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74914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10997394.1
申请日:2016-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用生物膜填料塔脱氮效率的定向生物强化方法,属于生物法工业废气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依据对生物膜填料塔内复合菌群中主要脱氮菌的高通量DNA测序和菌群结构解析的结果,针对其中的主要脱氮菌的生长繁殖特性,研究获得了脱氮菌专用生长强化剂。通过外加脱氮菌专用生长强化剂,定向促进及改善了生物膜填料塔中以自养菌为主的脱氮菌群对其低pH强酸性生长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并得以加速生长繁殖,其作用的宏观效果即是通过对脱氮菌的定向生物强化使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用生物膜填料塔的脱氮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65236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106196.5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12N5/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马鱼胚胎单细胞悬液的制备方法,顺序进行如下步骤:(1)取斑马鱼胚胎,加入Pronase E的水溶液;(2)37℃孵育4~5min;(3)使用2mL一次性滴管轻轻吹吸胚胎使绒毛膜剥落,移入1.5mL无酶离心管中,并快速吸走Pronase E;(4)加入E3培养基洗涤,移除,反复3~5遍;(5)加入冰上预冷的分散酶;(6)37℃孵育2-5min,孵育期间间歇震荡;(7)加入FBS终止消化;(8)将步骤(7)得到的悬液过70μm筛网,将滤液再过40μm筛网;(9)过筛后的悬液200~500×g离心3~5min;(10)取冰上预冷的含1%的BSA的HBSS重悬细胞;(11)200~500×g离心步骤(10)得到的悬液3~5min;(12)重复步骤(10)和(11)清洗一次;(13)取冰上预冷的IESC重悬细胞,即得。
-
公开(公告)号:CN10905265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789998.6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江岛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3/34 , C02F3/12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富集苯酚高效降解菌群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由管路连接的进水槽、第一反应器、调节池和第二反应器,进水槽连接第一反应器的进水口,第一反应器的出水口连接调节池的进水口,调节池的出水口连接第二反应器的进水口,第二反应器的污泥输出口连接第一反应器。使用法包括:在第一反应器中以乙酸钠作为有机碳源,维持较快的空气流速(1.6~2.4cm/s),较高的有机负荷(1~12g COD/(L·d))分批次对污泥进行富集,每批次污泥富集完成后从第一反应器的污泥口排出;第二反应器利用第一反应器的出水进行污泥的培养,用做第一反应器的接种污泥。本发明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可实现苯酚降解细菌的大批量和多批次的自动化富集,且富集过程不需要使用苯酚。具有提高苯酚降解细菌富集效、工艺简单且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94691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45395.9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30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005 , C02F3/302 , C02F2101/16 , C02F2203/006 , C02F2209/005 , C02F23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型硫自养反硝化污水深度脱氮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进水池、上行流池、下行流池、阳极棒列、阴极棒列、反冲洗布水管、出水池、电极反冲洗组件、直流电源、PLC控制器;反应装置中流向分别为上行流与下行流,阴、阳极电极分别放置在阴极填料区与阳极填料区,阳极填料区与阴极填料区的体积比为1:3,提高了反硝化停留时间以及处理效率,利用PLC电路调控直流电源电压,维持相对稳定的电流强度,并调控反冲洗过程的进行,整体装置操作简单,可行性高,能较大幅度提高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的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67544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15238.9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0 , C02F2101/16 , C02F2203/004 , C02F2301/0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氨氮废水的装置及工艺,所述装置包括原水箱、CASS反应箱、投料装置、蠕动泵、排水泵、充气泵、排污装置、磁铁、磁力感应装置和控制装置;原水箱通过蠕动泵与反应箱连接;投料装置设置在生物选择区的箱壁上;排水泵设置在曝气区;充气泵与曝气装置连接;排污装置包括污泥回流装置和污泥处理装置,污泥处理装置与排淤阀、污泥区连接,污泥回流装置与污泥回流管连接;控制装置采用PLC控制器,控制装置与电气装置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反应器内接种及驯化;首次废水处理;连续废水处理;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合大量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867544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320847.6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2866 , C02F3/2893 , C02F2203/004 , C02F22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及启动和运行方法,主要包括膨胀床反应器主体、布水装置、恒温循环水热装置、螺旋管装置和水流控制装置;膨胀床反应器主体外设有夹套层,膨胀床反应器主体上顶面设有沼气收集装置;布水装置位于膨胀床反应器主体的内底部;恒温循环水热装置主要包括控温装置、水循环室、电热装置、加热装置和控制器;螺旋管装置位于膨胀床反应器主体内中部;水流控制装置包括水泵和水流控制室。总之,本发明提高了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的稳定性,缩短反应时长,绿色节能的为反应器进行温度的控制,有效防止颗粒污泥堵塞阻碍进水,液面上升速度可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557438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946112.X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通量测序检测青虾肠道乳酸菌的方法,包括:DNA提取:提取待检测青虾肠道的DNA;PCR扩增:针对细菌16S rRNA基因高可变区V3-V4区域设计引物,以所述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高通量测序:将PCR扩增的产物纯化后构建基因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测序的数据经前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比例及丰度,进一步查阅文献,确定属水平上不同的乳酸菌,并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数据中查找相应的乳酸菌,确定乳酸菌丰度。本发明相较于传统的培养分离法、分子水平检测方法而言,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定量、成本低廉等优势,在评估不同样品中乳酸菌丰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43055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81552.7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3/12 , C02F10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 C02F3/1236 , C02F2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霉素废水MBBR处理系统的启动方法,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青霉素废水对活性污泥进行初步培养、驯化,将驯化后的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接种于MBBR反应器中,并进行曝气;曝气结束后,将接种污泥排出,以连续流方式向MBBR中泵入青霉素废水;之后泵入待处理青霉素废水,通过调控使出水水质稳定后,逐步提高进水负荷。本发明通过接种经青霉素驯化的活性污泥来强化微生物的成膜及耐青霉素能力,加快了系统的启动速度,并能够维持系统的高效运转,可以有效解决青霉素废水生物膜处理工艺挂膜困难、启动周期较长、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且与现有MBBR相比,有效提高了MBBR的挂膜速率、处理效能和微生物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65304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79554.2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 C02F3/105 , C02F3/08 , C02F2103/343 , C02F220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霉素废水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属于废水处理、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装置综合了序批式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及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等多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特点,其主要包括水解酸化区、装有悬浮填料的移动床生物膜区及装有膜组件和悬浮填料的深度处理区,水解酸化区用于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提高青霉素废水可生化性并降解一部分污染物,深度处理区为主要的青霉素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本发明可有效提高青霉素废水的处理效能,减少占地面积,保持出水水质稳定,延长曝气装置和膜组件使用寿命,节省维护和运行费用,尤其适用于水质水量变化大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558354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574746.9
申请日:2013-11-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83 , C12Q2600/142 , C12Q2600/158 , G01N24/088 , G01N33/18 , G01N33/1813 , G01N33/186 , G01N33/50 , G01N2570/00 , G06F1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组学整合技术的水体毒性分析方法,属于水体毒性评价领域。其步骤为:选择受试水样和模式动物进行染毒实验;采集提取总RNA,采集血清样品;RNA样品采用基因芯片进行转录组检测,得到受试动物全基因组表达数据;血清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测,获得核磁共振谱图和血清代谢物信号;根据基因表达倍数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筛选差异表达代谢物;分别进行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的生物学通路分析,最终识别出转录组和代谢组共同发生变化的生物学通路。通过本发明可以对受污染水体的复杂毒性和致毒机理进行高通量测试分析,提供全面准确的生物信息学参数和指标,简化了高通量生物信息学数据的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