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1620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1297423.0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状双梳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和设备,设备包括成圈机构、梳栉横移机构、送经机构和牵拉卷取机构;成圈机构包括四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针床;每个针床的正上方都安装一组导纱梳栉,每组导纱梳栉都由一把前梳和一把后梳组成,每把导纱梳栉都有对应的导纱针、槽针和沉降片;梳栉横移机构用于控制四组导纱梳栉的横移方向和横移针数;送经机构用于将八组纱线送入八组导纱针的针孔中;方法为:在分别编织四片织物的同时利用交界处四枚织针的交错位置和经平组织,将四片织物连接起来,实现圆筒织物的编织。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使用原料较广泛,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棉、麻、毛、丝或者化纤,设计和生产出不同性能不同应用的经编筒状织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08914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279351.0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复合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多根碳纳米管或多个碳纳米管束合股,浸润有机溶剂,加捻,制成碳纳米管初级纱,加捻采用的捻度角为5‑20°;(2)将按照步骤(1)制成的多个碳纳米管初级纱分别浸入第一石墨烯分散液中,合股,烘干,加捻,制成碳纳米管复合初纱,然后将制成的碳纳米管复合初纱浸入第二石墨烯分散液中,烘干,制成碳纳米管复合纱线;其中,加捻采用的捻度角为5‑10°,第一石墨烯分散液、第二石墨烯分散液分别通过将石墨烯分散在水中制成;该方法简单,且制成的碳纳米管复合纱线的导电性以及强度等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3089150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279888.7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驱致动的人工肌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1)选用聚氨酯和碳纳米管作为原料,分别干燥;(2)将经干燥后的聚氨酯和碳纳米管分别分散于混合溶剂中,制成混合纺丝液;混合溶剂由投料体积比为1∶0.8‑1.2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构成;(3)将获得的混合纺丝液经静电纺丝制成纤维束,通过加捻制成初级纱;(4)将初级纱浸泡在导热硅脂中,然后加捻成卷曲状的纱线,干燥,热处理,制成所述光驱致动的人工肌肉材料;以及光驱致动器,其包括上述制成的人工肌肉材料;本发明方法制成的人工肌肉材料不仅能够获得较佳的耐久性和灵敏度,而且柔韧性佳、质量轻。
-
公开(公告)号:CN11337356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543863.3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菠萝纤维与多组分纤维混纺纱的制备方法,使用棉纺系统的开松机和梳棉机制得Lyocell纤维生条和羊毛生条;使用绢纺系统的并条机制得不同定量菠萝纤维生条;在绢纺系统头并工序中以条混方式将不同纤维生条称重混合,制得混合熟条,经绢纺系统延绞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制出系列单纱后,再经热定型、络筒、两根单纱合股、加捻、烧毛及电子清纱工艺制得目标纱线。本发明的纱线充挥不同纤维的优势,具有强力高、毛羽值低、光泽柔和等优势,适宜开发休闲衬衫面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670169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1910831489.X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D01F8/14 , D01F8/12 , D01F8/10 , D01F1/10 , C08L67/02 , C08L25/12 , C08L27/18 , C08L23/20 , C08K3/38 , G02B6/02 , D01D5/34 , D01D5/088 , D01D5/0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光纤的制备方法,聚合物光纤包括芯层、设置于所述芯层外周的皮层,所述芯层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皮层的材料包括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或透明尼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芯层的材料与皮层的材料分别进行干燥处理;(2)将步骤(1)处理后的芯层的材料与皮层的材料分别加入双螺杆熔融纺丝机的两个螺杆中经喷丝板在真空条件下挤出,制成粗品;(3)将所得的粗品经水冷,再经不同速度的牵伸辊牵伸,制成;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光纤能够兼具极佳的韧性、较低的光损耗,而且价格更低廉,制备方法更简单和快捷,使其尤为适用于装饰用面料