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2376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240102.5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线阵CCD的自适应调光方法及系统,涉及位移测量及传感器领域。一种基于线阵CCD的自适应调光方法包括:当平行光照射到线阵CCD时,线阵CCD输出原始采集数据到微处理器,即每个像素点对应输出一个电压值;微处理器对原始值进行分类、判断、滤波等算法,分析线阵CCD的像素点的特征;动态调整数字电位器的输出值,实现平行光光源强度自动调节。其能够对线阵CCD的像素点进行特征值提取和目标定位分析,自动识别光源强度,从而控制数字电位器,实现平行光光源强度自动调节技术。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阵CCD的自适应调光系统,包括:线阵CCD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及数字电位器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17274467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66426.9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T15/00 , G06F16/901 , G06F16/903 , G06F16/9035 , G06F16/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坝安全监测多物理场云图在线可视化方法及系统,涉及大坝安全监测分析领域。一种大坝安全监测多物理场云图在线可视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物理场云图的图形绘制参数和设定时间点的实测物理场数据;将物理场云图的图形绘制参数和实测物理场数据相结合,生成物理场云图绘制脚本;将物理场云图绘制脚本传输至服务端,使用服务端执行云图绘制脚本,绘制得到物理场云图;存储物理场云图,并将物理场云图返回用户端进行展示;本发明能够提高大坝安全监测多物理量场成果展示的便捷性和及时性,提升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
-
公开(公告)号:CN1150318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958082.5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反馈的振弦传感器自适应扫频激励方法及系统,涉及工程监测技术领域。根据低压扫频激励方式涉及的激励波形、激励步长、激励范围、激励次数等影响因素,设计了预扫频激励、分段扫频激励和复扫频激励三个阶段。首先通过预扫频激励阶段对仪器质量进行初判,筛选质量欠佳的仪器进行分段式扫频激励;进入分段扫频激励阶段后,通过对比回波信号在不同分段激励区间的频域幅度谱情况,获得最可靠的自振信号频率值;随后依据该频率值缩小激励区间进行强化复激励,即复扫频激励阶段,以提升振弦传感器的激励效果,同时获得更可靠的频率测值,形成了激励输入与测量结果输出的闭环反馈和评价机制,实现了振弦传感器的自适应激励。
-
公开(公告)号:CN113654710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212877.3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工程外水压力监测快速安装装置及应用方法,涉及压力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内设置有控水组件以及与控水组件活动连接的空心轴杆,所述控水组件与所述外套管活动连接;所述空心轴杆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滤砂透水组件和防爆格兰组件,所述空心轴杆与所述控水组件通过滤砂透水组件连通;所述外套管的外壁还设置有安装组件;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安装快速、便于维护的方法和装置依附于固定钢板,从而减少了大型设备施工,对现场安装条件影响小,安装快速;采用控水堵头机械式的旋转密封方式,安装方便、快速,且维护过程简单、安全;同时增加了外水压力监测装置的重复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44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21305.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7 , G06F18/23211 , G08B21/18 , G01C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倾斜数据监测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工程安全监测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程的倾斜数据。利用自适应聚类算法对所述倾斜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对应的动态阈值。利用线性回归算法对所述倾斜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得到趋势线。响应于偏差值超过所述动态阈值,或响应于趋势值超过预定的趋势阈值,触发对应的预警动作;其中,所述偏差值是基于所述倾斜数据和所述趋势线的对比关系得到的数值,所述趋势值是基于所述趋势线得到的表征倾斜数据的变化趋势的数值。该方案根据实际倾斜数据动态的调整预警的阈值,从而提升对数据模式及应用场景的变化的适应性,能保证对倾斜数据监测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12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53437.1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18/23213 , G06N3/006 , G06F17/16 , G06F17/18 , G01M7/02
Abstract: 一种基于强震监测数据的高拱坝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包括:基于高拱坝强震监测数据,采用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算法进行高拱坝模态参数识别,以自振频率和模态置信准则为坐标、所有测点的功率谱的最大值为背景曲线绘制稳定图;联合局部离群因子和核密度估计识别稳定图中的异常极点,剔除虚假模态,再运用麻雀搜索算法搜寻K‑means聚类算法的最优组合,得到稳定图的初始聚类中心;利用K‑means算法对稳定图中有效极点进行聚类分析,实现模态参数的自动识别。本发明融合SSI、SSA、LOF、KDE和K‑means聚类算法,能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显著抑制噪声,剔除虚假模态,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自动准确识别出高拱坝模态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03187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58082.5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反馈的振弦传感器自适应扫频激励方法及系统,涉及工程监测技术领域。根据低压扫频激励方式涉及的激励波形、激励步长、激励范围、激励次数等影响因素,设计了预扫频激励、分段扫频激励和复扫频激励三个阶段。首先通过预扫频激励阶段对仪器质量进行初判,筛选质量欠佳的仪器进行分段式扫频激励;进入分段扫频激励阶段后,通过对比回波信号在不同分段激励区间的频域幅度谱情况,获得最可靠的自振信号频率值;随后依据该频率值缩小激励区间进行强化复激励,即复扫频激励阶段,以提升振弦传感器的激励效果,同时获得更可靠的频率测值,形成了激励输入与测量结果输出的闭环反馈和评价机制,实现了振弦传感器的自适应激励。
-
公开(公告)号:CN11462376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240102.5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线阵CCD的自适应调光方法及系统,涉及位移测量及传感器领域。一种基于线阵CCD的自适应调光方法包括:当平行光照射到线阵CCD时,线阵CCD输出原始采集数据到微处理器,即每个像素点对应输出一个电压值;微处理器对原始值进行分类、判断、滤波等算法,分析线阵CCD的像素点的特征;动态调整数字电位器的输出值,实现平行光光源强度自动调节。其能够对线阵CCD的像素点进行特征值提取和目标定位分析,自动识别光源强度,从而控制数字电位器,实现平行光光源强度自动调节技术。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阵CCD的自适应调光系统,包括:线阵CCD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及数字电位器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197193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469536.8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安全监测知识图谱的构建、检索和报告生成方法及系统,涉及安全监测领域。该构建方法包括从目标工程的安全监测资料抽取实体信息并确定实体节点;确定各实体节点之间的从属关系,通过边进行连接;为监测成果节点生成唯一索引标识作为属性值,将索引标识作为索引或键,并将监测成果内容设置为属性节点;确定监测成果节点与属性节点的属性关系,通过边进行连接,形成安全监测知识图谱;帮助用户更好地组织、理解和利用知识。检索方法提升信息检索效率,增强理解和推理能力。生成方法能够实现安全监测资料分析报告的动态自动化生成,增加工作效率。构建系统用于给用户提供一种操作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31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22046.0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基于有限元模型预测蜗壳组合结构裂缝疲劳扩展的方法,涉及蜗壳组合结构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蜗壳组合结构平面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对模型中的蜗壳组合结构施加内水压力和静态荷载后进行试算,得到混凝土结构在设计内水压力作用下的初始裂缝的分布区域,将初始裂缝的分布区域标记为开裂敏感区;对开裂敏感区内的网格区域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模型;对加密模型中的蜗壳组合结构施加荷载并将钢蜗壳内水压力加至最大值,以得到混凝土结构中形成的初始裂缝,提取混凝土与钢蜗壳接触面上各节点的接触压力;将接触压力作为循环荷载施加于混凝土内表面,得到混凝土裂缝疲劳扩展数据。为蜗壳组合结构整体耐久性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