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电解电容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92565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410031619.5

    申请日:2004-03-31

    Abstract: 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具有在阳极表面上顺序形成电介质层、电解质、碳层和金属层的结构。阳极由钽粒子的多孔烧结体构成。另外,电介质层由通过使阳极表面在例如磷酸水溶液中阳极氧化所形成的电介质氧化膜构成。电解质由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性高分子构成。金属层通过混合平均粒径为0.05μm以下的银粒子、保护胶体和有机溶媒来制作银膏,涂布在碳层表面上,并在约150℃以上使之干燥来形成。

    吸氢合金电极、吸氢合金电极的制造方法及碱性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4508C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97122625.3

    申请日:1997-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3 Y10S420/90

    Abstract: 一种用于碱性二次电池的吸氢合金电极、至少含有镍、钴、铝所构成的吸氢合金,将从该吸氢合金表面至其30深处部分的钴原子和铝原子的存在比例之和作为a,将该吸氢合金内部主体领域中的钴原子和铝原子的存在比例之和作为b,其关系满足1.50≥a/b≥1.30的条件;又,本发明为一种用于碱性二次电池中吸氢合金电极的至少含有镍、钴、铝和锰所构成的吸氢合金,将从该吸氢合金表面至其30深处部分的钴原子、铝原子、锰原子的存在比例之和作为A,将该吸氢合金内部主体领域中的钴原子、铝原子、锰原子的存在比例之和作为B,其关系满足1.37≥A/B≥1.20的条件。

    固体电解电容器和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41601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610066212.5

    申请日:2006-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12 H01G9/042 H01G9/0425 Y10T29/41 Y10T29/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减小在导电性膏层与导电性粘接剂层的接触界面上的接触电阻,而改善在高频区域中的ESR特性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该固体电解电容器(10),在阳极(20)上至少叠层电介质层(22)、固体电解质层(24)和阴极导电层(26),在阴极导电层(26)上连接有阴极端子(14),阴极导电层(26)由含有银粒子的单一层构成。这里,所谓单一层表示由一层构成的层,存在由于阴极导电层中银粒子的充填密度的差异而产生的多个层时,在该固体电解电容器(10)中不符合所谓的单一层。

    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固体电解电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905103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108903.7

    申请日:2006-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12 H01G9/042 H01G9/052 H01G9/15 Y10T29/4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漏电电流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该固体电解电容器,阳极(1)具有:由钽构成的阳极引线(1a)、阳极引线(1a)上形成的由铌构成的表面层(1b)、由铌颗粒的多孔质烧结体构成的长方体形状的基体(1c),部分阳极引线(1a)被埋入基体(1c)中。在阳极(1)上,以覆盖阳极(1)的周围的方式依次形成氧化铌构成的氧化物层(2)、导电性高分子层(3)和叠层第一导电层(4a)和第二导电层(4b)的阴极(4)。在阴极(4)周围的内上面中,通过导电性粘合剂层(5)形成阴极端子(6)。在阳极引线(1a)的端部(1d)上连接阳极端子(7)。阴极端子(6)和阳极端子(7)的端部以被引出到外部的方式在阴极(4)、阴极端子(6)和阳极端子(7)的周围形成铸模封装树脂(8)。

    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其制造方法和固体电解电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870194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610084658.0

    申请日:2006-05-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036 H01G9/042 H01G9/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该固体电解电容器,在阴极引线(1a)上,以覆盖阳极引线(1a)的一部分的方式,顺次形成由多孔质烧结体构成的略板状的阳极(1)、电介质层(2)和由聚吡咯构成的电解质层(3)。在电解质层(3)上,以覆盖电解质层(3)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由含有粒径为约1μm~约10μm的石墨粒子和APTES的第一导电层(5a),和以银粒子为主要成分的第二导电层(5b)构成的阴极(5)。另外,通过导电性粘接剂层(6)连接阴极(5)和阴极端子(7),阳极引线(1a)和阳极端子(8)利用焊接连接。另外,以阴极端子(7)和阳极端子(8)的端部引出到外部的状态,形成模具封装树脂(9)。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