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水壶架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58036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100392.9

    申请日:2014-03-18

    Inventor: 庄士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1V33/008 B62J6/00 B62J11/00 F21Y2115/10

    Abstract: 本发明的发光水壶架包括有一个具有透光区的置放座与一个发光装置,置放座的一侧设有一个结合部,所述的结合部能够结合于自行车上,置放座开设有一个沿着置放座的轴向延伸的容置空间,所述的容置空间能够容纳水壶,所述的透光区包括有一个入射部与一个导光部,发光装置设于置放座的透光区,且发光装置的光源投射于透光区的入射部,使投射于入射部的光能够传播至导光部,并将发光装置的光源扩散至置放座的透光区,由于利用置放座的透光区来达到扩散发光装置的光源的效果,故能够有效增加置放架光散射的面积,提高夜间警示的功能。

    适用多种气嘴的打气筒风嘴头

    公开(公告)号:CN103527449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210236214.X

    申请日:2012-07-06

    Inventor: 庄士文

    Abstract: 本发明的适用多种气嘴的打气筒风嘴头包括一本体、一扳动件、一迫紧件、一翻转装置与一盖体,使用者能够容易拆卸该盖体,令该翻转装置能够供使用者取出,该翻转装置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翻转,该翻转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翻转装置的第二充气嘴能够衔紧法式气嘴,该翻转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翻转装置的第一充气嘴能够衔紧美式气嘴。

    发光水壶架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58036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100392.9

    申请日:2014-03-18

    Inventor: 庄士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1V33/008 B62J6/00 B62J11/00 F21Y2115/10

    Abstract: 本发明的发光水壶架包括一个具有透光区的置放座与一个发光装置,置放座的一侧设有一个结合部,所述的结合部能够结合于自行车上,置放座开设有一个沿着置放座的轴向延伸的容置空间,所述的容置空间能够容纳水壶,所述的透光区包括有一个入射部与一个导光部,发光装置设于置放座的透光区,且发光装置的光源投射于透光区的入射部,使投射于入射部的光能够传播至导光部,并将发光装置的光源扩散至置放座的透光区,由于利用置放座的透光区来达到扩散发光装置的光源的效果,故能够有效增加置放架光散射的面积,提高夜间警示的功能。

    适用多种气嘴的打气筒风嘴头

    公开(公告)号:CN103527449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10236214.X

    申请日:2012-07-06

    Inventor: 庄士文

    Abstract: 本发明的适用多种气嘴的打气筒风嘴头包括一本体、一扳动件、一迫紧件、一翻转装置与一盖体,使用者能够容易拆卸该盖体,令该翻转装置能够供使用者取出,该翻转装置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翻转,该翻转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翻转装置的第二充气嘴能够衔紧法式气嘴,该翻转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翻转装置的第一充气嘴能够衔紧美式气嘴。

    折叠自行车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08886B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0880018092.9

    申请日:2008-0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5/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1)包括车架(2)。所述车架(2)可沿着自身平面折叠,其中所述车架(2)包括头管(3),所述头管(3)具有自行车前侧端容设前轮叉(12),所述前轮叉(12)容设前轮(13);后上叉(5)包括一端容设座管(39);操作杆(6)与位于所述头管(3)的自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一关节处(50),与容设所述座管(39)的后上叉(5)一端(38)接合于第二关节处(49),其中所述操作杆(6)当折叠自行车(1)位于骑乘位置时,相对所述后上叉(5)设置于自行车前侧;下管(4)与位于前述头管(3)的自行车前侧端接合于第三关节处(18),并与相对于前述座管(39)一端的后上叉(5)一端接合于第四关节处(24);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关节处(50、49、18、24)使折叠自行车(1)分别由骑乘位置移动至滑移位置或由滑移位置移动至骑乘位置,容设前述座管(39)的后上叉(5)一端可分别沿着朝向头管(3)的方向(117)或远离头管(3)的方向(119)转动。

    扳动工具及其折弯制程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34310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10150776.0

    申请日:2009-06-30

    Inventor: 庄士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扳动工具及其折弯制程,其包括下列步骤:准备一预定长度的棒材,其具有一工作端及一连接端;将所述棒材的连接端压扁成一扁平部,使所述扁平部的厚度小于工作端的厚度;切断所述扁平部向外延伸的余料,使所述扁平部的两侧与工作端对应的两侧相连延伸;将所述扁平部折弯形成一套接部,以获得扳动工具折弯的成品。由此,可大幅缩小扳动工具折弯后的厚度。

    具有货架的折叠自行车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58874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0810186495.6

    申请日:2008-12-23

    Inventor: 庄士文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货架的折叠自行车,其包含有一本体与一连杆,本体设一承载面能够承载物品,本体第一端枢接折叠自行车车架,连杆第一端枢接折叠自行车车架,连杆第二端枢接本体两端之间,当折叠自行车折叠时,折叠自行车车架连动本体与连杆,本体的承载面保持与地面趋近于平行,放置在承载面上的物品没有掉落的顾虑。

    可改善漏气的双气嘴充气接头

    公开(公告)号:CN102032150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177857.X

    申请日:2009-09-28

    Inventor: 庄士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改善漏气的双气嘴充气接头,其包括有一个双开口筒、顶心件及一拨动件,该顶心件容设于该双开口筒的容孔,且能够相对于该双开口筒的容孔移动,该顶心件第一端套设一第一O型环,第二端套设一第二O型环,该顶心件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有一穿设孔;该拨动件具有一偏心块,该偏心块能够推动该顶心件左右滑移,且该偏心块两端套设O型环;该拨动件未扳动时,该顶心件的第一、第二充气空间不连通,该顶心件的第二充气空间连通该双开口筒的通道。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可改善打气头接设气嘴的漏气现象,且在充气完毕后扳动拨动件放开自行车轮胎气嘴时不会有漏气的情形发生;加工方便,能够有效节省成本;而且具有便利性及实用性。

    用于自行车头管且具卡固装置的垫圈

    公开(公告)号:CN101417688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710165361.1

    申请日:2007-10-26

    Inventor: 庄士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1/00 B62K21/1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自行车头管且具卡固装置的垫圈,包含有一本体与一卡固装置,本体与卡固装置可以通过固定件结合于一起,也可以是以不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一起,其中本体设有一环部,环部套置在自行车头管,提供垫高自行车竖管的功效,卡固装置一端结合于本体,另一端快速结合于配件,本发明的垫圈提供了垫高竖管的功效,同时通过垫圈的设计而可以连接配件,确实提升了垫圈的价值。

    折叠自行车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08886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880018092.9

    申请日:2008-0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5/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1,包括车架2。所述车架2可沿着自身平面折叠,其中所述车架2包括头管3,所述头管3具有自行车前侧端容设前轮叉12,所述前轮叉12容设前轮13;后上叉5包括一端容设座管39;操作杆6与位于所述头管3的自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一关节处50,与容设所述座管39的后上叉5一端38接合于第二关节处49,其中所述操作杆6当折叠自行车1位于骑乘位置时,相对所述后上叉5设置于自行车前侧;下管4与位于前述头管3的自行车前侧端接合于第三关节处18,并与相对于前述座管39一端的后上叉5一端接合于第四关节处24;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关节处50、49、18、24使折叠自行车1分别由骑乘位置移动至滑移位置或由滑移位置移动至骑乘位置,容设前述座管39的后上叉5一端可分别沿着朝向头管3的方向117或远离头管3的方向119转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