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4941456U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20638492.7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4/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差式泄油器,该泄油器包括:泄油器主体,包含N个径向过液孔,N为大于2的整数;活塞,套设在所述泄油器主体上,用于压盖所述N个径向过液孔;密封圈,用于对所述活塞和所述泄油器主体进行密封连接;护套,套设在所述泄油器主体上,所述护套与所述活塞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护套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有一径向内槽;环形剪片,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泄油器主体内,另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径向内槽内;其中,当所述活塞和所述护套下移剪断所述环形剪片时,所述泄油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N个过液孔与所述泄油器外部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泄油器开启压力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泄油器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941452U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20638651.3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4/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撞击式泄油器,该泄油器包括:泄油器主体,包含一径向通孔;剪断销,包含一空心盲孔,所述剪断销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径向通孔内,所述剪断销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径向通孔设置在所述泄油器主体的内腔;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剪断销与所述径向通孔的内壁之间,用于对所述剪断销和所述泄油器主体进行密封连接;压帽,与所述径向通孔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剪断销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径向通孔内;其中,当所述剪断销的另一端被剪断时,所述泄油器主体的内腔通过所述空心盲孔和所述压帽的通孔与外部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泄油器容易失效的技术问题,延长了泄油器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04248335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642540.5
申请日:2014-10-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
Inventor: 高博 , 陈罡 , 高利和 , 里杨 , 陈本权 , 宋买官 , 林春风 , 刘继儒 , 杨亮 , 李崇勇 , 孙永哲 , 姜彦锋 , 李春光 , 邓香中 , 肖添翼 , 宁克冰 , 鞠小虎 , 卜忠伟 , 张得辉 , 刘岩 , 李川 , 孔范运
IPC: B23P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器穿管引导头,包括:一引导头主体,其下部侧面开设有孔洞;至少一防脱杆,容置于该引导头主体下部侧面的孔洞中,并且该防脱杆的一端与该引导头主体枢接;一防滑层,附于该防脱杆上;一限位螺栓,该限位螺栓一端卡设于该引导头主体相对于该防脱杆的一侧面,另一端穿过该引导头主体与该防脱杆连接;一弹簧,套设于该限位螺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拆卸快速省力的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205225165U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20973618.6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3/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脂封隔器,包括:上接头;中心管,与上接头相连,中心管具有一外凸台,外凸台位于中心管的第一位置;锥体,锥体具有一内凸台,锥体通过内凸台与外凸台的配合与中心管相连;座封套,设置于中心管的第二位置;卡瓦座,设置于中心管上,与座封套相连,卡瓦座能够沿中心管滑动;卡瓦,通过锁环与卡瓦座固定;下接头,与中心管相连;其中,上接头、中心管、锥体、卡瓦座和下接头采用树脂复合材料制成,卡瓦采用树脂复合材料镶嵌硬质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提高的树脂封隔器在树脂封隔器解封失效时,能够方便地通过螺杆钻具带动磨鞋钻除,并且提高了封隔器的耐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025740U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20711182.3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采联作分采泵,分采泵包括:筒体,包括上接头、上泵筒、偏心进油阀、变扣、下泵筒及下泵筒外管,其中上接头、上泵筒、偏心进油阀、变扣、下泵筒由上至下固定连接,下泵筒外管通过变扣套设在下泵筒外层;抽油杆串,包括上柱塞、过液接头、柔性杆、下柱塞,其中上柱塞、过液接头、柔性杆、下柱塞通过螺纹由上之下固定连接,上柱塞和过液接头套设在上泵筒内,下柱塞套设在下泵筒内;可投入底阀,位于与下柱塞下端,可投入底阀能够通过抽油杆串固定在下泵筒底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完成射孔后无需起下管柱即可对老油层和新补油层同时开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气资源动用程度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油气资源动用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204941489U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20632851.8
申请日:2015-08-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偏磨分层同采管柱,该管柱包括:分层采油泵;坐封装置,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分层采油泵通过螺纹相连,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套在所述第二部分内,所述第一部分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部分轴向运动;压重管串,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螺纹相连;机械式封隔器,卡在所述管柱的套管上,与所述压重管串通过螺纹相连,所述坐封装置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压重管串通过所述机械式封隔器支撑;生产尾管,与所述机械式封隔器通过螺纹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消除分层采油泵的受压载荷,避免了分层采油泵的泵筒受压产生曲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层同采管柱易出现杆、管、柱塞偏磨的技术问题,减小偏磨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203050681U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220594048.6
申请日:2012-11-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裂监测装置,属于石油钻井监测工具领域。该压裂监测装置包括压力计、连接接箍、支撑筒体及导向堵头;支撑筒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连接接箍和导向堵头内;支撑筒体包括沿轴线设置的中心孔及与中心孔贯通的传压孔;压力计固定于中心孔内。本实用新型的压裂监测装置的压力计安装于支撑筒体的中心孔内,不与支撑筒体的内壁面产生摩擦和碰撞,确保压力计的安全可靠。此外,导向堵头作为保护压力计托筒的一部分,既能满足导向堵头作为压裂管柱结构的一部分起到下钻导向的作用,又能实现对压裂施工过程井底压力和温度的监测,简化了管串结构,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工具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7332817U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21167729.3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3/126 , E21B34/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扩张式封隔器,属于油田机械领域。该扩张式封隔器包括中心管、分别与所述中心管的上、下端连接的上接头和下接头、由上到下顺次连接并套装在所述中心管上的上护套、胶筒和下护套;所述中心管与所述上接头、所述下接头、所述上护套、所述胶筒、所述下护套之间形成环形密封腔;所述中心管的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中心管的内腔及所述环形密封腔的第一过液孔。该扩张式封隔器还包括:环形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环形密封腔内;所述环形单向阀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过液孔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环形密封腔对应于所述胶筒的部分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张式封隔器,其坐封状态不受中心管内腔中的液压变化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5297454U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20973617.1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33/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脱落封隔器胶筒,包括:胶筒主体;防脱环,设置于所述胶筒主体的一端,所述防脱环的内环直径小于所述胶筒主体的外环直径。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脱落封隔器胶筒包括防脱环与胶筒主体,防脱环设置于所述胶筒主体的一端且防脱环的内环直径小于胶筒主体的外环直径,这样,防脱环能够在胶筒主体受到轴向或者纵向压力时,阻止和限制封隔器坐封时密封元件朝油套环形空间突出或流动,从而提高和保持接触应力,避免封隔器胶筒在环空间隙大、压差大的情况下会出现胶筒脱落的现象,使得封隔器获得良好的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225970U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20975202.8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型金属件与管型树脂件的联接部件,联接部件包括:管型树脂件;金属护套,设置于管型树脂件外围,金属护套与管型树脂件之间具有一楔形空间;压块,设置于楔形空间内,压块的锥度小于自锁角;管型金属件,与金属护套连接,且端面与压块接触。由于采用了将压块设置在金属护套和管型树脂件之间的楔形空间内,且压块的锥度小于自锁角的技术方案,所以管型金属件与管型树脂件之间所受到的拉力小于压块与管型树脂件之间的活动摩擦力,从而形成了固定联接作用,保证了管型金属件与管型树脂件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树脂件与管型金属件之间的扣型连接存在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