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0143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280099.7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法炼锌中硫酸锌电解液净化的新工艺,主要锌粉在净化中耗量巨大的问题。硫酸锌净化阶段,投入的除杂剂锌粉因置换反应产物和副产物的包裹,造成锌粉失活,降低了锌粉有效利用率。本工艺通过剥离锌粉包覆物以解决锌粉失活,主要包括:首先,控制适当温度;其次加入锌粉和惰性磨料二氧化硅,施加搅拌;最后,进行液固分离。其优势在于:在电解液搅拌过程中惰性磨料与锌粉之间会产生摩擦和磨蚀的作用,从而及时带走锌粉表面产物,使锌粉在除杂反应中保持活性;另外此工艺操作简单,只需在反应中引入惰性磨料,不需额外的复杂操作;且除杂效果明显、锌粉实际利用率高、磨料易分离回收、磨料可多次利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7373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39382.6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钒基正极材料,具有以下化学组成:MxV2O5·nH2O,所述M为Mg或Sn;0<x≤2;0<n≤2。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五氧化二钒溶于去离子水,在搅拌后滴加酸性溶液,水浴搅拌待反应完全,将M盐溶于去离子水,完全溶解后滴入上述溶液,完全反应后进行水热反应。获得的正极材料装配成纽扣电池后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时电流密度范围为0.1~10A g-1,电压范围为0.1~1.8V。该制备方法简单便捷,对实验条件要求较低。合成材料的微观形貌为纳米带状,具有更大的层间距,使层状结构更稳定,更有利于锌离子的脱嵌,装配得到的锌离子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08230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06562.5
申请日:2016-06-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1G3/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3/05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氧化铜直接制备氯化亚铜的方法,其步骤为:(1).称取氧化铜粉末与粒径为74um‑280um的氯化铵粉末,将氧化铜粉末与细磨后的氯化铵粉末按照质量比为1:2混合,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后的物料;(2).将混合后的物料置于坩埚内密封后,放入电阻炉中在温度为300‑400 oC焙烧1‑3 h;(3).待焙烧后的物料冷却至室温,研磨成粉,加水溶解后,除杂、清洗,得到清洗后的物料;(4).对清洗后的物料再用无水乙醇清洗两次,再加热蒸发,回收乙醇溶剂,析出的固体,得到氯化亚铜粉末。该方法采用氧化铜粉末或氧化铜矿经氨气络合蒸发得到的氧化铜粉,收率高,成本低,添加剂廉价易得,其他副反应物在该焙烧温度下被分解或者被抑制,反应过程中氨气得到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613410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586021.1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4B41/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氧膜表面涂敷改性材料,通过在类钙钛矿型基体上负载活性金属形成,类钙钛矿型基体的材料组成化学式为REBaCo2-xFexO5+δ,其中RE为Gd、La、Pr和Sm 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其中x的取值在0至2.0之间,活性金属为Ag、Ru、Pd、Pt、Ni和Co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复合透氧膜片的方法,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类钙钛矿型基体粉体,通过球磨法制备涂敷改性浆料,将浆料浸渍、涂抹在透氧膜渗透侧后,并在涂层上滴加活性金属的盐溶液,即得到改性后的复合透氧膜片。本发明涂敷改性涂层具有多孔微观结构,其与膜基体结合牢固,可以显著提高透氧膜片的渗透量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39317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34729.5
申请日:2008-03-1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B01J23/889 , C01B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焦炉煤气湿组分干气化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焦炉煤气催化裂化工艺及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催化剂以锰铈复合氧化物为载体,以镍、钴和铁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活性组分,以碱(土)金属或稀土元素作为助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氧化还原和超声波浸渍技术。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其比表面积大,活性金属分散性好,且具有使用寿命长、抗积碳能力强和开环能力优良等特点。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反应温度750~850℃、水碳比1.0~2.0、气体反应空速0.5~1.0×104h-1条件下,高温焦炉煤气中焦油组分模型化合物甲苯完全转化为H2、CH4、CO和CO2。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催化剂是一种优良的高温焦炉煤气湿组分干气化的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181686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171698.3
申请日:2007-12-0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B01J23/835 , C01B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滑石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水滑石型催化剂的组成为Ni/Me-Mg-Al-O,其中Me为Co、Fe、Mn、Zn和Cu中的任一种或二种。该催化剂用于在高温条件下对焦炉煤气中焦油组分加氢裂化转化为含富氢永久性气体,属焦炉煤气催化裂化工艺及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特点是:采用尿素分解—均匀共沉淀法,将铝、镁、镍和相应二价金属盐溶解在尿素水溶液中,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来控制尿素分解速度;将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物,经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在500~600℃焙烧15~20小时和在750℃~850℃下焙烧3~5小时,然后粉碎、过筛,得20~40目的颗粒,即为水滑石型催化剂。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催化剂具有结晶度高、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1454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0495466.2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4B35/50 , C04B35/622 , C04B35/624 , C04B35/626 , B01D71/02 , B01D67/00 , B01D5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相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包括萤石相、钙钛矿相和尖晶石相三型,组成及重量百分比具体为:Ce0.9Pr0.1O2‑δ氧化物x wt.%、Pr0.6Sr0.4Fe0.9M0.1O3‑δ氧化物y wt.%和NiFe2O4氧化物100‑x‑y wt.%,其中0
-
公开(公告)号:CN1184397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23754.9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2F1/46 , C22B17/0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置辅助板组件的“放牧式”溶液除镉方法,本发明选取市场上容易购得的比镉更具电化学活性的贱金属板(块)作为活性金属板,以及比镉具有电化学惰性的导电板(块)作为辅助板;通过导线连接,构成多种组合形式的组件;并对组件中的单元板加装耐酸套袋。可根据溶液除镉强度的需求,在含镉溶液中放置不同组合形式的组件进行除镉操作。本发明通过安装不同数量比的活性金属板和惰性导电板组件,提高溶液除镉的反应面积,明显减少固体产物层对活性金属板包覆造成的反应活性降低,同时拓宽了活性金属板在溶液中有效除镉空间。在各组件上安装耐酸套袋可以实现“放牧式”地定期收获除镉产物,无需固液分离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648753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57601.1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M4/139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补锂方法,包括步骤:(1)将微米级不锈钢网模具贴合在金属锂箔上,施加压力,然后将两者分离,使不锈钢网模具上嵌有锂金属;(2)将不锈钢网模具置于需要预嵌锂的极片上,施加压力,使两者分离后在极片表面留下图案,从而在极片表面构造一个微米级网格状的沟壑结构,同时在沟壑中均匀地预埋下金属锂。
-
公开(公告)号:CN11247367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011348129.3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上大新材料(泰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熄焦蒸气混合重整甲烷制合成气的钙钛矿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r0.6Sr0.4M1‑xNixO3‑δ催化剂前驱体,样品经压片、破碎、过筛,去20‑40目即为所得催化剂。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在一定镍含量下保持钙钛矿结构,具有很好催化活性。Pr0.6Sr0.4Fe1‑xNixO3‑δ催化剂中x=0.3时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当温度从725℃升高到850℃时,Pr0.6Sr0.4Fe0.7Ni0.3O3‑δ催化剂的CO2的转化率从53.78%升高到79.48%,CH4的转化率从62.48%升高到87.44%;在800℃下50h的试验周期内,CO2的转化率从71.96%下降到65.36%,CH4的转化率从80.66%下降到73.8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