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26993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397312.7
申请日:2011-1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粒子的肿瘤细胞主动靶向给药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肿瘤细胞主动靶向给药体系是以具有光催化性能的纳米粒子为载体,经物理吸附或化学键合的方式而得到的靶向分子/纳米粒子/化疗药物复合物,其中纳米粒子和靶向分子的摩尔比为50∶1~20∶1,纳米粒子和化疗药物的摩尔比为50∶1~10∶1。本发明将化疗药物、靶向分子、光催化性能纳米粒子结合在一起,赋予纳米粒子载药体系对肿瘤细胞的主动靶向能力,有效降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应用该体系可以实现化疗药物的可控释放与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并且构建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利于工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28042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179417.9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IPC: A61K47/69 , B01J23/75 , B01J31/38 , A61K41/00 , A61K33/24 , A61K31/704 , A61K31/337 , A61K33/243 , A61K31/4745 , A61K47/52 , A61K47/60 , A61K47/62 , A61K47/5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波增敏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异质结‑多孔复合材料及微波增敏剂。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氧化物与碳层基底复合的异质结‑多孔复合材料,所述双金属氧化物与碳层基底复合的异质结‑多孔复合材料由多孔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保护气氛中经400~900℃碳化后制得;所述多孔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X金属离子掺杂Y金属‑有机框架材料,X金属、Y金属均包括稀土金属、碱土金属、主族金属、过渡元素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X金属与Y金属为不同的金属。本发明调整X、Y金属的组成及掺杂比,对双金属氧化物与碳层基底复合的异质结‑多孔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调整,并调控异质结结构的形成,使其具有良好的微波热增敏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12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38374.5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G01N21/65 , G01N21/64 , G01N33/574 , G01N33/533 , G01N33/5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肿瘤治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荧光/SERS双模态生物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多壁碳纳米管水分散液中加入聚乙二醇,超声,得到MWCNT‑PEG;加入氯金酸溶液后进行超声,再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加热反应,固液分离后,获得MWCNT‑PEG‑Au;加入拉曼信号分子,得到MWCNT‑PEG‑Au‑拉曼信号分子;加入氨水,再加入盐酸多巴胺溶液,固液分离,获得MWCNT‑PEG‑Au‑拉曼信号分子‑PDA;加入荧光素标记的抗EGFR抗体,获得MWCNT‑PEG‑Au‑拉曼信号分子‑PDA‑荧光素标记的抗EGFR抗体。本发明提供的荧光/SERS双模态生物探针对胰腺癌细胞具有精准识别和高效检测能力,既提供了高灵敏度的拉曼光谱信息,又实现了直观的荧光成像定位,从而显著提高了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54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35272.X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IPC: C08G83/00 , A61K41/00 , A61K47/69 , A61K47/60 , A61K47/62 , A61K45/00 , A61P35/00 , A61K49/06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生物医学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该材料为X金属离子掺杂Y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纳米片状结构,粒径长宽20‑1000nm,厚度为1‑10nm,X金属、Y金属均包括碱土金属、主族金属、过渡元素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X金属与Y金属为不同种金属。本发明由掺杂前的球状或立体结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转变为纳米片状结构,增大比表面积与表面活性,掺杂的金属离子能够通过电子得失促进活性氧自由基生成,具有较高的微波激发活性氧自由基生成能力,可增强肿瘤的微波消融效果,并提高医学成像信号。且该材料在其表面进行肿瘤靶向分子修饰、药物负载后可提高肿瘤微波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49697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468692.0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材料,所述复合纳米材料包括内核和外层;所述内核包含金纳米材料和磁性纳米材料;所述外层包含亲水性材料;所述外层包裹内核。该复合纳米材料水溶性佳、生物毒性低、结晶性能优异,因此具备提高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断效率、降低毒副作用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069491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310103775.7
