够实现对三疣梭子蟹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能够为三疣梭子蟹基因功能的研究和突变品系的培育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30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467918.3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N15/113 , C12N15/12 , C12Q1/68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miR‑9在用于制备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促进剂中的应用。所述卵巢发育促进剂中包含miR‑9 agomir。本发明在合成miR‑9 agomir后,将其通过第三步足基部注射到三疣梭子蟹雌蟹体内,即可通过下调叉头框蛋白L2基因foxl2表达以及上调卵巢成熟标记基因vtg表达,以实现加快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成熟的作用,并且本发明的方法以及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促进剂对亲体造成的副作用小,高效、可靠,适用于大量亲体促熟。
-
公开(公告)号:CN11350233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0765290.9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Q1/6879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定日本对虾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C27449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C27449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用于检测所述分子标记C27449的引物对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C27449F:TCATCCAAGTTCCAGCCT和C27449R:GGTCCCCCACAACATACA。所述分子标记C27449可以不受日本对虾组织特异性及环境的影响,使用步骤简单,结果明显,将日本对虾的基因组DNA与引物对进行PCR反应后电泳检测,若在120bp出现条带,则为雌性日本对虾,若无条带,则为雄性日本对虾,该分子标记还可以促进日本对虾全雌或高雌苗种培育技术的建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1986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08961.6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 A61K31/496 , A61K31/216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恩诺沙星和绿原酸组合物在抑制副溶血弧菌中的应用,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恩诺沙星和绿原酸按照质量比1:10组合制成组合物,通过试验验证发现,该组合物能够降低恩诺沙星对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进一步通过构建试验动物模型发现,与恩诺沙星和绿原酸单独使用相比,二者组合使用对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模型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可显著降低感染后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改善被感染对虾的肝胰腺组织结构,为防治水产动物副溶血弧菌感染提供了安全低毒的天然药物组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