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96230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02673.7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D06M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纱线连续处理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具体为纱线经牵引辊进入装有苯胺单体的槽中,浸压,再经干压辊后得到吸附苯胺单体的纱线;然后将吸附苯胺单体的纱线通过含有掺杂酸和氧化剂溶液的反应液槽,再经干压辊后得到预处理的纱线;最后待预处理的纱线干燥后即完成导电纱线的连续处理。本发明公开的方法中各原料易得、利用率高,反应均匀,无需搅拌,废液处理容易;反应操作简单,反应过程短,效率高、产量高,适于工业化生产。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产品可以制成具有抗静电、导电及电磁屏蔽功能的纺织品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服装、产业方面应用于个体防护、军工、电子电器、石油化工、机械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828392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36053.1
申请日:2012-09-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D06M10/00 , D06M15/03 , D06M13/123 , D06M11/38 , D06M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亲水抗菌性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初纺聚砜纤维膜,并对初纺聚砜纤维膜进行热处理;经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用戊二醛/壳聚糖溶液浸轧处理聚砜纤维膜,使带液率在80%~100%范围内;将浸轧后的膜悬挂,30~40℃烘干,然后浸入1~3%的NaOH溶液中处理1~2小时后取出,再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后,35~55℃烘干。本发明在提高膜的亲水性的同时,能有效改善膜的力学性能,并使纤维膜的平均孔径有所减小,提高过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845680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51036.1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碳纳米管的预处理,(2)制备纺丝液,(3)制备浴液,(4)采用静电纺丝方法获得初纺纱,(5)后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初纺纱在步骤(3)的浴液中进行湿拉伸,即得到所述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本发明形成了碳纳米管/聚酰胺6纳米纤维长丝纱的10小时以上无断头的连续纺丝技术,制得的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有望应用于微型电子器件、超轻薄型功能纺织品、智能纺织品以及高强度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831762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51047.X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D04H1/72 , D01D1/02 , D01D5/00 , D01D4/02 , A61L27/26 , A61L27/18 , A61L27/14 , A61L27/56 , A61L31/06 , A61L31/04 , A61L31/14 , D01F6/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虎纹捕鸟蛛丝/聚乳酸复合纤维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纺丝液:a)制备虎纹捕鸟蛛丝/六氟异丙醇溶液;b)制备聚乳酸/六氟异丙醇溶液;c)将步骤a)和b)得到的溶液混合、搅拌,得到聚乳酸分子和虎纹捕鸟蛛丝蛋白分子非共溶的纺丝液;(2)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将纺丝液注入注射器中,将其针头与高压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将金属滤网作为接收屏与高压电源的负极相连接,进行静电纺丝,即得到所述虎纹捕鸟蛛丝/聚乳酸复合纤维多孔膜。本发明通过一次纺丝可同时形成纳/微米纤维共存的多孔纤维膜,这对于细胞在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纤维表面的选择性增殖生长等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418472B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810235929.7
申请日:2008-11-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5/0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蜘蛛丝蛋白/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纱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纺丝液、制备浴液步骤,再采用改进的静电纺丝方法,将集束后的纤维经导丝、加热、卷绕成形,获得所述蜘蛛丝蛋白/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纱。本发明的复合纳米纤维纱可连续纺制10小时以上无断头,且一定量的蜘蛛丝蛋白有效地降低了纤维的直径、提高了纱线的强度。同时,通过二次拉伸和并合加捻可进一步提高复合纳米纤维纱的断裂强度和柔韧性,以更好的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664187A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200510038319.4
申请日:2005-02-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回收型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织物,是由纳米级聚乙烯醇纤维构成的无纺织物,纤维直径为50-400纳米,纤维结晶度为20%-50%,其制备方法其是,先将聚乙烯醇微粒溶解于70-80℃的水中,搅拌使之溶解,获得浓度为6%-12%的无色透明聚乙烯醇水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纺制所述溶液,电压6-20千伏,喷丝口到接收屏的距离为10-20厘米,温度为20-30℃,获得聚乙烯醇纳米纤维无纺织物。本发明获得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吸附、阻挡和清洁能力,并完全具有作为吸附、防护或清洁材料所需要的机械性能,且很容易被再生回收利用,为可反复再生循环使用的生态环境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26447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30971.2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J3/28 , C08J3/24 , C08J3/075 , C08L89/00 , C08K5/34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固化丝素/丝胶蛋白水凝胶的制备方法,通过调节脱胶试剂浓度和脱胶时间,获得含有不同量丝胶的蚕丝纤维,并将其直接溶解一步法制备成丝素/丝胶蛋白复合水溶液,无需额外提取丝胶或添加丝胶蛋白粉,在极大缩短制备流程的同时减少了成本;采用环保无毒的核黄素(维生素B2)作为光引发剂,无需使用紫外光,在可见光下即可引发交联;可见光固化丝素/丝胶蛋白水凝胶充分利用蚕丝纤维中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各自的性能优势,成分安全,无需添加额外的化学交联剂,透光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弹性高,尤其适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且制备流程短、耗时少、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374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90674.8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D02G3/02 , D02G3/32 , D02G3/40 , D02G3/44 , D04B1/12 , D06B3/10 , D01F1/09 , D01D5/00 ,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纳米纤维纱的制备方法及纳米纤维纱针织物三向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自粘合装置将多根导电纳米纤维束粘合成弹性纳米纤维纱;随后将导电纳米纤维纱和水溶性维纶纱共同喂入,采用针织横机编织针织物,进一步地利用水浸泡去除水溶性维纶纱得到纯导电纳米纤维纱针织物;最后,通过电极将针织物中导电纳米纤维纱的两端和导线连接制备对纵向拉伸、横向拉伸和垂直压力三向敏感的柔性应变传感器。本发明可将传感织物一体化集成在纺织面料上,用于开发集美观性和舒适性于一体的智能纺织品,在探测人体运动及生理信息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926790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1811390477.X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E06B3/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切换透光状态的智能窗户,智能窗户包括透明基板组件、设于透明基板组件上的调节层,透明基板组件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形成有容纳空腔,调节层包括设于容纳空腔内的水凝胶层,水凝胶层具有能够透光的第一使用状态和不能够透光的第二使用状态,智能窗户还包括用于将水凝胶层切换至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的切换机构;本发明的智能窗户结构设计合理紧凑,且其透光与否的切换完全可以由人为通过切换机构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操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窗户的透光状态的切换局限较大、不能自由控制的情况,大大提高智能窗户的实用性及适用范围,适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83185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88217.6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服装的可拉伸导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柔性导电线材进行连续绝缘封装、对绝缘封装导电线材进行连续可拉伸包缠及对线状柔性电子器件进行连接;本发明通过连续绝缘封装方法能连续在导电线材表面形成均匀的绝缘涂层,避免环境因素对导电线材的干扰;提高其伸缩弹性和柔性,实现可拉伸导线的批量化生产;通过打结、微管串套、压紧夹持、弹性封装的方式在可拉伸导线和线状柔性电子器件间构建结构稳定、柔软且尺寸微小、抗形变干扰能力强的电极,实现了两者的一体化,该发明使智能服装在稳定传输柔性电子器件能量和信号的同时,保持外观和服用性能与常规服装相似,并且制备工序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