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2429730U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20024859.2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5G65/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粉状物料自动提升投料装置,包括一台链传动斗式提升机,机架呈“Z”字形,料斗装于两条平行设置的环形链条之间,料斗的进料端设有料仓,所述料斗两端设有连接座,所述环形链条上设有与料斗连接座配合的凹槽,料斗两端的连接座装入所述环形链条的凹槽内,所述料仓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振动给料器;所述“Z”字形机架的四周采用有机玻璃密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料斗与链条之间采取活动式连接,便于更换料斗时拆卸和安装;通过控制振动给料器的频率,控制出料的速度,使物料均匀加到每个料斗中;机架采用有机玻璃密封,达到不漏料和防污染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2107608U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20226646.3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3B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配合料热管余热流化装置,热管换热器1中设有隔板(3)将一组高温热管(2)分为采热区(1a)和放热区(1a),高温烟气通过采热区(1a),鼓风机(4)将空气通入放热区,空气被加热后进入充气室(12);对设置在充气室(12)中的粗格栅流化床(13)、细格栅流化床(14)上的玻璃原料进行加热后投入玻璃熔窑。另外再通过旋风分离器(15)、引风机(16)以及漏料回收通道(17)回收被热空气吹失的原料。剩余空气和烟气潜热用于余热锅炉或余热发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换热效果好,预热过程中不污染原料,特别适用于玻璃熔窑烟气潜能的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214824454U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21530737.6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一种多工位玻璃加工装置,包括设置一个转盘(1),转盘(1)上连接一组用于吸持玻璃且倾斜设置的吸盘(2),每个吸盘(2)通过吸气管(31)与固定在转盘(1)上的真空泵(3)连接;转盘(1)圆周外侧设有一组工位,所述工位包括:上片工位(4),设有玻璃上片机械手(41);打胶工位(5),设有打胶机械手(51);至少一个加工工位(6),设有玻璃加工设备(61);第一清洗工位(7),设有第一玻璃清洗机(71);除胶工位(8),设有除胶机械手(81);第二清洗工位(9),设有第二玻璃清洗机(91);下片工位(10),设有玻璃下片机械手(11)。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玻璃破碎率,提高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4453543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22924528.1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玻璃镀膜液储用装置,包括有罐体,在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位于所述罐体内部,在罐体上端设置有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第一管道的下端插入罐体内镀膜液中,上端连接有镀膜液进料管道和镀膜液出料管道,镀膜液进料管道和镀膜液出料管道上分别连接有镀膜液进料泵和镀膜液出料泵;所述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下端均高于罐体内镀膜液的最高液面,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设置有呼吸阀,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连接有氮气源,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连接有水封罐;本装置可减少镀膜液溶剂的挥发,同时解决镀膜液温度恒定以及氧化变质和防火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0692552U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22357381.X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L31/0236 , H01L31/02 , H01L31/0216 , H01L31/0224 , H01L31/0304 , H01L31/0352 , H01L31/07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界面态异质结光伏器件,包括p型晶硅衬底,所述p型晶硅衬底的底面设有背电极,p型晶硅衬底的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n型发射膜层、透明导电层与前电极,所述p型晶硅衬底的顶面呈凹凸的绒面结构;该异质结器件具有晶格匹配好、界面态密度低的优点,转换效率高,增强异质结光伏器件的整体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607294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1979986.6
申请日:2019-11-16
Applicant: 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L31/055 , H01L31/04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BIPV的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包括玻璃衬底,玻璃衬底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层叠有CIGS功能层、胶膜层、阻隔膜层、盖板玻璃、彩色功能层与减反膜层,所述彩色功能层为单光学膜层或复合光学膜层;舍弃化学着色的传统方法,引入彩色功能层,结合盖板玻璃下表面的绒面结构,并协同本身呈黑色的CIGS功能层,使电池具有彩色外观;改变膜系材料的组成和厚度即可以使反射光产生干涉的波长不同,从而获得不同色彩反射的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实现了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具有与建筑外观匹配的多种颜色,与建筑完美融合,且保持较高发电效率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328867U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520712382.0
申请日:2015-09-15
Applicant: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IPC: C03C12/00
Abstract: 一种纳米玻璃粉制备装置,包括通道式高温熔炉,水淬池,高剪切分散机,离心喷雾干燥机,高温熔炉的下游连接至所述水淬池的上游,所述水淬池的下游连接置所述离心喷雾干燥机的上游。多种玻璃原料在所述高温熔炉中形成玻璃液;在所述使用高剪切分散机中利用处于高度湍流状态的水淬液体对所述玻璃液进行水淬,从而形成玻璃悬浮液;在所述离心喷雾干燥机中对所述玻璃悬浮液进行干燥和收集,从而得到所述纳米玻璃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装置具有制程短、产率高的优点,制备出的纳米玻璃粉纯度高、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可应用于微电子和太阳能电池领域导电浆料。
-
公开(公告)号:CN202898212U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20619015.2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3B5/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段式玻璃配合料预热分解流动床,包括外筒(2)以及同轴的转筒(1),外筒与转筒之间形成密封的配合料通道(10),转筒(1)上端设有齿轮圈(7),并与主动齿轮(8)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a、转筒(1)的一段的外壁上设有一组与配合料通道配合的抄板(4),抄板段的转筒内腔设置一对孔盘(9),对应的孔盘上设有一组对应的连接孔,对应的连接孔中连接一根热管(3);b、转筒(1)的另一段的外壁上设有与配合料通道配合的螺旋推进器(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且采用两段式进给送料和热管加热,使得配合料充分搅拌、均匀预热,出料时配合料的料性的稳定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202465476U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20043261.8
申请日:2012-02-10
Applicant: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3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40/5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氧燃烧工艺烟气回收装置,包括全氧燃烧窑炉(6)、余热发电装置(3)、窑外分解流动床(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温热管换热器(1),所述的全氧燃烧窑炉(6)通过烟道与采热区(1a)壳体的第一端相连通、采热区(1a)壳体的第二端通过烟道与烟尘过滤器(2)的进气孔(21)连通,烟尘过滤器(2)的排气孔(25)通过烟道与余热发电装置(3)连通,余热发电装置(3)通过烟道与放热区(1b)壳体的第二端连通、放热区(1b)壳体的第一端通过烟道与窑外分解流动床(4)连通。本装置综合节能效果显著,并减少烟尘排放,双烟气层热管流动床采用螺旋叶片推进玻璃配合料,确保玻璃配合料不分层;玻璃配合料多维度受热。
-
公开(公告)号:CN202107610U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20226639.3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3B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配合料窑外分解栅型热管流动床,包括一个外筒(1)及内筒(3),内筒(3)前端齿轮圈(5)与主动齿轮(6)传动配合,内筒(3)两端设有热气进出口(3a、3b),内筒(3)两端部设有一组对应的连接热管(4)。高温烟气通过热管对内筒加热,玻璃配合料通过内外筒之间的通道(8)被加热。本实用新型和传统的换热装置相比,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保持配合料的均衡热交换、稳定不分层输送、受热均匀;可以多台栅型热管流动床组合的方式,解决不同吨位的窑外分解,充分回收余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