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1951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349247.4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生物有机胍盐为主催化剂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的工艺方法,该方法以丁二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生物质仿生有机胍肌酐类化合物(主催化剂)和原钛酸酯(助催化剂)组成的高效复合催化剂体系。本发明特点:该双组份催化体系催化效率高、催化剂用量少,仅为所加原料单体的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从而大大降低了PBSA聚合物中催化剂的残留,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拓宽了其在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范围,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84981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04763.2
申请日:2015-04-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江伟
IPC: G02B6/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262
Abstract: 高密度波导超晶格的耦合装置,在高密度波导超晶格的末端,利用一段包含弯曲波导的耦合结构,将高密度波导超晶格拓宽为所需求的较大间距的波导阵列;相邻的弯曲波导的起点错开。至少一个波导的耦合结构的弯曲波导包含一个S形波导。利用含有弯曲波导的特殊耦合结构将高密度波导超晶格拓宽为需求的间距较大的波导阵列,从而利用现有常用的方法实现与间距较大的波导阵列或光纤阵列的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84980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04660.6
申请日:2015-04-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2B6/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125 , G02B6/1225
Abstract: 最近,发明人有一种技术可以使得阵列波导间距在低至半波长时串扰仍然很低。基本思路之一就是将波导阵列的各波导设计为不同宽度,将几个不同宽度的波导形成一个波导子阵列。再将此波导子阵列周期性排列形成一个任意大的波导阵列,称为波导超晶格。发明人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设计,即使波导间距低至半波长,波导超晶格中任意波导间的串扰仍然很低。但在间距如此小的时候波导超晶格进行转弯,从其中一个波导泄露出来的模场将与其他波导产生较强的耦合,从而使得串扰增大。在本发明中,发明人使用含有弯曲波导的特殊耦合结构将高密度波导超晶格拓宽为间距较大的波导阵列后再进行转弯以及先使高密度波导超晶格依次错开一定距离后再转弯。这些方法使得高密度波导超晶格在转弯时串扰很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657614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732393.0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聚苯乙烯基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除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密封容器中,以水为反应溶剂,将苯乙烯单体和过硫酸钾混合,在氮气保护70~85℃搅拌条件下反应12~24h,得到聚苯乙烯小球;在密封容器中,以水为反应溶剂,鼓泡通氮气除氧,然后加入FeSO4.7H2O和FeCl3.6H2O,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氨水直到pH值至8,停止滴加,在25~40℃搅拌条件下反应30~120min,最后将所得的产物磁分离,倾滤清洗数次,透析,所得的胶体为纳米级磁性Fe3O4;将纳米级磁性Fe3O4胶体超声处理后,在搅拌条件下,滴加至聚苯乙烯小球中,搅拌异相凝聚后,将所得的产物磁分离,倾滤清洗数次,即得。
-
公开(公告)号:CN102702535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225136.3
申请日:2012-07-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生物质肌酐为催化剂,以D,L-乳酸或L-乳酸、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单甲醚为原料合成双亲性双嵌段/三嵌段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工艺方法。本发明所采用催化剂肌酐为人体内代谢生成的无毒有机化合物;所用原料乳酸、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单甲醚成本低、且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所采用无溶剂本体聚合工艺,操作简便,无三废排放;所合成双嵌段/三嵌段聚乳酸—聚乙二醇为双亲性生物降解材料,具有高度生物安全性,产品雪白,纯度高(≥99%),数均分子量可在0.5~5.0×104范围内调节,分子量分布窄(PDI
-
公开(公告)号:CN103657614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32393.0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聚苯乙烯基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除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密封容器中,以水为反应溶剂,将苯乙烯单体和过硫酸钾混合,在氮气保护70~85℃搅拌条件下反应12~24h,得到聚苯乙烯小球;在密封容器中,以水为反应溶剂,鼓泡通氮气除氧,然后加入FeSO4.7H2O和FeCl3.6H2O,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氨水直到pH值至8,停止滴加,在25~40℃搅拌条件下反应30~120min,最后将所得的产物磁分离,倾滤清洗数次,透析,所得的胶体为纳米级磁性Fe3O4;将纳米级磁性Fe3O4胶体超声处理后,在搅拌条件下,滴加至聚苯乙烯小球中,搅拌异相凝聚后,将所得的产物磁分离,倾滤清洗数次,即得。
-
公开(公告)号:CN102850531B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210392312.2
申请日:2012-10-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氯化双环胍催化乳酸直接缩聚合成医用生物降解性聚乳酸的方法。本发明以氯化双环胍(TBDCl)为催化剂、工业级90%乳酸水溶液为单体、采用无溶剂(本体)、高速缩合聚合反应(反应时间≤12h)合成高度生物安全性聚乳酸。本发明避免了使用具有细胞毒性的锡类催化剂,所用催化剂具有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安全性,合成产物适用于控释及靶向药物载体等生物工程材料;合成过程采用绿色催化剂和绿色工艺(不使用任何试剂、无有毒产物生成),合成绿色生物可降解材料;聚合反应方便易行,原料成本低廉,反应时间短,易于工业化生产;合成产品分子量在1.0×104~3.5×104范围内调控,分子量分布窄。
-
公开(公告)号:CN103193759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46469.1
申请日:2013-04-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31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19/12 , B01J31/0208 , B01J31/0241 , B01J31/0271 , B01J2231/34
Abstract: 生物质有机胍催化法合成光学纯L-/D-丙交酯的工艺方法。本发明方法以生物质有机胍化合物肌酐(CR)为催化剂,以L-/D-乳酸(质量含量90%)为原料,采用反应性减压蒸馏催化法合成光学纯L-/D-丙交酯。本发明优点为:所用催化剂为生物质有机胍化合物肌酐,无毒无金属,无细胞毒性;所合成丙交酯光学纯度高(L-丙交酯的比旋光度[α]25D=-276~-280,D-丙交酯的比旋光度[α]25D=280),而且不含任何金属;反应使用的催化剂用量少,工艺流程简化(避免了常规法粗丙交酯产品精馏提纯工艺),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2295765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81169.8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3/87 , A61K47/34 , A61L17/00 , A61L17/12 , A61L27/18 , A61L27/54 , A61L2300/602 , A61L2430/02 , C08G63/06 , C08G63/08 , C08G63/78 , C08G63/823 , C08L67/04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肌酐催化乳酸、乙醇酸共缩聚合成医用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的工艺方法。本发明以人体内精氨酸代谢生成物肌酐为催化剂、工业级乳酸(LA,85%水溶液)和乙醇酸(GA,95%)为共聚单体、经本体无溶剂二阶共缩聚,得到高度生物安全性医用降解性聚乳酸-乙醇酸。本发明特点:采用绿色工艺、原料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实施;催化剂肌酐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并且无细胞毒性,所合成聚乳酸-乙醇酸不含任何金属及其他有毒残余物;所合成聚乳酸-乙醇酸分子量可在1.8~17.7×104范围调控;所合成聚乳酸-乙醇酸适合用作植入性硬组织修复材料、手术缝合线、靶向及控释药物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179914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67593.6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2B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灵活设置分光权重且可扩展性好的光学相控阵器件,其构成部分包括分光网络,移相器,发射单元。其中,该器件的分光网络能自由设定阵元光强权重并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光学相控阵的分光网络由一系列基本元件所构成,每种元件可以实现N通道的均匀或非均匀分光。分光网络采用树形拓扑,树形网络结构可自由设计,网络各节点所采用元件也可以自由选择。其效果是:通过自由设计分光网络的结构以及各节点所采用的元件,可以设置网络输出端口的分光情况,从而可以优化光学相控阵的远场分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