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968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56418.0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16/215 , G06F16/25 , G06F18/22 , G06F1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文件数据对齐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施工文件数据对齐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将所有施工文件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确保数据类型统一;使用数据对齐算法,将不同数据源的施工文件数据进行匹配和对齐;将对齐后的施工文件数据进行整合和合并,从中筛选出一份基准数据作为整合的基础;以基准数据为标准,生成一个统一的数据集,并剔除其中的重复数据;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的施工文件数据对齐技术还存在对重复数据的判断以及去除不够精准,导致施工文件易出现数据缺失以及重复数据过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3702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24171.7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17/11 , E01D21/00 , E01D11/04 , E01D10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行钢绞线斜拉索多级等值张拉索力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温度采集系统,采集斜拉桥全桥的温度数据;步骤S2,通过高程自动化测量系统,采集斜拉桥的高程数据;步骤S3,利用温度采集系统和高程自动化测量系统进行一次24h测量获得高程与温度变化关系曲线作为修正数据参考,随后进行斜拉索的第一次张拉;步骤S4,斜拉索第一次张拉后,桥面吊机松钩前移就位,通过温度采集系统和高程自动化测量系统再次进行一次测量,得到吊机前移后的梁段温度及一张索力损失所需修正数据;步骤S5,吊机前移后的梁段温度及一张索力损失所需修正数据作为参考,随后进行斜拉索的第二次张拉。本发明解决了温度对斜拉桥张拉带来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13213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58746.5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上风机的分体组装的模拟训练方法以及系统,基于该海上风机的分体安装场景配置对应的施工作业角色,将协同工作模式关联多个实操班组;根据多个实操班组匹配对应的作业区域,并根据多个作业区域触发对应的起重机吊臂的远程操作,并定义起重机吊臂的操作路径;根据起重机吊臂的操作路径匹配风机中各配件的运动轨迹,以便于针对风机中各配件的运动轨迹进行把控,从而针对风机中各配件的运动轨迹进行碰撞运算,以便于针对风机中各配件的运动进行实时碰撞管控,以输出碰撞结果,将风机中各配件的组装轨迹以及碰撞结果构建风机组装动画,并根据风机组装动画定义操作人员的操作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0961600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1811653012.9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隧道结构模型及其制作方法和测试方法,包括:N个首尾相连的隧道管节构成的模型本体,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隧道管节之间的变形缝结构,以使相邻的两个隧道管节柔性连接;设置在模型本体的首尾两端的防水密封板,用于使模型本体内的腔体封闭为密闭的空腔;铺设于模型本体的外壁上的防水层,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防水层优选为防水卷材;设置在模型本体的底部并与模型本体相连的吊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方便模型本体的运输检测,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7982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76375.5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大圆筒基础的吸力沉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顶盖,顶盖包括顶盖板、安装在顶盖板上并与泵口对准的泵撬块、若干安装在顶盖板上的顶盖吊耳和若干安装在顶盖板的边缘的液压连接机构;步骤二,利用起重船起吊顶盖,并利用若干液压连接机构将顶盖安装在大圆筒的顶部;步骤三,基础起吊和定位;步骤四,先打开排气排水阀,接着逐渐降低起重船的吊钩将大圆筒基础下放入水中,使大圆筒基础在自重作用下克服阻力实现沉贯;步骤五,启动水泵,使大圆筒内的水体通过水泵排出并下沉,直至大圆筒基础下沉至设计标高;步骤六,通过水泵向大圆筒内注水,再通过起重船将顶盖吊出水面。本发明能降低对大型施工设备的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98082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3535.9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鲁进亮 , 孟若轶 , 李业勋 , 时蓓玲 , 费晓璐 , 郑维尧 , 金震天 , 周睿熠 , 干诗沁 , 姚人臣 , 严昇 , 陈曦灵 , 曹琪竑 , 徐嘉遥 , 姚艳 , 朱卉 , 毛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IM模拟的施工项目可视化管理方法、平台及存储介质,涉及项目管理技术领域,包括:使用BIM搭建施工可视化模型;进行场景仿真,并获取进程阶段点以及跨域阶段点;获取施工进度模型以及项目工人的待优化点;构建协作平台,并进行实时共享;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施工项目的可视化管理方法中,无法有效对施工场地内项目工人的施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在项目工人的施工行为出现异常时,无法基于可视化的施工模型对异常行为进行排查,进而使施工项目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23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79647.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桶式基础结构在漂浮状态下的动态稳定方法以及系统,在桶式基础结构相对于水面的状态为漂浮状态时,桶式基础结构在水面进行拖拉,并采集桶式基础结构的多个动态参数;基于多个动态参数匹配桶式基础结构的水平力平衡参数、竖向力平衡参数以及力矩平衡参数,从而引入了水平力平衡参数、竖向力平衡参数以及力矩平衡参数,同时,将水平力平衡参数、竖向力平衡参数以及力矩平衡参数关联动态平衡关系;根据动态平衡关系触发水平力平衡参数、竖向力平衡参数以及力矩平衡参数的动态调整;实时监控桶式基础结构的倾斜程度,并根据桶式基础结构的倾斜程度动态调控动态平衡关系,提高了桶式基础结构在漂浮状态下的动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2190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68283.0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超软黏土碎石桩复合地基施工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计算成桩所需软黏土的不排水强度;步骤S2,推算砂垫层厚度和处理时间;步骤S3,采用自航皮带船配合平板驳定位施工水下砂垫层,采用专用水上塑排船施工排水板;步骤S4,通过十字板排水板检测加固效果,判断是否满足施工碎石桩的条件;步骤S5,若满足,则进行水上施工碎石桩。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水下超软黏土地区的地基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1883614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09522.X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F04B5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桶式基础沉贯施工用潜水泵的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测试装置包括密封箱、潜水泵、试验坑、增压气囊、储气罐、压载块和监控平台。密封箱的侧板底部开孔连接开度阀;密封箱的顶板上开孔安装箱内压力传感器,顶板的顶面上安装箱外压力传感器;潜水泵安装在置于密封箱的顶板上的水泵框架内,使潜水泵的进水口与密封箱出水管对接;该潜水泵的出水口安装流量传感器;测试坑的顶部覆盖盖板;增压气囊安装在盖板的底面上;储气罐的出气口与增压气囊的充气口连接;压载块码放在盖板上;监控平台布置在测试坑附近的地面上。密封箱放置在测试坑的底板上,测试坑内的水位接近顶部。本发明能为桶式基础沉贯施工用潜水泵的选型提供量化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25023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43852.5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松动圈理论的海上超大直径单桩的嵌岩施工方法,采用打‑钻‑打工艺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海上设定目标位置的嵌岩层的岩体的地质力学性质结合实验室测试评估松动圈的范围,松动圈的范围包括松动圈的厚度和松动圈的最大半径;步骤二,采用打桩锤将钢管桩打入海床中直至钢管桩达到钻孔前的预定标高;步骤三,对松动圈内的岩体进行超前注浆;步骤四,当所灌注浆液凝固后,即松动圈内的各类岩体裂隙和软弱面得到充实与胶结后,采用嵌岩钻机在超大直径钢管桩内进行钻孔,一次性钻进至钢管桩的设计底标高;步骤五,先拆除嵌岩钻机,再采用打桩锤将钢管桩复打至设计桩底标高。本发明能有效避免在进行钻孔阶段孔壁失稳的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