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4491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080018607.6
申请日:2020-01-20
IPC: H01R13/639 , H01R13/64
Abstract: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基板侧壳体(30),固定于基板(90);基板端子(21),保持于基板侧壳体(30);电线侧壳体(50),连接于电线的末端;电线端子(41),保持于电线侧壳体(50);保持部件(70),保持为将基板端子(21)与电线端子(41)电连接的状态,保持部件(70)固定于基板侧壳体(30)和电线侧壳体(50),保持部件(70)的强度形成得比基板侧壳体(30)及电线侧壳体(50)的强度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17540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80051233.8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端子(12),与电线(11)的前方端部连接,其中,具备端子主体(15)和滑动部(16),所述端子主体(15)具有夹持所述电线(11)的芯线(13)的夹持部,所述滑动部(16)在外嵌到设有所述夹持部的区域的状态下,能够在第一位置和比所述第一位置靠前方的第二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滑动部(16)具有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将所述夹持部朝向所述电线(11)按压的加压部,在所述滑动部(16)设有按压承受部(46),该按压承受部(46)通过被从后方按压而使所述滑动部(16)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在所述滑动部(16)设有支承部(36),该支承部(36)承受所述按压承受部(46)被按压时的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165427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910113148.9
申请日:2019-02-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 H01R43/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端子以及连接器,无需使用规模较大的夹具而将端子与电线连接。阴端子(12)具备:端子主体(15),具备具有与电线(11)的芯线(13)接触的接触面(21A、21B)、并且沿着延伸方向延伸的能够变形的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以及滑动部(16),能够沿着延伸方向移动,其中,滑动部(16)具有在芯线(13)沿着延伸方向配设于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的接触面(21A、21B)侧的状态下将上侧连接片(18A)和下侧连接片(18B)按压到芯线(13)的上侧抵接部(25A)和下侧抵接部(25B)。
-
公开(公告)号:CN11010035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780080146.3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13/64
Abstract: 使阳型内导体与阴型内导体可靠地连接。使阴阳两电介质(16、41)以相对的位置关系接近,由此将阳型内导体(30)的薄片(32)插入到阴侧电介质(41)内而与阴型内导体(42)连接。在阴侧电介质(41)中的与阳侧电介质(16)相对的相对面(41S)上形成有阴侧定位部(47),在阳侧电介质(16)中的与阴侧电介质(41)相对的相对面(22S)上形成有阳侧定位部(25),该阳侧定位部(25)配置在比薄片(32)靠前方处,该阳侧定位部(25)以薄片(32)与阴侧电介质(41)为非接触的状态与阴侧定位部(47)嵌合。
-
公开(公告)号:CN107482369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710418756.1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13/533 , H01R13/627 , H01R13/629
Abstract: 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1)包括弹簧部件(60),弹簧部件(60)被压配合到其壳体(内壳体(70))中。另一方面,第二连接器(2)包括在其的壳体(201)中的沟槽(203)。在匹配时,弹簧部件(60)被沿匹配方向插入到沟槽(203)中,以沿与该匹配方向相交的方向弹性变形。因此,通过弹簧部件(60)阻止第一连接器(1)的壳体(内壳体(70))和第二连接器(2)的壳体(201)之间的松动。
-
公开(公告)号:CN107005014B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580067569.2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43/048 , H01R4/18 , H01R4/62
Abstract: 一种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带端子电线包括具有由多根裸线(15)构成的芯线(13)的电线(11)以及具有压接于芯线(13)的周围的线筒(19)的母端子(12),其中,带端子电线(10)的制造方法包括对芯线(13)施加超声波振动的第一工序以及在芯线(13)的被施加超声波振动的区域压接线筒(19)的第二工序,第一工序留下基于第二工序的压接的压缩余量而对芯线(13)施加超声波振动,以使得在第二工序后进一步压缩了带端子电线(10)的芯线(13)的情况下,直至带端子电线(10)的裸线(15)断线之前电线(11)与母端子(12)之间的电阻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0165495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115328.0
申请日:2019-02-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13/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简化组装工序并且抑制端子与电线的连接部分的损伤。连接器具有:端子(14),与电线(12)的末端部连接;壳体(20),具有收容端子的端子收容室(21)和将收容于端子收容室的电线(12)引出的电线引出部(24);第一盖(50A),覆盖从电线引出部引出的电线;及第二盖(50B),在相对于第一盖(50A)被组装的状态下使电线(12)插通于上述第二盖(50B)与第一盖(50A)之间,第一盖(50A)和第二盖(50B)的至少一方具有在第一盖(50A)与第二盖(50B)被组装的状态下对从电线引出部(24)引出的电线(12)进行按压的电线按压部(56A、56B)。
-
公开(公告)号:CN106981730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611164098.X
申请日:2016-12-15
IPC: H01R4/18 , H01R4/70 , H01R43/055 , H01R43/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5 , H01R4/188 , H01R13/114 , H01R13/5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提高止水性的压接端子。在实施压接加工前粘贴在端子金属件上的止水部件在完成压接加工后形成:第1止水区域,抑制水从电线连接部的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与第2筒片部的内壁面之间浸入;第2止水区域,抑制水从比芯线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金属件的端子连接部侧浸入;第3止水区域,抑制水从电线连接部的覆皮压接部的内壁面与覆皮之间浸入。第2筒片部的内壁面在能在压接加工时与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滑动的区域、且在压接加工完成后与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重叠的区域具有第1槽部,填充有随着压接加工而被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刮掉的第2筒片部的内壁面的止水部件的、未完全刮掉而残留的一部分,第1止水区域至少由第1槽部的内部的止水部件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979212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80058913.0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13/6463 , H01R13/6474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用进行大的结构变更而能够置换STP线缆(10B)与UTP线缆(10A)的连接器结构。UTP连接端子(21A)以弹性接触片(32)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互接近的内侧且承受部(31)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互分离的外侧的方式收容于UTP电介质(22A)的在宽度方向上接近的成对的收容部(26)。STP连接端子(21B)以弹性接触片(32)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互分离的外侧且承受部(31)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互接近的内侧的方式收容于比UTP电介质(22A)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STP电介质(22B)的成对的收容部(26)。
-
公开(公告)号:CN10979211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80058588.8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13/42
Abstract: 本发明防止忽视保持件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具备:壳体(10),形成有端子收容室(11);第1端子配件(12),能够插入到端子收容室(11);保持件(20),能够相对于壳体(10)组装到临时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端子保持构件(30),能够组装到壳体(10);第2端子配件(40),安装于端子保持构件(30);以及干涉部(24、36),形成于保持件(20)和端子保持构件(30),在保持件(20)处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干涉部(24、36)彼此不干涉,在保持件(20)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干涉部(24、36)彼此干涉而阻止端子保持构件(30)组装到壳体(1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