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高分子纳米纤丝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96272B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10302582.X

    申请日:2012-08-23

    Abstract: 一种天然高分子纳米纤丝薄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纳米纤丝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天然高分子薄膜的制备方法费用高以及过程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方法是1、制备天然高分子纳米纤丝的水分散液;2、将分散液装入透析膜中;3、透析膜在通风且温度为5~35℃的条件下进行静置1~7d;4、用溶剂浸泡静置后的透析膜,得到薄膜;5、将薄膜放入溶剂中浸泡1~5min后取出,干燥后即成天然高分子纳米纤丝薄膜。本方法应用在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器、生物医药等方面。

    一种甲壳素纳米纤丝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08239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305236.7

    申请日:2012-08-24

    Abstract: 一种甲壳素纳米纤丝的制备方法,涉及了纳米纤丝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甲壳素纳米纤丝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甲壳素纳米纤丝短,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一种甲壳素纳米纤丝的制备方法:一、生物原料的预处理;二、脱部分蛋白处理;三、脱矿物盐处理;四、进一步的脱蛋白处理;五、脱脂处理;六、脱色素处理;七、制备纳米纤丝分散液;八、制备甲壳素纳米纤丝。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产品可应用于生物医药、组织工程、光学器件及纳米模板的领域。

    一种以生物质纳米纤丝化纤维素为模板制备无机氧化物气凝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2830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72977.X

    申请日:2013-03-07

    Abstract: 一种以生物质纳米纤丝化纤维素为模板制备无机氧化物气凝胶的方法,它一种无机氧化物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制备无机氧化物气凝胶的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昂贵及产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制备生物质纳米纤丝化纤维素水溶液;二、制备生物质纳米纤丝化纤维素无水乙醇溶液;三、混合得到无机/生物质纳米纤丝化纤维素混合溶液;四、制备无机/生物质纳米纤丝化纤维素复合材料分散液;五、置换浓缩得到无机/生物质纳米纤丝化纤维素复合材料/叔丁醇悬浮液;六、干燥处理得到叔丁醇/无机/生物质纳米纤丝化纤维素复合材料;七、经脱模板处理,即得到无机氧化物气凝胶。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无机氧化物气凝胶。

    一种可高效吸附碘离子和碘蒸气的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1267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70779.X

    申请日:2013-03-06

    Abstract: 一种可高效吸附碘离子和碘蒸气的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核裂变反应中生成的放射性129I和131I难以捕捉而难以控制其扩散的问题。制备的材料和碘离子和碘蒸气反应,主要形成AgI并能固化I2单质。本发明方法是:1.制备纳米纤丝化天然高分子的水分散液;2.冷冻干燥后形成纳米纤丝化天然高分子的超轻多孔材料,泡入银氨溶液中,超声分散得负载有含Ag+络合物,再次冷冻干燥;3.用较稀碱液再次浸泡,使络合物反应形成氧化银,得到负载氧化银的纳米纤丝;4.将纤丝分离后清洗干燥即成一种可高效吸附碘离子和碘蒸气的气凝胶材料;本方法应用在核工业、污水处理、电子元件等方面。

    利用离子液体制备非晶态纤维素气凝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43188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329407.5

    申请日:2011-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利用离子液体制备非晶态纤维素气凝胶的方法;它涉及非晶态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无机气凝胶制备过程中不成形、韧性差等技术问题。先将纤维素溶解于离子液体中,冻融多次后用置换液置换出离子液体,此时获得非晶态纤维素水凝胶。经超临界干燥、临界点干燥即可获得非晶态的纤维素气凝胶。本发明可制得纤维素新型材料一非晶态纤维素气凝胶。所用离子液体可回收循环利用,不仅可实现绿色制备工艺,而且所制备的气凝胶无毒,形态好,且具有很好的力学强度。制备的纤维素气凝胶新产品可在绝热、隔声、负载无机纳米粒子、过滤病毒、生物支架等方面应用,同时这种制备方法为低质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种天然高分子纳米纤丝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96272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02582.X

    申请日:2012-08-23

    Abstract: 一种天然高分子纳米纤丝薄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纳米纤丝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天然高分子薄膜的制备方法费用高以及过程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方法是:1.制备天然高分子纳米纤丝的水分散液;2.将分散液装入透析膜中;3.透析膜在通风且温度为5~35℃的条件下进行静置1~7d;4.用溶剂浸泡静置后的透析膜,得到薄膜;5.将薄膜放入溶剂中浸泡1~5min后取出,干燥后即成天然高分子纳米纤丝薄膜。本方法应用在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器、生物医药等方面。

    一种木粉掺杂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2538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89997.0

    申请日:2012-06-11

    Abstract: 一种木粉掺杂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涉及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木粉掺杂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可高效利用低质木材资源,提高其使用价值。方法:一、在四口烧瓶中,加入预聚体和去离子水,搅拌至溶解,得混合溶液A;二、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至溶解,制得混合溶液B;三、将预处理的球磨木粉与混合溶液B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C,将混合溶液C置于50~80℃下反应,得反应物;四、将反应物清洗,干燥,粉碎,制得木粉掺杂水凝胶。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木粉掺杂水凝胶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倍率为500~1800。木粉掺杂水凝胶可在保水固沙、园林栽培、日用化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一种水热共溶剂法制备氮掺杂钛酸纳米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3442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311030.3

    申请日:2009-1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9

    Abstract: 一种水热共溶剂法制备氮掺杂钛酸纳米管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氮掺杂钛酸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水热合成方法得到的钛酸纳米管稳定性差,以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一、将二氧化钛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和三乙醇胺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反应产物;二、将反应产物清洗后真空干燥;三、再放入马弗炉中热处理即得。本发明采用三乙醇胺作为反应原料,生成热稳定性好、管壁完整的、含有H2Ti2O5H2O晶态物质的氮掺杂钛酸纳米管,本发明的氮掺杂钛酸纳米管降解甲基橙的表观催化速率常数为0.00921,是纳米二氧化钛降解甲基橙的表观催化速率常数0.00109的9倍。

    一种木材表面亲疏可逆开关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24853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703642.3

    申请日:2013-12-19

    Abstract: 一种木材表面亲疏可逆开关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表面亲疏可逆开关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木材表面进行修饰的方法存在不能同时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且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问题。方法:将木材放置在硼酸、氟钛酸铵和蒸馏水的混合液中反应,即得到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木材,然后将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木材放置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反应,即得具有疏水性表面的木材,再将具有疏水性表面的木材放置在紫外灯下照射即得到具有亲水性的木材,最后将具有亲水性的木材放置在黑暗中,即得到具有疏水性的木材。本发明用于木材表面亲疏可逆开关的制备方法。

    一种木材表面原位生长磁性纳米Fe3O4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2519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03641.9

    申请日:2013-12-19

    Abstract: 一种木材表面原位生长磁性纳米Fe3O4的方法,本发明涉及木材表面生长磁性纳米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不能在木材表面原位形成磁性纳米Fe3O4的问题。方法:木材浸入到含有Fe3+和Fe2+的还原性糖混合溶液中水热反应,再将浓度为1.0×10-4mol/L~10mol/L的碱性溶液加入反应体系中,最后取出木材干燥,即得到表面原位生长磁性纳米Fe3O4的木材。本发明一种木材表面原位生长磁性纳米Fe3O4的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得到的磁性纳米Fe3O4/木材具有良好的磁性。本发明用于一种木材表面原位生长磁性纳米Fe3O4的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