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卷线器
    10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08218A

    公开(公告)日:2003-04-09

    申请号:CN02142656.2

    申请日:2002-09-17

    Inventor: 生田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柄制动方式的旋转卷线器,使其预定制动状态的便利性提高。柄制动式的旋转卷线器具备卷线器主体、转子、卷线筒、制动部(16)、制动柄、第一及第二预定制动部(21、21)、以及启动解除切换部(54)。制动部具有单向离合器(32)和与单向离合器的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的制动圆筒(40)。制动柄压接在制动圆筒上而可以调整制动力。第一预定制动部与制动圆筒(40)接触而以第一预定制动状态制动转子。第二预定制动部具有不能相对卷线器主体旋转的第一牵引圆盘(22)和压接在第一牵引圆盘上且与转子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旋转的第二牵引圆盘(23),以第二预定制动状态制动转子。启动解除切换部启动解除第二预定制动部。

    双轴承卷线器的卷筒锁定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339251A

    公开(公告)日:2002-03-13

    申请号:CN01125769.5

    申请日:2001-08-22

    Inventor: 生田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89/052 A01K89/0179 A01K89/01931

    Abstract: 一种双承受卷线器的卷筒锁定机构,即使无理的力量作用,也不易破损与变形。双轴承卷线器的卷筒锁定机构8是在双轴承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1上可在双方向上自由旋转地装设、且在放线方向不能旋转地锁定两端具有1对凸缘部的卷筒的机构,具备有锁定部21,锁定移动机构22及锁定凹部23。锁定部21是在卷线器本体1上可于进入位置与退出位置自由移动地装设的。锁定移动机构22是使锁定部21移动至进入位置与退出位置的机构。锁定凹部23是装设在手把装设侧的凸缘部3b的外侧面,进入到进入位置的锁定部21的前端能够卡合。

    钓鱼用卷线器的显示装置
    10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11988A

    公开(公告)日:2001-09-12

    申请号:CN01103078.X

    申请日:2001-01-22

    Abstract: 一种具有开闭式显示装置的钓鱼用卷线器,可减少固定构件与可动构件间的配线数。水深显示装置具备固定构件4a、可动构件4b及连结构件。显示部5由LCD20、LCD驱动电路21及显示部控制电路22构成。设于可动构件4b内的显示部控制电路22是利用固定构件4a的卷线控制电路30,及间隔设于固定构件4a与可动构件4b之连结部分间隙的挠性基板上的信号线连接。卷线器控制电路30及显示部控制电路22是用以串行通讯输出、输入信号。

    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
    10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416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434179.7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将绕线轮主体的大小抑制得较小而能够提高绕线轮的保持性。具有:曳力盘(61),不能旋转地被装配于卷筒(3);小齿轮轴环(62),被传递手柄的旋转,被配置在曳力盘(61)的手柄侧,不能在卷筒轴方向上移动;曳力承接件(63),被传递手柄的旋转,被配置在曳力盘(61)的手柄相反侧,能够与卷筒轴(2)连动而在卷筒轴方向上移动;施力部件(64),将曳力盘(61)和曳力承接件(63)向背离的方向施力;曳力操杆(80),在夹持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动自如;以及移动机构(65),使卷筒轴(2)向手柄相反侧移动以使曳力盘(61)、小齿轮轴环(62)及曳力承接件(63)分别离开,使卷筒轴(2)向手柄侧移动,以便由小齿轮轴环(62)及曳力承接件(63)夹持曳力盘(61)。

    钓鱼用绕线轮工具
    10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710510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1910620421.7

    申请日:2019-07-10

    Abstract: 本发明令用于钓鱼用绕线轮的多个工具的管理容易。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钓鱼用绕线轮工具(200)具备箱型扳手部(210)和操作部(220)。箱型扳手部(210)与双轴承绕线轮的电池壳的盖卡合。操作部(220)具备收纳六角扳手(300)的收纳部(221B)、收纳纽扣电池(400)的凹部(223)。收纳部(221B)具备第一收纳部(221BA)和第二收纳部(221BB),前述第一收纳部(221BA)收纳六角扳手(300)的短边部(320)及与短边部(320)相连的长边部(310)的一端部,前述第二收纳部(221BB)收纳长边部(310)的另一端部。