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01620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97423.0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状双梳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和设备,设备包括成圈机构、梳栉横移机构、送经机构和牵拉卷取机构;成圈机构包括四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针床;每个针床的正上方都安装一组导纱梳栉,每组导纱梳栉都由一把前梳和一把后梳组成,每把导纱梳栉都有对应的导纱针、槽针和沉降片;梳栉横移机构用于控制四组导纱梳栉的横移方向和横移针数;送经机构用于将八组纱线送入八组导纱针的针孔中;方法为:在分别编织四片织物的同时利用交界处四枚织针的交错位置和经平组织,将四片织物连接起来,实现圆筒织物的编织。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使用原料较广泛,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棉、麻、毛、丝或者化纤,设计和生产出不同性能不同应用的经编筒状织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501705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1254984.8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IPC: D01F2/08 , G01N21/73 , G01N27/447 , G01N27/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浆粕浸渍于碱的水溶液中,然后进行压榨、粉碎和老成处理,冷却后进行磺化处理,处理后溶于稀碱溶液,得到粗制粘胶;将粗制粘胶与多种氨基酸金属螯合物混匀,经消泡、熟成处理后制得纺丝原液;将纺丝原液进行湿法纺丝,酸浴后,经过牵伸、切断、精炼、上油和烘干处理得到防伪粘胶纤维;其中,氨基酸金属螯合物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之和占防伪粘胶纤维质量分数的0.3‑1.1‰。本发明的防伪粘胶纤维利用多种氨基酸金属螯合物对粘胶纤维进行防伪加密处理,通过对金属元素和氨基酸种类的检测和编码进行防伪识别,防伪程度高,防伪隐蔽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37356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43863.3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菠萝纤维与多组分生物质纤维混纺纱的制备方法,使用棉纺系统的开松机和梳棉机制得壳聚糖纤维生条、Lyocell纤维生条和羊毛生条;使用绢纺系统的并条机制得不同定量菠萝纤维生条、绢丝生条和PLA纤维生条;在绢纺系统头并工序中以条混方式将不同纤维生条称重混合,制得混合熟条,经绢纺系统延绞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制出系列单纱后,再经热定型、络筒、两根单纱合股、加捻、烧毛及电子清纱工艺制得目标纱线。本发明的纱线充挥不同纤维的优势,具有强力高、毛羽值低、光泽柔和等优势,适宜开发休闲衬衫面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08915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279888.7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驱致动的人工肌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1)选用聚氨酯和碳纳米管作为原料,分别干燥;(2)将经干燥后的聚氨酯和碳纳米管分别分散于混合溶剂中,制成混合纺丝液;混合溶剂由投料体积比为1∶0.8‑1.2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构成;(3)将获得的混合纺丝液经静电纺丝制成纤维束,通过加捻制成初级纱;(4)将初级纱浸泡在导热硅脂中,然后加捻成卷曲状的纱线,干燥,热处理,制成所述光驱致动的人工肌肉材料;以及光驱致动器,其包括上述制成的人工肌肉材料;本发明方法制成的人工肌肉材料不仅能够获得较佳的耐久性和灵敏度,而且柔韧性佳、质量轻。
-
公开(公告)号:CN11307339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10004372.7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 苏州大学
IPC: D01F1/10 , D01F6/90 , D01F6/92 , D06P1/00 , D06P1/16 , D06P3/26 , D06P3/54 , D02G3/04 , D06N3/00 , D06N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纤纺织品生产链的防伪方法,化纤纺织品生产链包括如下阶段:制备元素母粒或制备元素母液,制备化学纤维、纱线染色、纺织品的上涂层,防伪方法包括对化纤纺织品生产链中的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分别进行防伪加密,获得防伪加密母粒或防伪加密母液、防伪加密纤维、防伪加密染色纱线和防伪加密上涂层的纺织品中的一个或多个防伪加密区块,对获得的一个或多个防伪加密区块进行元素检测;防伪加密区块的原料包括防伪追踪剂,防伪追踪剂由至少两种金属氧化物构成,控制各种金属氧化物所含有的金属元素含量之间具有固定的投料质量比例;本发明的防伪方法兼具记忆追踪性质和识别功能且防伪力度高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