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电极材料改性剂掺杂效果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5931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55308.4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电极材料改性剂掺杂效果评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工况、第二工况下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其在二电极系统中的比电容、在三电极系统中的比电容,并计算出第二工况下活性炭的二电极系统指数、三电极系统指数;基于二电极系统指数、三电极系统指数初步判断改性剂的掺杂效果,将掺杂效果符合条件的工况下制备的活性炭保留,否则采用其他改性剂;基于二电极系统指数、三电极系统指数计算极化损失率,进而基于第一工况、第二工况下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计算第二工况下活性炭的有效比表面积;基于第二工况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有效比表面积,计算电容贡献率;基于电容贡献率判断改性剂的最终掺杂效果。

    一种冷却塔辅助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参数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136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71311.8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塔辅助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参数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构建冷却塔辅助地源热泵模型;S102、输入冷却塔‑热泵机组承担的冷负荷比例、关键环境参数至冷却塔辅助地源热泵模型得到第一综合供冷系数;S103、建立冷负荷比例、关键环境参数与第一综合供冷系数的关系式;S104、根据目标建筑所在地的逐时的关键环境参数、冷负荷比例,得到逐时的第一综合供冷系数,并得到平均综合供冷系数;S105、建立平均综合供冷系数与冷负荷比例的关系式;S106、根据平均综合供冷系数与冷负荷比例的关系式得到平均综合供冷系数的最大值,及所述平均综合供冷系数的最大值对应的冷负荷比例。该方法可以预测系统的合适的冷负荷比例,使得系统配置合理。

    一种基于PSO-LSTM模型的多特征逐时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32272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71317.5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PSO‑LSTM模型的多特征逐时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包括:通过获取目标区域的历史逐时电力负荷数据以及目标区域对应的气象数据;对存在异常的历史逐时电力负荷数据进行异常处理;对处理后的历史逐时电力负荷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基于归一化处理的结果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提取出正常的历史逐时电力负荷数据的时间特征数据,并组合气象数据构建多特征组合集;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LSTM模型进行优化;将多特征组合集和训练集输入至优化后的LSTM模型进行训练;将多特征组合集输入至训练完成的优化后的LSTM模型,最终得到预测逐时电力负荷数据,提升了逐时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

    一种多变量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3227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71312.2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变量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力负荷预测数据集,电力负荷预测数据集包括气象因素和日需求负荷数据;根据气象因素和日需求负荷数据选取待预测日的相似日,对相似日中的气象因素进行预处理,得到相似日中气象因素的特征序列;并对特征序列进行降维处理;组合降维后的特征序列和日需求负荷数据,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训练集训练改进的LSTM模型;将测试集输入至训练完成的改进的LSTM模型,得到预测的电力负荷数据,加快了电力负荷预测中模型的收敛速度,防止过拟合现象的出现,提升了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

    金属锡强化纳米TiO2光固化3D打印陶瓷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1439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170217.3

    申请日:2021-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锡强化纳米TiO2光固化3D打印陶瓷浆料,包括有机混合树脂相和分散于所述有机混合树脂相内的陶瓷粉末增强相;其中有机混合树脂相包括按体积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单体8‑20%、活性稀释剂5‑15%、低聚物50‑70%、助剂8‑12%、光引发剂5‑12%;所述陶瓷粉末增强相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纳米TiO2粉末70‑90%、纳米锡金属粉末10‑30%;且每1mL有机混合树脂相中陶瓷粉末增强相的加量为0.2‑0.25g。本发明提供的金属锡强化纳米TiO2光固化3D打印陶瓷浆料,降低了陶瓷材料的烧结温度,增强了陶瓷粉末基体结构的稳定性,且保证了经光固化3D打印出的坯体的精度及成型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金属锡强化纳米TiO2光固化3D打印陶瓷浆料的制备方法。

    金属锡强化纳米TiO2光固化3D打印陶瓷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1439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70217.3

