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62371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06955.8
申请日:2014-01-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28 , H01M4/9075
Abstract: 一种耦合MBR与MFC的碳泡沫催化电极系统,属于污水处理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应用碳泡沫与含有过渡金属的前驱体混合,煅烧,制得催化性能优于含贵金属的催化剂;碳泡沫与催化剂混合于有机溶剂,Nafion与PVDF作为粘结剂,涂于苯胺植酸滤布电极上催化MFC-MBR氧化还原;碳泡沫作为MFC-MBR阳极,孔隙多利于微生物附着于表面或孔道内,电池电势输出0.4v;碳泡沫含有氮,具有氧化还原性,作为MFC-MBR阴极。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MFC-MBR在高效处理污水的同时实现电能输出,达到能源回收利用的目标,且反应器中的微电场有效地减缓了膜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343515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50195.8
申请日:2013-08-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一种集废水处理与电能输出一体化的有机膜膜生物反应器,属于环保技术与新能源领域。其特征是在反应器中利用聚合物基导电复合膜作为电极,厌氧区的阳极接种产电菌,废水首先进入厌氧区,再进入好氧区,由好氧微生物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阴极膜过滤出水;阳极和阴极交替布置,并通过外电路相连,从而将存在于废水有机污染物中的部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阴极和阳极同时使用导电膜材料,使反应器在降解废水的同时实现电能输出,实现节能减排、回收能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1716469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0910219989.4
申请日:2009-11-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净化水的仿生光催化膜分离组件,属于膜分离、光催化材料和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模拟植物叶片和植株形态,制备光催化分离膜,使膜组件空间利用合理,结构灵活,更容易受到水流气流的扰动,减轻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并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的利用率。其特征是利用植物叶片的分形特征,制作仿生膜片,利用树木分支结构和仿生原则,组装仿生膜组件,使组件光利用率得到提高;膜组件灵活的结构,有利于利用气流水流扰动作用减少污染物沉积,防止催化剂失活。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光催化膜分离组件的制备方法和利用该膜组件高效光催化膜分离净化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广泛适用于光催化去除污染物和水体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941084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75655.5
申请日:2012-11-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双组分金属氧化物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γ-Al2O3微球活化后,在硝酸锰和硝酸铈混合液中浸渍,然后经过烘干、焙烧后制成负载型锰铈双组分复合催化剂。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应用于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比单独使用臭氧或者使用未负载的γ-Al2O3微球显著加快,比使用锰或铈单组分负载催化剂有较大提高,可降低臭氧的投加量,从而节省运行成本;同时所述催化剂还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催化性能稳定,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有利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614783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85164.X
申请日:2012-03-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巴胺改性纳米材料制备高通量复合膜的方法,属于膜材料改性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该方法利用多巴胺的自聚合在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表面形成活性的聚多巴胺复合层,选用不同浓度的多巴胺改性二氧化钛粒子,将这种改性的纳米粒子作为添加剂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PVDF质量分数为13%,PVP质量分数4%的铸膜液中进行共混改性,得到多巴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制备的复合膜。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多巴胺改性的二氧化钛可以很好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分散相,添加剂有效提高了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能力,且多巴胺改性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制得的膜通量大、抗污染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02492099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15527.7
申请日:2011-12-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8F283/00 , C08F220/18 , C08F212/08 , C08L51/08 , C09K3/32
Abstract: 一种改性聚氨酯泡沫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和吸油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该方法将经剪裁聚氨酯泡沫加入到溶有聚氨酯泡沫的质量的1%-9%引发剂的甲苯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80℃,活化20-60min,再加入聚氨酯泡沫质量0.5-2倍的反应单体和聚氨酯泡沫质量0.5%-2.5%的交联剂,氮气氛围继续搅拌,恒温反应6h,产物用乙醇和水洗涤,在60℃条件下烘干,得到改性的疏水亲油聚氨酯高吸油材料。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综合生产成本较低,吸油材料可重复利用,而且对油类和烃类均有较高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327408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810012311.4
申请日:2008-07-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滤、超滤复合膜的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菌改性聚乙烯醇-非织造布复合微孔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配制吡啶改性聚乙烯醇、交联剂、催化剂组成的铸膜液;静置脱泡,过滤除去不溶物;在负压作用下涂敷于预处理后的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上,热处理,干燥,清洗至中性,季铵化试剂处理,膜片在纯水中浸泡待用。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膜表面平整光滑。特别地,本复合膜具有亲水、抗菌的双重性能,能减轻污染物质在膜表面的吸附,且抑制菌体在膜表面的生长繁殖,保持膜孔的通畅性能,耐微生物污染性能好。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水处理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043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810228492.4
申请日:2008-10-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01J23/847 , B01J37/02 , B01D53/86 , F24F3/16 , A61L9/18
Abstract: 一种利用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的空气净化方法,属于光催化净化空气技术领域。其特征是:首先制备氧化铜/钒酸铋纳米光催化剂粉体,再用硅或钛溶胶将催化剂粉体分散,负载于金属网或尼龙基材上,自然干燥或在常温至100℃的范围内烘干处理,形成对甲苯、甲醛等空气污染物具有良好可见光催化活性的材料。同时,壳聚糖表面修饰尼龙基材,有效提高材料表面对甲醛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所制备的氧化铜/钒酸铋纳米光催化材料在日光或正常照明条件下光催化氧化空气污染物;催化剂负载基材不需100℃以上的温度处理,可赋予更多的室内装饰材料以可见光催化净化的新型功能,在空气污染净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264992B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0810011111.7
申请日:2008-04-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催化净化分离复合功能膜及净水方法,属于环境与化工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催化净化分离复合功能膜及净水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吸附成分(碳材料、无机材料、分子印迹材料)和催化成分掺杂二氧化钛等涂敷分离膜,得到具有吸附和催化净化,分离的功能复合膜,吸附污染物与水分离后,将吸附的污染物氧化矿化,使复合膜净化、吸附功能再生。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提高了污染物吸附、催化氧化效率;避免氧化副产物对膜分离出水水质的污染,用于饮水净化时更安全。该方法效率高、污染物去除净化彻底,低污染、低能耗。可用于微污染水质净化、中水处理、或者含较低浓度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水体等的净化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698136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910219665.0
申请日:2009-11-0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仿生螺旋膜进行高通量、低污染膜分离的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目的是利用仿生原理构建高效膜分离组件,减轻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提高膜通量,降低能耗。其特征是通过外部固定方法、内部支撑结构形状保持方法或者两者的结合,使平板膜、中空纤维平行排列膜组件空间上保持仿生类螺旋结构特点、改变膜分离中膜与流体流场分布及相互作用和变化方式,流体冲刷扰动产生膜的振动摇摆。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在不增加膜分离过程中材料消耗和能量消耗的前提下,强化传质,减少膜污染;动态膜运行效果好;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在化工分离、水处理、医药分离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