申请日:2013-03-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A61K41/00 , A61K45/00 , A61K49/00 , A61K47/42 , A61K47/36 , A61K47/10 , A61K47/32 , A61K47/18 , A61K47/2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元纳米复合药物、其制备方法和其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的药学组合物的用途。该三元纳米复合药物包含核心载体、药物活性成分和用于包裹所述核心载体与药物活性成分的稳定剂。该核心载体包含能够被超声波激发从而产生活性自由基的第一纳米粒子、具有医学成像信号的基于第一纳米粒子的复合纳米粒子或其组合;该药物活性成分负载于所述核心载体上;该稳定剂包括亲水性聚合物、表面含有羟基或羧基的脂质体、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球、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球,或其组合。本发明还涉及不含稳定剂的二元纳米复合药物用于制备利用超声波激发从而治疗肿瘤的药学组合物的用途。本发明可实现超声波治疗与化疗协同的肿瘤靶向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04069491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310103775.7
申请日:2013-03-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A61K41/00 , A61K45/00 , A61K49/00 , A61K47/42 , A61K47/36 , A61K47/34 , A61K47/32 , A61K47/18 , A61K47/2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元纳米复合药物、其制备方法和其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的药学组合物的用途。该三元纳米复合药物包含核心载体、药物活性成分和用于包裹所述核心载体与药物活性成分的稳定剂。该核心载体包含能够被超声波激发从而产生活性自由基的第一纳米粒子、具有医学成像信号的基于第一纳米粒子的复合纳米粒子或其组合;该药物活性成分负载于所述核心载体上;该稳定剂包括亲水性聚合物、表面含有羟基或羧基的脂质体、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球、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球,或其组合。本发明还涉及不含稳定剂的二元纳米复合药物用于制备利用超声波激发从而治疗肿瘤的药学组合物的用途。本发明可实现超声波治疗与化疗协同的肿瘤靶向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7919402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44735.0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IPC: A61K41/00 , A61K9/127 , A61K9/107 , A61K9/06 , A61K9/51 , A61P35/00 , A61K49/22 , A61K49/18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聚焦超声用敏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高强度聚焦超声用敏化剂,包括内核组分和外层组分,内核组分包括有机声敏剂、医学成像对比剂中的一种或两种,外层组分包括两亲性大分子化合物、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制备方法包括使用有机溶剂溶解内核组分和外层组分,旋蒸后得到聚合物薄膜,加入水合介质振荡使聚合物薄膜水化,超声后进行离心或水浴搅拌。所得由内核组分和外层组分组成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用敏化剂,用于HIFU增效剂时,能够提高FIHU辐照后靶区热量沉积,改善超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情况,对病灶较深的肿瘤组织有很好的杀伤效果,能够在相同功率下实现最优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54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035272.X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IPC: C08G83/00 , A61K41/00 , A61K47/69 , A61K47/60 , A61K47/62 , A61K45/00 , A61P35/00 , A61K49/06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生物医学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该材料为X金属离子掺杂Y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纳米片状结构,粒径长宽20‑1000nm,厚度为1‑10nm,X金属、Y金属均包括碱土金属、主族金属、过渡元素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X金属与Y金属为不同种金属。本发明由掺杂前的球状或立体结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转变为纳米片状结构,增大比表面积与表面活性,掺杂的金属离子能够通过电子得失促进活性氧自由基生成,具有较高的微波激发活性氧自由基生成能力,可增强肿瘤的微波消融效果,并提高医学成像信号。且该材料在其表面进行肿瘤靶向分子修饰、药物负载后可提高肿瘤微波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448692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810429878.5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核组分和外层组分;所述内核组分包括纳米粒子;所述外层组分为多层组分,包括稳定剂、医学成像对比剂、化疗药物、肿瘤特异性配体或抗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内核组分与所述外层组分的质量比例为1:10~1:0.5。该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超声波响应活性,能够将吸收的超声波高效地转化为活性氧自由基或者热能。本申请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及在HIFU增效剂中的应用,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利于规模化生产与推广;其用于HIFU增效剂时,可提高HIFU对位置较深病灶的消融效果,提高对体积较小的早期肿瘤的治疗效果,可对肿瘤边界进行影像学定位与识别,降低对肿瘤边界正常组织的损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