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分层土壤中地中电流场分布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26942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87377.3

    申请日:2016-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区分层土壤中地中电流场分布的计算方法,将分区分层土壤中相邻区域的分界面剖分成多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两侧分别引入一个面电流;根据电磁场边界条件建立方程,计算每个单元两侧的面电流密度;基于每个单元两侧的面电流密度,使用复镜像法计算分区分层土壤中任意位置的电场,从而确定分区分层土壤中地中电流场的分布。本发明通过在分界面引入面电流并结合复镜像法,将复杂的分区分层土壤等效成了简单的单一分层土壤,能够考虑非常复杂的土壤结构,且计算方法简单;通过使用电磁场边界条件建立方程,保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能够分析直至无穷远处的电场分布。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获得雷电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24830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41684.5

    申请日:2016-07-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9/0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获得雷电流的方法,属于电工领域雷电监测技术,该方法包括:利用闪电光电磁同步观测系统中离观测点不同距离处的电场和磁场传感器,获得电场和磁场的数据组成训练样本集与测试样本集,然后对训练样本集中的数据进行小波降噪和光滑等预处理措施,通过训练样本集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得人工神经网络的网络参数:连接权值,最后利用测试样本集对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测试。本发明基于Elman人工神经网络,利用测量得到的雷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计算得到雷电流数据,从而获得雷电流幅值等特征参数,为雷电防护提供基本参数,使雷电防护做到有的放矢。

    大气离子迁移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06926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43313.1

    申请日:2016-03-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气离子迁移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包括:确定上下极板之间的距离d及周围的气压、温度和相对湿度;确定下极板的电场Ed和上极板的电压VT的方程组,并对Ed和VT的方程组联合求解得到离子迁移率k,调节Vco和VA的电压,使起晕细导线网发生电晕放电;调节VT使电晕电荷通过上极板到达下极板;测量下极板处的电场强度Ed和离子流密度J;将VT、Ed、J代入到离子迁移率k的方程中,得到离子迁移率。本发明直接通过严格的解方程获得离子迁移率,而无需采用E0=0的假设,结果更准确;只需一组测试数据即可得到离子迁移率,无需为了寻找IT变化但测试区离子流密度J趋于饱和的曲线而测量大量的点。

    一种基于复合磁耦合效应的从导线磁场中采集能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38102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276485.7

    申请日:2014-06-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复合磁耦合效应的从导线磁场中采集能量的装置,属于能量采集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压电悬臂梁(单晶片或双晶片)与永磁体构成的复合磁电结构进行导线周围工频磁场能量的采集,通过理论模型计算或者磁场数值仿真确定最佳放置位置以期最佳的复合磁耦合效应,即磁场力与磁力矩的最佳配合,借助永磁体与交流磁场之间磁场力与磁力矩的复合磁耦合效应产生激励,实现磁场能到机械能转化,压电悬臂梁的压电效应将机械能转化为可用电能,为传感器等小功率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本发明装置具有体积小、制作成本低、工作安全可靠、便于安装维护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容性设备参数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8467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310520954.0

    申请日:2013-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磁阻电桥的容性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其包括监测电路,监测电路的输入端标记为A端,其两个输出端分别标记为B端和C端,其接地端标记为D端,监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其中,A端与容性设备的输出端相连,第一电阻和第三电阻串接后连接于A端和C端之间,第六电阻连接于A端和B端之间,第五电阻连接于C端和D端之间,第二电阻和第四电阻串接后连接于B端和D端之间,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为电阻相同的固定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为零场电阻率相等的第一异性磁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为零场电阻率相等的第二异性磁电阻。本发明能够真正实现同步实时测量。

    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6210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269340.X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锌压敏电阻单晶界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属于电工材料技术领域。首先制备了具有双晶结构的氧化锌样品;然后针对氧化锌样品进行电、热或电热共存的老化,并在老化过程中进行电声脉冲法空间电荷测量,从而得到不同老化程度时氧化锌样品的晶界临近区域空间电荷的分布情况。本发明的老化特性测试方法可在老化过程中直接观测到氧化锌压敏电阻内部的带电离子迁移与中和,从而得到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单晶界老化特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