    钓鱼用渔线轮的电池盒和钓鱼用渔线轮

    公开(公告)号:CN10956655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811068661.2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的电池盒和具有该电池盒的钓鱼用渔线轮。通过构成为将O型圈(165C)的位置配置于在盒主体(165A)的侧部(165AB)的高度方向上与纽扣式电池(200)重叠的位置,与O型圈(165C)和纽扣式电池(200)不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池盒(165)整体的厚度。另外,通过盖(165B)的侧部(165BB)从外侧覆盖盒主体(165A)的侧部(165AB)的结构,例如,即使O型圈(165C)劣化而使液体浸入到侧部(165BB)与侧部(165AB)之间,该液体在侧部(165BB)与侧部(165AB)之间不到达上端的话,也就不会到达盒主体(165A)的收装空间,因此,液体不容易浸入到收装空间。

    双轴承绕线轮
    10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23484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1810054574.5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双轴承绕线轮中,使绕线轮主体和卷筒的凸缘部之间能够产生的水膜的面积减少。双轴承绕线轮(100)具备绕线轮主体(1)和卷筒(2)。绕线轮主体具有第1侧板(5a)及与第1侧板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第2侧板(5b)。卷筒具有第1凸缘部(2b)和第2凸缘部(2c),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前述第1凸缘部具有向第1侧板侧延伸而与第1侧板的内周部相向地配置的第1圆筒面,设置于卷线体部(2a)的第1侧板侧,与卷线体部相比直径较大,前述第2凸缘部设置于卷线体部的第2侧板侧,与卷线体部相比直径较大。第1侧板具有凹部(5g),前述凹部在与第1圆筒面(2d)相向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凹陷来形成。

    双轴承渔线轮
    10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60389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710905811.X

    申请日:2017-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在能够向前方放出钓线的双轴承渔线轮中,能够迅速且顺利地进行拇指控线操作。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渔线轮主体(1)、卷线筒(2)和手柄(3)。渔线轮主体具有:第一主体部(6);第二主体部(7),其在轴向上与第一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和拇指托(8),其形成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后方且形成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卷线筒具有:第一凸缘部,其在卷线主体部的第一主体部侧形成为直径比第一主体部小;和第二凸缘部,其在卷线主体部的第二主体部侧形成为直径比第二主体部小。第一主体部具有缺口部(9),该缺口部通过使接近拇指托的外缘以接近卷线筒的第一凸缘部的外缘的方式而形成缺口。

    双轴承渔线轮
    10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72291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610230568.1

    申请日:2016-04-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一边握住渔线轮一边操作操作部件的双轴承渔线轮。手柄(10)被安装在第1渔线轮主体部(21)上。卷线筒轴(4)与卷线筒(3)一起旋转。第1摩擦部件(8)以摩擦力对卷线筒轴(4)的旋转进行制动。操作部件(7)被以能够以所述卷线筒轴(4)为中心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2渔线轮主体部(22)内。另外,操作部件(7)的齿轮部件(72)的一部分从第2渔线轮主体部(22)的外周表面露出。通过旋转操作部件(7),能够调整第1摩擦部件(8)的制动力。

    双轴承绕线轮
    1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2348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054574.5

    申请日:2018-0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89/046 A01K89/0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双轴承绕线轮中,使绕线轮主体和卷筒的凸缘部之间能够产生的水膜的面积减少。双轴承绕线轮(100)具备绕线轮主体(1)和卷筒(2)。绕线轮主体具有第1侧板(5a)及与第1侧板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第2侧板(5b)。卷筒具有第1凸缘部(2b)和第2凸缘部(2c),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前述第1凸缘部具有向第1侧板侧延伸而与第1侧板的内周部相向地配置的第1圆筒面,设置于卷线体部(2a)的第1侧板侧,与卷线体部相比直径较大,前述第2凸缘部设置于卷线体部的第2侧板侧,与卷线体部相比直径较大。第1侧板具有凹部(5g),前述凹部在与第1圆筒面(2d)相向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凹陷来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