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压跌落保护的智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76880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010540260.X

    申请日:2010-11-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压跌落保护的智能装置,适应全系列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电压跌落保护智能模块,该模块无需改变交流接触器结构,采用开关电源的供电模式,降压直流起动、低电压直流保持、节能无声运行,具有故障显示、报警、保护时间可调、通用性强等特点。

    全闭环实时控制智能交流接触器

    公开(公告)号:CN102543578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26193.9

    申请日:2012-02-0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闭环实时控制智能交流接触器,其通过高频高效的调节三个闭环:起动电流闭环、保持电流闭环、触头系统反馈闭环,实现智能交流接触器全过程实时动态在线控制,系统拟将开关电源技术、高频控制技术、闭环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小波分析方法等引入交流接触器的智能控制中,尤其是将触头系统的信号引入智能交流接触器的控制闭环中,实现交流接触器运行过程中的全闭环智能控制。

    受电弓电寿命预测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65962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212560.5

    申请日:2010-06-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电弓电寿命预测分析系统,包括受电弓特性测试试验装置和上位机系统,受电弓特性测试试验装置由推力发生器、压力发生器、模拟架空线的圆形导电转盘、驱动圆形导电转盘转动的调速电机、模拟受电弓的弧形直线导体、调整弧形直线导体高度的绝缘支架、驱动绝缘支架直线运动的直线电机、电源以及控制调速、直线电机及电源工作的智能控制模块组成,推力、压力发生器、电机、电源控制模块、弧形直线导体及其与圆形导电转盘间的工作气隙上设有信号传感器,以将采集到的相关测试参数传送给上位机系统。该系统有利于精确模拟弓网各种不同的实际运行情况,建立受电弓电寿命预测模型,以对弓网的电寿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一种便携式光伏储能系统故障电弧火灾多模态预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605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5285.2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许志红 曹沣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光伏储能系统故障电弧火灾多模态预警装置。该装置包括:通过树莓派、步进电机、电弧发生器、移动电源搭建便携式自动化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基于树莓派与摄像头模块、烟雾、火焰、温度、电流、电压等传感器搭建光伏储能系统故障电弧多模态信息采集系统,建立直流故障电弧火灾多模态信息数据库;设计光伏储能系统故障电弧多模态预警方法,针对单模态的文本类数据结合机器学习分类算法与图像类数据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存在信息不全面和上下文缺失的问题。多模态融合具有信息互补的优势,尤其是面对电磁干扰强、光照突变干扰频繁的监测环境多模态预警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一种耦合动态电弧热源的电缆绝缘材料分解过程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4030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44803.5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动态电弧热源的电缆绝缘材料分解过程仿真方法,包括:构建电缆动态电弧热源仿真模型,计算电弧的电气参数;构建电缆绝缘材料炭化生成物的物性参数测试实验平台,测定电缆绝缘材料热分解生成物的相关参数;构建耦合电弧热源的电缆绝缘材料燃烧仿真模型,计算燃烧过程中火焰的温度、热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及烟气的生成和流动;构建耦合电弧热源和火焰热源的电缆绝缘材料热分解过程模型,模拟电缆绝缘表皮在电弧高温作用下的分解和炭化物质积聚过程;构建气流作用下电缆热分解产物分布模型,模拟电缆热分解生成物在电弧和火焰导致的气流下的运动和分布。该方法有利于模拟电缆的电弧和火焰的发展情况和电缆材料的分解情况。

    一种批量电磁开关的混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691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707508.5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许志红 张长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批量电磁开关的混联控制方法,将批量电磁开关的触头系统串并联,利用智能控制技术使批量开关协同动作,实现单触头结构的电磁开关难以完成的大容量线路的频繁通断。方案包括电磁开关混联结构、线圈驱动拓扑和无传感器伺服控制部分。电磁开关混联结构部分实现电磁开关的扩容运行;各单台开关配有独立的线圈驱动拓扑,线圈驱动拓扑部分用于控制开关电磁操动机构的励磁能量;无传感器伺服控制部分用于估计开关的运动位置和运动状态,并根据批量开关运动状态协同优化结果,控制线圈驱动拓扑。在批量开关动作过程中,运动状态协同优化结果使开关逼近最优运动状态运行,兼容各单台开关间动作的差异,并适应不同的用电系统。

    一种电缆炭化路径过程电弧的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88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64313.9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炭化路径过程电弧的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电缆破损位置非均匀电场模型,对电缆绝缘表皮破损处的非均匀电场进行仿真;(2)建立电缆破损位置气体放电模型,对电缆绝缘表皮破损处的空气放电过程进行仿真;(3)建立基于三维空间插值的多物理场数据映射接口,以实现多个物理场之间的数据交换;(4)构建多物理场数据的多线程并行计算模式,以提高计算效率;(5)构建电缆电弧仿真模型,对电缆破损下电缆炭化路径过程电弧进行仿真。该方法有利于对电缆炭化路径过程电弧进行仿真。

    一种智能识别负载的电磁开关合闸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707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50423.7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许志红 许儆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识别负载的电磁开关合闸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分析触头合闸相角和负载功率因数角与涌流的关系;步骤S2:基于触头合闸相角和负载功率因数角与涌流的关系,获取电磁开关不同负载下抑制涌流的最佳合闸相角;步骤S3:利用电磁开关触头回路的电路仿真模型,对不同功率因数角的负载进行合闸实验仿真,获取不同功率因数角下的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的首个电流半波时间,并将数据整理成折线图;步骤S4:基于折线图和电磁开关初始合闸首个电流半波时间,识别电磁开关的负载种类和功率因数角,并基于步骤S2获取的对应负载下抑制涌流的最佳合闸相角对电磁开关进行控制。本发明能有效实现当负载变化时无需更换电磁开关,使电磁开关在控制不同的负载时均能有效抑制涌流。

    一种智能交流接触器自适应分断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217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07532.9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许志红 张长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交流接触器自适应分断控制方法;其中,智能交流接触器由三相触头,智能电磁操动机构和电流互感器构成。三相触头用于投切负载,智能电磁操动机构用于控制触头,电流互感器用于监测触头回路的电流。在接触器的分断过程中,根据智能电磁操动机构中的线圈电流检测断开时间,由电流互感器检测接触器的分断时间,进而计算得到三相触头的总燃弧时间。在频繁操作的工况下,以总燃弧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动态调整分断过程的延时动作时间,持续寻找最优的延时,使接触器自主调整至当前负载下最短燃弧时间的工作状态。本发明使智能接触器能够在不同负载下自适应调整工作状态,达到最短燃弧时间,有利于提高电寿命。

    并联型三相交流接触器的自适应同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56267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966137.5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许志红 张槟鑫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联型三相交流接触器的自适应同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检测各个接触器线圈电压,判断控制回路是否电源正常;步骤S2:当达到上电范围时,进入合闸过程,之后将触头电压采样通道打开,对各个接触器触头电压相位进行检测;步骤S3:对合闸过程进行同步控制,考虑合闸顺序带来的电压相位变化,最终使得各相接触器能在所选相位同步合闸;步骤S4:当线圈电压检测判断控制回路电源处于下电范围时,进入分闸过程,对各相内并联连接的各支路接触器的分断顺序进行动态调整;步骤S5:将软件延时与机构固有分断时间相配合来设定分闸指令步骤S6:将自适应动态调整策略加入接触器的零电流分闸控制和同步分断控制过程。本发明实现并联型三相交流接触器通断过程的同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