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双螺旋自然循环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20564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76559.2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临界双螺旋自然循环系统和方法,该循环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预热段、工作段、可视化窗口、冷却段、稳压段和供水段,形成循环回路。该系统在工作段采用双螺旋结构,并在双螺旋结构之后安装可视化窗口,通过控制双螺旋通道的流量,避免了换热恶化的出现,可以观测不同流量状态下管道内流体的运动状态。

    一种铅铋环境下反应堆一回路的防颗粒物沉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7598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72136.4

    申请日:2017-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铋环境下反应堆一回路的防颗粒物沉积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回路管道、设置在管道内的螺旋折流板、和/或包裹在一回路管道外壁上的加热层。一回路管道内螺旋折流板使冷却剂以螺旋流的方式冲刷内壁,防止颗粒物的沉积;管道外面的加热层供热,使管道的温度比冷却剂温度高,利用热泳原理,颗粒物从管道内壁向管道中心移动,防止颗粒物沉积于管道壁;湍流原理和热泳原理的共同作用时,避免了湍流程度的增加带来的颗粒物沉积增加的问题,得到了更好的防沉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防颗粒沉积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有效提高一回路管道的经济性。

    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颗粒脱除器

    公开(公告)号:CN105895184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29437.6

    申请日:2016-06-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F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颗粒脱除器,其包括管道进口(1)、管道壁(2)、电凝并区(3)、颗粒收集区(4)和管道出口(5),其中,在管道进口(1)处设置有电荷网(11),进行预电荷化,所述电凝并区(3)用于进行颗粒间的凝并作用,使小颗粒逐渐聚集形成大颗粒物,所述颗粒收集区(4)用于收集经凝并后形成的大颗粒物;在管道壁(2)的外侧设置有热泳涂层(6),用于产生热泳效应,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小颗粒粘附在颗粒脱除器的管壁内侧。本发明所提供的颗粒脱除器结构简单,能够脱除粒径小于2.5μm的小颗粒物,且本发明所提供的颗粒脱除器在管道中心进行颗粒收集,有效防止了细小颗粒物粘附在管道内壁的问题。

    一种核电站电伴热带阀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0622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24893.1

    申请日:2011-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安全和机械电子设备领域的一种核电站电伴热带阀门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中的自控温电伴热带是由导电聚合物、两条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层构成;然后自控温电伴热带的金属导线与电动阀门的输入端连接。该控制装置根据环境温度改变而启闭电动阀门,这种靠温度自动控制阀门启闭的装置不仅可以应用于核电站,还在其它机械、电子设备的领域得到良好的应用,而且特别增加核电站的固有安全性,达到防止和延缓核电站事故的目的。在温度升高,特别是事故情况下,增强了核电站或其他领域阀门的控制能力,提高运行控制和安全水平,特别对核电站的安全控制有重要应用价值。本装置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具有广泛应用领域。

    一种超临界流体颗粒脱除装置及超临界流体的净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3952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06493.7

    申请日:2019-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颗粒脱除装置及超临界流体净化方法,所述脱除装置包括过滤颗粒的过滤管段和与过滤管段连接且使颗粒沉积的沉积管段,超临界流体通过过滤管段的过滤膜过滤部分颗粒杂质,再通过沉积管段再扩缩效应和热泳效应等作用下沉积颗粒杂质,实现对超临界流体中颗粒的脱除,净化超临界流体。本发明通过多种综合作用对超临界流体中的颗粒进行强力脱除,脱除效率高、脱除效果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安全性、流体的纯净度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脱除粒径小于2.5μm的放射性和非放射性颗粒物,可作为核电和能源动力领域专门针对具有放射性的超临界流体的净化装置,有效净化放射性和非放射性超临界流体。

    一种防止核电站放射性颗粒产物扩散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16184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0121151.6

    申请日:2017-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核电站放射性颗粒产物扩散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防扩散装置(100)、台座(200)以及供冷系统;防扩散装置(100)设置在核反应堆外部,用于防止放射性颗粒产物的扩散,其包含内壳层(110)和外壳层(120),两壳层之间为可允许冷却剂流通的密闭的中空通道(130);台座(200)安装在防扩散装置(100)下方,用于支撑防扩散装置(100);所述供冷系统与防扩散装置(100)和台座(200)相连,其向防扩散装置(100)的中空通道(130)提供冷却剂,并通过台座(200)对冷却剂进行汇集回收。本发明中的防止核电站放射性颗粒产物扩散的系统,具有安全、高效、实施方便、控制简单和可模块化组装等特点,可以有效防止核电站放射性颗粒产物的扩散。

    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颗粒脱除器

    公开(公告)号:CN105895185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0443006.5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颗粒脱除器,其包括流体通道(11)和冷却水通道(12),用于在冷却水作用下形成热泳效应;在流体通道(11)的管道内壁设置有“碳海绵”吸附层(111),所述“碳海绵”吸附层(111)为有机高分子气凝胶,用于吸附经热泳效应移动至流体通道(11)内壁处的颗粒;其中,所述过度段(2)的内径大于工作段(1)的内径,用于产生突扩突缩效应,使颗粒在突扩突缩过程中进行凝并;在本发明中,所述流体通道(11)为多个,其可以为圆形柱体或多边形柱体。本发明所提供的颗粒脱除器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脱除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中小于2.5μm的小颗粒物。

    一种非能动阀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20552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301833.5

    申请日:2017-0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F16K1/00 F16K31/0655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阀门,包括电磁部件(6)、阀体(11)、阀杆(19)、配重块(18)和弹簧(17),其中,电磁部件(6)环绕阀杆(19)上端设置并控制其上升和降落,使阀体(11)关闭和开启;配重块(18)和弹簧(17)置于密封罩(8)内,环绕阀杆(19)设置并加速其降落,密封罩(8)上端连接电磁部件(6),下端连接阀体(11),密封罩(8)、电磁部件(6)和阀体(11)以阀杆(19)为轴同轴连接;本发明提供的非能动阀门可以实现非能动开启,尤其适用于反应堆非能动安全系统,当发生断电故障时,能够冷却反应壳,避免发生事故,提高反应堆的安全系数。

    一种放射性核素收集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93483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286869.0

    申请日:2017-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F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性核素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阀门(1)、箱体(2)、箱门(3)、填料盒(4)和放射性监测仪表(5),所述装置能够收集放射性污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其中,箱体(2)上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并设置有阀门(1),以控制污水的进入和流出;并且,在出水口处还设置有放射性监测仪表(5),以检测流出液的放射性;填料盒(4)置于箱体(2)中,污水进入箱体(2),经填料盒(4)净化后流出;所述装置吸附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吸附材料更换方便。

    一种防止反应堆发生弹棒事故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9838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137828.5

    申请日:2017-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反应堆发生弹棒事故的装置,包括棘爪组件(1)、控制组件(2)和电缆组件(3),所述装置位于控制棒驱动机构(10)的下部,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10)环绕设置于驱动轴(5),并位于反应堆压力容器(6)外部上端,所述电缆组件(3)为所述控制组件(2)提供电力,所述控制组件(2)产生电磁感应并发生位移,带动所述棘爪组件(1)运动,使所述棘爪组件(1)与驱动轴(5)啮合或脱离。该装置充分利用了原驱动机构的结构,能够防止反应堆发生弹棒事故,为控制棒驱动机构增加了安全屏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