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56211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80220.7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截流功能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包括雨水泵房本体,所述雨水泵房本体上设置有水池内垫层和出水箱涵,所述雨水泵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的进水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箱涵和粗格栅,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内底坡处分别设置有横截沟,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的底坡一侧分别设置有流槽;本发明将截流设施设置在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之间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可实现对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进行截流、提升,具备构造集成度高、节约用地、投资较省等诸多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91208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323109.1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沉淀调蓄池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设备间和混凝沉淀调蓄区,所述设备间位于混凝沉淀调蓄区的上部,所述设备间内包含进加药装置和鼓风机,所述混凝沉淀调蓄区包括进水箱、进水格栅井、冲洗室和集水沟,所述进水箱与进水格栅井相连,所述进水格栅井位于冲洗室上部,所述冲洗室将混凝沉淀调蓄区划分成若干廊道,每个廊道中间设有分隔墙,所述冲洗室上安装有冲洗拍门,所述集水沟位于混凝沉淀调蓄区的另外一侧,所述集水沟内设有冲洗水排空泵和净化水排空泵,所述设备间通过供气管与混凝沉淀调蓄区联通,所述供气管靠近混凝沉淀调蓄区的一端设有穿孔曝气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沉淀调蓄池占地紧凑,效率高,且能提高出水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981187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201911.3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3F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池自动液压底阀清淤装置及清淤方法,调蓄池包括蓄水区,冲洗室设置于调蓄池的其中一内侧部,跌水台阶设置于蓄水区的内部并与冲洗室相邻,调蓄水池进水管与冲洗室的上部相通,调蓄水池出水管与连通于调蓄池的另一底部,冲洗室通过液压底阀与蓄水区连通,冲洗室的底部设置有冲洗室泄水口,液压底阀和液压杆均安装于冲洗室泄水口,液压杆固定于液压底阀。本发明在调蓄池排空后,液压底阀打开,冲洗室中的冲洗水进入水池并带走蓄水池中的污泥;液压底阀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倾斜面坡向蓄水区,减少冲洗室泄水冲洗时的水头损失;冲洗室的泄水口底部四周安装密封橡胶圈,确保液压底阀关闭时,冲洗室的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8804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49158.9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3F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深隧螺旋渠道式旋流竖井,包括浅层流体入流管渠、竖井本体和深层流体排放管渠,还包括切线入流式导流渠段和渠道式螺旋坡道;浅层流体入流管渠与切线入流式导流渠段相连通,竖井本体内壁和沿竖井本体内壁螺旋状附着构建的渠底和竖墙围成渠道式螺旋坡道,切线入流式导流渠段沿渠道式螺旋坡道的切线方向与渠道式螺旋坡道相连通,渠道式螺旋坡道的底端与深层流体排放管渠相连通。本发明能使水流始终保持沿竖井本体内壁螺旋下降的旋流形态,即使在排水工程的落差较大的情况下,不会使旋流逐渐转化为跌水,从而避免对后续设施造成较大冲击并产生大量水汽,进而影响后续设施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637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27700.4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酸钙晶须复合POM纤维增强地聚物砂浆,按胶凝材料质量百分比的如下组分组成:偏高岭土90%,硅灰10%,碱性激发剂585g,硫酸钙晶须,POM纤维,中国IOS标准砂1350g。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砂浆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硫酸钙晶须和POM纤维制备硅灰‑偏高领土基地聚物,保障砂浆的抗渗性能、抗裂性能和强度,具有更低的能耗和碳排放,符合当前建筑材料行业的环保趋势。同时,使用这些材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57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081552.9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0 , C04B111/20 , C04B111/23 , C04B111/27 , C04B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排水管涵非开挖修复的固废基地聚物砂浆及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组成:高岭土尾矿5至15份,煤矸石或粉煤灰15至45份,纳米氧化铝1至2份,复合激发剂5至10份,细砂35至65份,可再分散性乳胶粉0.2至1份,减水剂0.7至1.5份,耐碱纤维0.5至1份。制备时,先将高岭土尾矿与煤矸石或粉煤灰均磨磨细;然后放入在回转窑中煅烧;最后,将经煅烧形成的半成品粉体与纳米氧化铝、复合激发剂、细砂、可再分散性乳胶粉、减水剂及耐碱纤维份充分拌和。本发明的应用能够解决大宗高岭土尾矿与煤矸石或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制备的固废基地聚物砂浆能够明显的环境效益并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10499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550240.9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湖泊的沿岸水层交换装置,包括集水系统和配水系统;集水系统设置于靠近湖泊底部的水平位置,包括沿湖泊的岸线布设呈环形的集水主管,以及若干沿集水主管长度方向均布的集水支管;每一集水支管均伸入湖泊的挡墙内;集水主管通过集水干管与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配水系统设置于湖泊水面以上的水平位置,包括沿湖泊的岸线布设呈环形的配水主管,以及若干沿配水主管长度方向均布的配水支管;每一配水支管均伸入湖泊的挡墙内;配水主管通过配水干管与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本发明的应用可提高湖泊水质,避免由于近岸区域的死角导致的藻类爆发、溶解氧不足等引起的水质恶化,具有良好经济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2021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49026.X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09B3/00 , B09B5/00 , B02C21/00 , B02C23/14 , B07B1/46 , B07B9/00 , C02F11/04 , C02F11/10 , C02F11/127 , C02F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与污泥协同厌氧消化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餐厨垃圾处理件,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件的外部设置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的外部安装有破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的外部设置有筛选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时需利用破碎装置进行多次破碎,步骤二、在餐厨垃圾破碎结束之后利用筛选装置对破碎之后的物品进行筛分。本发明利用振动筛的作用进而有效提高粗过滤网筛和细过滤网筛对物品的过筛分效率,可同步利用振动网筛的作用对正在烘干的物品进行震动,便于物品直接的分离,提高对物品的烘干效率,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且结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904959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496235.8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响应面理论的地聚物基复合修补砂浆多参数性能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地聚物基复合修补砂浆的基础配方;(2)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变量的设定范围,并设计配合比;(3)对地聚物基复合修补砂浆进行搅拌、浇筑,并采用试验方式得到响应值;(4)对主变量与响应值进行二次模型拟合,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5)对拟合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显著性验证;(6)设置期望值,利用响应面方程进行最优配合比的求解;(7)利用步骤(3)的方式进行试验,验证步骤(6)的最优解的准确性。本发明的方法有着更少的工作量、更直观的分析图表以及更低的预测误差。本发明的优化后的修补砂浆具备更好的力学和耐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0311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88294.9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城市污水管网中漏损管段的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进行机器学习训练,得到管道漏损模型和区域漏损模型;2、收集目标管网的管网数据、地区环境数据和历史破损数据,对管道漏损模型和区域漏损模型进行验证;3、根据管道漏损模型和区域漏损模型建立集成模型;4、将实测结果与集成模型给出的结果进行对比;5、反馈集成模型的结果,如集成模型的结果错误,则将检测区域的相关数据添加到步骤1的机器学习训练中进行优化,并重新执行直至集成模型给出的结果符合要求。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进行管网劣化与漏损风险预测以及实现低成本下管道漏损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