    申请日:2021-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锡强化纳米TiO2光固化3D打印陶瓷浆料,包括有机混合树脂相和分散于所述有机混合树脂相内的陶瓷粉末增强相;其中有机混合树脂相包括按体积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单体8‑20%、活性稀释剂5‑15%、低聚物50‑70%、助剂8‑12%、光引发剂5‑12%;所述陶瓷粉末增强相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成分:纳米TiO2粉末70‑90%、纳米锡金属粉末10‑30%;且每1mL有机混合树脂相中陶瓷粉末增强相的加量为0.2‑0.25g。本发明提供的金属锡强化纳米TiO2光固化3D打印陶瓷浆料,降低了陶瓷材料的烧结温度,增强了陶瓷粉末基体结构的稳定性,且保证了经光固化3D打印出的坯体的精度及成型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金属锡强化纳米TiO2光固化3D打印陶瓷浆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无支撑彩色三维实体模型制造方法及肝脏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09318476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811190117.5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支撑彩色三维实体模型制造方法,将离型剂和水性颜料加入3D打印机中,其中一喷头中装载离型剂,其余喷头中装载色调不同的水性颜料;通过3D打印机的打印喷头将离型剂注入到可固化树脂或石蜡中,注入的离型剂按照产品三维数字模型的外形轮廓层层打印分隔出模型的外部形态;注入的水性颜料对三维数字模型内部需要着色的部位进行相应着色;将可固化树脂或石蜡进行固化,将离型剂外部的可固化树脂或石蜡剥离,离型剂包裹的部分即为得到的三维模型成品,可固化树脂或石蜡的粘度为100‑500000Pa·s。本发明能够完成无支撑彩色三维实体模型制造的同时,不需要添加任何支撑体,而是通过可固化树脂或石蜡材料来维持原始结构。

    一种无支撑增材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47147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0146518.9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支撑增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带有内喷头和外喷头的3D打印机,内喷头和外喷头同轴设置,内喷头的出料端伸入外喷头的喷腔内,且内喷头与外喷头的出料端平齐;(2)利用3D打印机在颗粒状凝胶中进行打印,凝胶前驱体、凝胶交联剂分别通过外喷头、内喷头流出,打印得到未完全反应的中空凝胶纤维;(3)通过控制打印参数,使未完全反应的中空凝胶纤维逐层堆积,形成三维结构;(4)打印完成后,去除多余颗粒状凝胶,将三维结构浸泡于所述凝胶交联剂中,使其完全固化。本发明利用颗粒状凝胶作为支撑,无需打印支撑,即可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的制造,并且在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的同时可以保证内部具有流道网络。

    一种无支撑增材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47147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146518.9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支撑增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带有内喷头和外喷头的3D打印机,内喷头和外喷头同轴设置,内喷头的出料端伸入外喷头的喷腔内,且内喷头与外喷头的出料端平齐;(2)利用3D打印机在颗粒状凝胶中进行打印,凝胶前驱体、凝胶交联剂分别通过外喷头、内喷头流出,打印得到未完全反应的中空凝胶纤维;(3)通过控制打印参数,使未完全反应的中空凝胶纤维逐层堆积,形成三维结构;(4)打印完成后,去除多余颗粒状凝胶,将三维结构浸泡于所述凝胶交联剂中,使其完全固化。本发明利用颗粒状凝胶作为支撑,无需打印支撑,即可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的制造,并且在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的同时可以保证内部具有流道网络。

    一种无支撑增材制造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66971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02365.X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支撑彩色增材制造方法,该方法采用彩色光敏树脂作为增材制造原料,使用计算机控制并负载不同颜色光敏树脂的多个喷头协同挤出原料,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对制备材料构建模型,并控制喷头在调配好有机凝胶中按照三维模型进行挤出制造,挤出制造的结构在有机凝胶中维持模型形态,再使用固化光源对有机凝胶中的光敏树脂进行照射,光敏树脂发生固化,将包覆的有机凝胶去除,最终得到产品。本发明通过彩色光敏树脂、多喷头挤出及计算机辅助,实现彩色增材制造技术并一次制造完成,通过在有机凝胶中进行挤出制造,在无需使用附加支撑的前提下完成立体空间增材制造的过程,提高了增材制造的效率,同时节约了增材制造过程的耗材与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