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40771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810125197.6
申请日:2008-06-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H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B1/19 , C09D5/1606 , G21G4/02 , H05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中子转换靶,用于利用X射线束轰击该光中子转换靶而产生光中子,该光中子转换靶具有长型本体,该本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使用时,所述X射线束进入所述本体,并沿着从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方向传播;其中,所述光中子转换靶的本体的形状设计成与所述X射线束的强度分布基本上相匹配,使得强度大的X射线能在光中子转换靶的本体内传播更远的距离。本发明的光中子转换靶能够充分利用X射线束,以提高光中子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963528B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510086815.7
申请日:2005-11-09
Applicant: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J3/06
Abstract: 一种固定式辐射成像拖车系统的翻板定位装置,涉及拖车系统技术领域。它包括车架的左平台和右平台。各平台上设置卡轮装置,其特点是,卡轮装置是由可分别压平嵌入左平台和右平台的曲柄板、与曲柄板连接的链条、与各链条连接的拉杆和与各拉杆对应的固定套组成。各曲柄板铰接在各定位窝台底端的筋板上,各固定套分别安装在各定位窝台后端的左平台和右平台底部,各拉杆延伸至各固定套之中并由固定套中的弹簧拉紧使各曲柄板翘起,各固定套的后末端设有可使弹簧压缩的顶杆。使用本发明可避免被检车辆下载时对拖车和被检车辆产生冲击力,使被检车辆更为平稳地驶出拖车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1163372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113645.1
申请日:2006-10-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H15/00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多能倍频粒子加速器及其方法,以解决现有加速器能量单一、束流功率和工作频率受单一功率源限制的缺点。该加速器包括:脉冲功率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具有不同功率的N个脉冲信号,其中N大于等于2;N个微波功率产生单元,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基于N个脉冲信号分别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N个微波;功率混合单元,具有N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用于分别从N个入口的各个入口输入N个微波中相应的微波,从一个出口输出所述N个微波;粒子束产生单元,用于与N个微波同步地产生N个粒子束;以及加速单元,利用N个微波分别加速N个粒子束。使用本发明的多能倍频粒子加速器,由于其交替输出多种能量的粒子束,且工作频率高,功率可倍增,在辐射成像、放射医学及辐照加工领域具有更强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334369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710118145.1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046 , G01N2223/419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检查液态物品中隐藏的毒品的方法和设备,以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判断该液态物品中是否隐藏有毒品。该方法包括步骤:发出射线束以透射所述液态物品;接收透射过所述液态物品的射线束,以形成多角度投影数据;基于所述液态物品的均匀性,通过对所述多角度投影数据进行求逆运算,来计算得到被检液态物品的属性值;利用所述液态物品的标识信息作为索引从预先创建的数据库中检索参考属性值,并且计算所计算的属性值和参考属性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预定的阈值;其中,在所述差值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认为所述液态物品中隐藏了毒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647706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810118304.2
申请日:2008-08-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5/005 , G01V5/004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在高能双能CT系统中的图像重建方法,包括步骤:利用高能双能射线扫描物体,以获得高能双能投影值;根据预先创建的查找表或者通过解析求解方程组的方法,计算双能投影值对应的基材料系数投影值;基于基材料的投影值,得到基材料系数的分布图像。解决了高能下双能重建的问题,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物质识别和违禁品检查手段,大大提高了安全检查的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561506C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510131787.6
申请日:2005-12-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K19/077 , G06K19/073 , G06K1/12 , G06K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7B3/02 , G06K17/0025 , G06K19/07718 , G06K19/07749 , G07B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现行铁路纸票兼容的电子客票,包括:两层纸介质,在上述纸介质中预先埋置了天线和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中预先写入了动态加密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带有与序列号相关的验证码,以用于防伪;在售票终端,所述芯片中将被再次写入客票信息,并且所述芯片的上述客票内容可以多次重写;所述天线,用于接收RF信号,并将其传送到芯片。
-
公开(公告)号:CN101424648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710176528.4
申请日:2007-10-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046 , G01N2223/419 , G01N2223/501 , G01N2223/612 , G01V5/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查系统,该系统包括:CT装置,该CT装置包括:滑环、与滑环连接的射线源、与射线源相对并连接在滑环上的探测装置;以及传送被检查物体的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探测装置包括N排探测器,并且相邻两排所述检测器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采用本发明的检查系统,实现了CT装置的高速扫描成像,使CT装置和用于获得二维图像的扫描成像装置同时使用成为可能,从而弥补了互相之间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1340771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25197.6
申请日:2008-06-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B1/19 , C09D5/1606 , G21G4/02 , H05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中子转换靶,用于利用X射线束轰击该光中子转换靶而产生光中子,该光中子转换靶具有长型本体,该本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使用时,所述X射线束进入所述本体,并沿着从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的方向传播;其中,所述光中子转换靶的本体的形状设计成与所述X射线束的强度分布基本上相匹配,使得强度大的X射线能在光中子转换靶的本体内传播更远的距离。本发明的光中子转换靶能够充分利用X射线束,以提高光中子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334369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710118145.1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046 , G01N2223/419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检查液态物品中隐藏的毒品的方法和设备,以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判断该液态物品中是否隐藏有毒品。该方法包括步骤:发出射线束以透射所述液态物品;接收透射过所述液态物品的射线束,以形成多角度投影数据;基于所述液态物品的均匀性,通过对所述多角度投影数据进行求逆运算,来计算得到被检液态物品的属性值;利用所述液态物品的标识信息作为索引从预先创建的数据库中检索参考属性值,并且计算所计算的属性值和参考属性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预定的阈值;其中,在所述差值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认为所述液态物品中隐藏了毒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284387A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710065382.6
申请日:2007-04-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林业产品检疫除害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电子束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摊木机构将原木摊平;齐头机构将摊平的原木对齐;上料机构将摊平、对齐后的原木送入横向进料输送机、输送至纵向输送机构;纵向输送机构将原木传输通过加速器形成的辐照场区,实现电子束辐照处理;抛木机构将辐照处理后的原木抛出,由横向出料机构送出。所述装置包括加速器、传送装置及屏蔽结构,加速器以原木为中心对阵布置。本发明实现了安全与效率兼顾;检疫处理效率高、不受环境温度限制、使用安全、不破坏环境、操作方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