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石基质爪哇虫草孢子制剂

    公开(公告)号:CN109699683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505012.4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石基质爪哇虫草孢子制剂,是由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蜜糖、酵母、无菌水、纤维素、吐温-80、滑石粉组成的混合物。制剂中孢子保存时间更持久,同时使用时有利于孢子萌发,对柑橘木虱等农业害虫具有很强的侵染杀虫效果,属广谱高效的微生物杀虫剂,其中生防微生物菌来源于自然环境,具有选择性强、已获取的特点,该制剂无环境污染,对环境相容性好,对人畜、天敌等生物安全,具有对目标害虫毒杀的选择性,不容易产生抗药性,且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在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零价铁-玫烟色棒束孢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54879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520479.6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价铁-玫烟色棒束孢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玫烟色棒束孢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到发酵培养液中,培养48~72 h;收集菌丝体,将菌丝体于灭菌蒸馏水中,培养48~72 h;收集分生孢子滤液,向分生孢子滤液中加入零价铁,孵育24~96 h,即可得到所述零价铁-玫烟色棒束孢纳米粒子。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零价铁与玫烟色棒束孢联合制得高效绿色环保的纳米粒子式生物农药,纯度高,活性强,且简便快速,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具有更高效,孢子在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更稳定,对环境更友好等特点,对粉虱科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粉虱科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潜力。

    一种双斑恩蚜小蜂规模化繁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3967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11727.7

    申请日:2018-0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虱害虫专性寄生蜂‑双斑恩蚜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通过在清洁植物种植室、粉虱接种室、粉虱繁育室、双斑恩蚜小蜂接种室以及粉虱‑双斑恩蚜小蜂分离室五个独立的温室内完成。所述方法依次为:寄主植物烟草、棉花、番茄、芥蓝和一品红的种植培育;不同寄主植物粉虱接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粉虱发育、双斑恩蚜小蜂接种、粉虱‑双斑恩蚜小蜂分离、蜂蛹收集、蛹盒制作保存等。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双斑恩蚜小蜂的规模化繁殖,多寄主植物培育可以增加双斑恩蚜小蜂实际防治粉虱时对寄主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其寄生效率。

    一种捕食性蚂蚁的选择性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864256U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20345846.8

    申请日:2024-0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捕食性蚂蚁的选择性实验装置,涉及蚂蚁捕食特性研究设备领域,包括:蚂蚁饲养箱,其内部设置有蚁巢模型;昆虫饲养筒有多个,其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培养基层、保水层和取样层,离体叶片设置于昆虫饲养筒内并位于取样层上方,其根部伸入培养基层中,连通管有多个管口并分别与蚂蚁饲养箱、多个昆虫饲养筒连通。在蚂蚁饲养箱内通过蚁巢模型模拟蚂蚁的生活环境进而模拟蚂蚁在巢穴以及周围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在昆虫饲养筒内通过培养基、保水层对离体叶片进行培养,延长离体叶片的存活时间,进而模拟出害虫在植株上的生存环境,整体实验环境接近蚂蚁和害虫的真实生存环境,实验真实性高,实验效果好。

    一种清除木虱昆虫内共生菌的简易饲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602704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0831666.7

    申请日:2021-04-21

    Inventor: 王奇 欧达 邱宝利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饲养装置领域,具体涉及清除木虱昆虫内共生菌的饲养装置。一种清除木虱昆虫内共生菌的简易饲养装置,包括顶盖、管体、瓶体和纱网,所述顶盖由透气材料制成,顶盖与管体之间可拆卸式扣合;所述管体由上至下分为取样层和保水层,取样层和保水层以纱网相隔,所述的纱网设有小孔连通取样层和保水层,纱网远离顶盖的一面连接瓶体。该装置提供了透气性能高的封闭环境于昆虫,且可供鲜活植物(昆虫寄主)无土培养,解决传统抗生素双层膜饲喂装置中,昆虫需长时间与抗生素直接接触而致存活率低的问题。

    一种多光源多角度诱集的七星瓢虫外观的诱捕器

    公开(公告)号:CN213427919U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020939131.7

    申请日:2020-05-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光源多角度诱集的七星瓢虫外观的诱捕器。其包括底座,可伸缩支架、太阳能板、诱捕部分和连接部件,其中所述诱捕部分包括瓢虫外壳、外光源、下光源、诱心盒、中控系统、透明挡板、收集漏斗、风扇、逆向防逃逸装置和收集瓶。所述诱捕器为七星瓢虫的外观,通过在七星瓢虫的背部和腹部设计了多个光源,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加光源的辐射角度,使辐照面成球状,能对高低处的害虫很好的诱集;背部多个光源可依据控害对象中害虫的种类自行更换,到达精准控害的目的;在有效诱捕害虫的同时,减小对天敌的杀伤;本申请所述诱捕器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能够面对复杂昆虫危害环境,起到较好的控害效果。

    一种蝗虫监测诱捕仪
    10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45210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0619511.2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蝗虫监测诱捕仪。其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诱捕部分和收集部分,其中诱捕部分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束引诱蝗虫;收集部分用于收集并监控诱捕到的蝗虫的数量,并为整个装置供电。本实用新型所述蝗虫监测诱捕仪根据蝗虫的生活习性和趋光性特点设计而成,从而保证蝗虫更加容易跳入进入收集部分;另外,将所述光源设定为窄波长聚集光源,发射光束,避免了宽波长的光源对其他波长敏感的昆虫的引诱和点光源对蝗虫诱集效果差的缺点,增加了诱捕昆虫种类的选择性,避免了其他有益昆虫或者天敌的误杀,提高了蝗虫诱捕效率。同时,所述装置可准确的监测诱捕到的蝗虫的数量和虫龄,从而有利于对当地蝗虫的统计、研究和防治。(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保护益虫的无扇叶式捕虫器

    公开(公告)号:CN210008437U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20145056.4

    申请日:2019-0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益虫的无扇叶式捕虫器。所述装置包括无扇叶风扇、螺旋导风筒、集虫器、支架、太阳能电池装置和智能电源控制装置;所述无扇叶风扇的进风口处还设有诱虫灯和诱虫剂;所述螺旋导风筒还设有可活动的反光挡板;所述集虫器的进虫口和透气孔处均设有放锥形毛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虫器装置通过诱虫灯和诱虫剂用于引诱昆虫,再加上无扇叶式风扇将昆虫吹进集虫瓶中,既能够保证有益昆虫不受伤害,同时还不能保证收集到的昆虫的虫体不受损伤;此外,在取下集虫瓶的时候,通过螺旋导风筒、可活动的反光挡板以及集虫瓶上设置的锥形毛刷,可以很好的避免昆虫逃逸;所述捕虫器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应用,还灵活性高、高效、便捷、安全。

    一种可变光环境植食昆虫行为观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080358U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20502243.9

    申请日:2018-04-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光环境植食昆虫行为观测系统,具体为植食性昆虫在不同波长、强度和偏振光的光照下各种行为反应的观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光源调节组件、行为观察组件和视频记录组件;所述光源调节组件包括光源和滤光片,且位于行为观察组件的顶部;所述视频记录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摄像头、视频存储装置和显示器,摄像头位于行为观察组件的内壁;所述行为观察组件的内壁均涂有黑色无反光涂料层。该装置能调节光源强度、波长、偏振方向等光环境,进而观测昆虫在植物上取食、交配等行为,且昆虫的行为被红外微型摄像头捕捉并传至外部电脑,能对昆虫在特定植物上的行为进行多角度、长时间记录保存、观察,使用方便,应用前景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