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30226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63073.4
申请日:2014-09-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野
Inventor: 新妻翔
IPC: A01K89/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89/015
Abstract: 在双轴承绕线轮中实现绕线轮主体的紧凑化。双轴承绕线轮(10)的卷筒进入机构(30)包括框架(17)、卷筒支承部(15)、第一侧盖部(18a)以及盖开闭部(16)。框架(17)具有开口部27c。框架(17)的形状实质上是圆形。卷筒支承部(15)装配于框架(17)的内部。卷筒支承部(15)能够旋转地支承卷筒(14)。第一侧盖部(18a)能够配置于框架(17)的开口部(27c)中。盖开闭部(16)在框架(17)的内部配置于卷筒(14)与第一侧盖部(18a)之间。盖开闭部(16)与卷筒支承部(15)和第一侧盖部(18a)卡合,并能够开闭第一侧盖部(18a)。
-
公开(公告)号:CN102396435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110210069.3
申请日:2011-07-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野
IPC: A01K89/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89/0179
Abstract: 不必加长双轴承绕线轮的手柄轴方向的长度,就能够配置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发音装置。曳力发音装置具备旋转部件、摆动轴、击打部件、驱动机构以及施力部件。旋转部件是如下部件:在第二侧盖侧以能够与主齿轮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且在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发音凸部。摆动轴设于第二侧盖。击打部件以在无音位置和超过发音位置的位置之间摆动自如且能够沿径向移动预定距离的方式装配于摆动轴,所述无音位置是离开发音凸部的位置,所述发音位置是能够与发音凸部接触的位置。驱动机构与主齿轮向线卷绕方向的旋转联动地使击打部件从发音位置摆动至无音位置。施力部件对击打部件朝发音位置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988819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031014.X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野
IPC: A01K89/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89/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具有该小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目的在于,不会导致轴承的尺寸的变大以及小齿轮的强度的降低,使该小齿轮顺利地沿轴向移动。小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该驱动齿轮用于将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的手柄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小齿轮通过与卷线筒轴连接或解除连接,能够作为离合器机构发挥作用。小齿轮具有第1支承部、齿轮部、缩颈部、镀膜。第1支承部设置在小齿轮的一端上,通过轴承,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第2凸起部上。齿轮部能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缩颈部配置在第1支承部和齿轮部之间,外径小于第1支承部和齿轮部的外径。镀膜至少在第1支承部的外周面上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299967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077590.3
申请日:2013-03-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野
Inventor: 新妻翔
IPC: A01K89/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89/045 , A01K89/015 , A01K89/01923 , A01K89/02
Abstract: 在双轴承绕线轮中防止转动部件从第一侧板不经意地脱离。该双轴承绕线轮具有:第一转动限制机构(101),限制环状部件(13)向卡合方向的转动;以及第二转动限制机构(102),在由第一转动限制机构(101)限制了环状部件(13)向卡合方向的转动的状态下,限制环状部件(13)向脱离方向的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210891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18546.5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野
Inventor: 新妻翔
IPC: A01K8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89/056 , A01K89/01557 , A01K89/01921 , A01K89/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片能够摇动的卷筒制动装置,能够容易地更换制动片。卷筒制动装置(23)是通过离心力来制动能够旋转自如地安装于绕线轮本体(1)的卷筒(12)的装置。卷筒制动装置(23)具备:旋转部件(62);至少一个制动片(64);以及制动鼓(66)。旋转部件(62)与卷筒(12)的旋转联动地旋转。至少一个制动片(64)能够摇动地且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旋转部件(62)。制动鼓(66)设置在制动片(64)的径向内侧或外侧,且具有能够与摇动的制动片(64)接触的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919206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279904.3
申请日:2012-08-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野
IPC: A01K89/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89/015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在卷筒制动装置中,使得即使在线圈的电动势中发生离差、也能够对于目标制动力向卷筒施加稳定的制动力。卷筒制动机构(25)是将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1)上、能够卷绕钓线的卷筒(12)电气地制动的装置。卷筒制动机构(25)具备卷筒制动单元(40)、张力检测部(82)、和卷筒控制单元(42)。卷筒制动单元(40)具有连动于卷筒(12)而旋转的磁铁(61)、和对置于磁铁(61)配置、产生对应于磁铁(61)的旋转的电流的线圈(62)。张力检测部(82)检测作用在钓线上的张力。卷筒控制单元(42)根据张力检测部(82)检测出的张力模拟控制在线圈(62)中流过的电流,控制卷筒制动单元(40)。
-
公开(公告)号:CN101467522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810170576.7
申请日:2008-10-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野
Inventor: 新妻翔
IPC: A01K89/015 , A01K89/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比较容易地对基板组件进行安装或拆卸的双轴承渔线轮。卷线筒制动机构(25)中,通过将基板组件(80)安装在支承部件(81)上,并将由C型圈构成的止脱部件(83)安装在基板组件(80)和支承部件(81)之间,由此使基板组件(80)和支承部件(81)之间可相对旋转但不可沿轴向相对移动。此外,因基板组件(80)和支承部件(81)通过由C型圈构成的止脱部件(83)形成一体的单元,所以仅拆下支承部件(81)就可同时将与支承部件(81)形成一体的基板组件(80)也拆下来。
-
公开(公告)号:CN101467525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0810170575.2
申请日:2008-10-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野
Inventor: 新妻翔
IPC: A01K89/033 , A01K89/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确保作用在卷线筒上的制动力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制动装置。卷线筒制动机构(25)中,第一保持部件(64)和第二保持部件(65)安装在外周部沿径向凹陷的第一凹部(61a)和第二凹部(61b)上,所以与将第一保持部(64)和第二保持部(65)安装在磁铁(61)的外周面(61c)上的情况相比,可仅以第一凹部(61a)和第二凹部(61b)的深度将第一保持部(64)和第二保持部(65)的外周面(64c)、(65c)设置在内侧,所以能尽可能地减小磁铁(61)的外周侧与线圈(62)的内周侧之间的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1467525A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810170575.2
申请日:2008-10-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野
Inventor: 新妻翔
IPC: A01K89/033 , A01K89/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确保作用在卷线筒上的制动力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制动装置。卷线筒制动机构(25)中,第一保持部件(64)和第二保持部件(65)安装在外周部沿径向凹陷的第一凹部(61a)和第二凹部(61b)上,所以与将第一保持部(64)和第二保持部(65)安装在磁铁(61)的外周面(61c)上的情况相比,可仅以第一凹部(61a)和第二凹部(61b)的深度将第一保持部(64)和第二保持部(65)的外周面(64c)、(65c)设置在内侧,所以能尽可能地减小磁铁(61)的外周侧与线圈(62)的内周侧之间的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1467523A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810170577.1
申请日:2008-10-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野
IPC: A01K89/015 , A01K89/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高电路基板的防水性的钓具的电子电路装置,其中,卷线筒制动机构(25)具有绝缘膜(90),该绝缘膜(90)以覆盖电子部件、线圈(62)、插入式部件(84)以及整个电流基板(70)的方式形成。所述装置中,通过以覆盖插入式部件(84)和整个电流基板(70)的方式来形成合成树脂制成的绝缘膜(90),不会在电流基板和插入式部件(84)之间产生间隙。因此,由于电路基板(70)不会外露,所以可提高电路基板(70)的防水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