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截流功能的合建式雨水泵房

    公开(公告)号:CN111456211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80220.7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截流功能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包括雨水泵房本体,所述雨水泵房本体上设置有水池内垫层和出水箱涵,所述雨水泵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的进水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箱涵和粗格栅,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内底坡处分别设置有横截沟,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的底坡一侧分别设置有流槽;本发明将截流设施设置在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之间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可实现对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进行截流、提升,具备构造集成度高、节约用地、投资较省等诸多优点。

    混凝沉淀调蓄池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1208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323109.1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沉淀调蓄池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设备间和混凝沉淀调蓄区,所述设备间位于混凝沉淀调蓄区的上部,所述设备间内包含进加药装置和鼓风机,所述混凝沉淀调蓄区包括进水箱、进水格栅井、冲洗室和集水沟,所述进水箱与进水格栅井相连,所述进水格栅井位于冲洗室上部,所述冲洗室将混凝沉淀调蓄区划分成若干廊道,每个廊道中间设有分隔墙,所述冲洗室上安装有冲洗拍门,所述集水沟位于混凝沉淀调蓄区的另外一侧,所述集水沟内设有冲洗水排空泵和净化水排空泵,所述设备间通过供气管与混凝沉淀调蓄区联通,所述供气管靠近混凝沉淀调蓄区的一端设有穿孔曝气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沉淀调蓄池占地紧凑,效率高,且能提高出水水质。

    水池自动液压底阀清淤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1187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201911.3

    申请日:2019-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池自动液压底阀清淤装置及清淤方法,调蓄池包括蓄水区,冲洗室设置于调蓄池的其中一内侧部,跌水台阶设置于蓄水区的内部并与冲洗室相邻,调蓄水池进水管与冲洗室的上部相通,调蓄水池出水管与连通于调蓄池的另一底部,冲洗室通过液压底阀与蓄水区连通,冲洗室的底部设置有冲洗室泄水口,液压底阀和液压杆均安装于冲洗室泄水口,液压杆固定于液压底阀。本发明在调蓄池排空后,液压底阀打开,冲洗室中的冲洗水进入水池并带走蓄水池中的污泥;液压底阀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倾斜面坡向蓄水区,减少冲洗室泄水冲洗时的水头损失;冲洗室的泄水口底部四周安装密封橡胶圈,确保液压底阀关闭时,冲洗室的密封性。

    排水深隧螺旋渠道式旋流竖井

    公开(公告)号:CN10588804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49158.9

    申请日:2016-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深隧螺旋渠道式旋流竖井,包括浅层流体入流管渠、竖井本体和深层流体排放管渠,还包括切线入流式导流渠段和渠道式螺旋坡道;浅层流体入流管渠与切线入流式导流渠段相连通,竖井本体内壁和沿竖井本体内壁螺旋状附着构建的渠底和竖墙围成渠道式螺旋坡道,切线入流式导流渠段沿渠道式螺旋坡道的切线方向与渠道式螺旋坡道相连通,渠道式螺旋坡道的底端与深层流体排放管渠相连通。本发明能使水流始终保持沿竖井本体内壁螺旋下降的旋流形态,即使在排水工程的落差较大的情况下,不会使旋流逐渐转化为跌水,从而避免对后续设施造成较大冲击并产生大量水汽,进而影响后续设施的稳定运行。

    用于湖泊的沿岸水层交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0499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550240.9

    申请日:2021-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湖泊的沿岸水层交换装置,包括集水系统和配水系统;集水系统设置于靠近湖泊底部的水平位置,包括沿湖泊的岸线布设呈环形的集水主管,以及若干沿集水主管长度方向均布的集水支管;每一集水支管均伸入湖泊的挡墙内;集水主管通过集水干管与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配水系统设置于湖泊水面以上的水平位置,包括沿湖泊的岸线布设呈环形的配水主管,以及若干沿配水主管长度方向均布的配水支管;每一配水支管均伸入湖泊的挡墙内;配水主管通过配水干管与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本发明的应用可提高湖泊水质,避免由于近岸区域的死角导致的藻类爆发、溶解氧不足等引起的水质恶化,具有良好经济性和可靠性。

    城市污水管网中漏损管段的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311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88294.9

    申请日:2024-0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城市污水管网中漏损管段的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进行机器学习训练,得到管道漏损模型和区域漏损模型;2、收集目标管网的管网数据、地区环境数据和历史破损数据,对管道漏损模型和区域漏损模型进行验证;3、根据管道漏损模型和区域漏损模型建立集成模型;4、将实测结果与集成模型给出的结果进行对比;5、反馈集成模型的结果,如集成模型的结果错误,则将检测区域的相关数据添加到步骤1的机器学习训练中进行优化,并重新执行直至集成模型给出的结果符合要求。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进行管网劣化与漏损风险预测以及实现低成本下管道漏损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