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树CabuAP3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111291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510544023.3

    申请日:2015-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楸树CabuAP3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基因序列(CDS)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楸树CabuAP3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CabuAP3基因仅在楸树的花瓣和雄蕊中表达,而在叶片、萼片和雌蕊中不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CabuAP3基因表达载体转入野生型拟南芥和拟南芥ap3‑3突变体中,结果显示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额外长出了1个花瓣,说明CabuAP3基因具有调控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花瓣数量增加的功能,而转基因拟南芥ap3‑3突变体长出了花丝状结构。利用楸树CabuAP3基因表达载体获得的植物变异材料,可用于植物育种和观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楸树CabuAP3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11129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44023.3

    申请日:2015-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楸树CabuAP3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基因序列(CDS)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楸树CabuAP3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CabuAP3基因仅在楸树的花瓣和雄蕊中表达,而在叶片、萼片和雌蕊中不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CabuAP3基因表达载体转入野生型拟南芥和拟南芥ap3-3突变体中,结果显示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额外长出了1个花瓣,说明CabuAP3基因具有调控转基因野生型拟南芥花瓣数量增加的功能,而转基因拟南芥ap3-3突变体长出了花丝状结构。利用楸树CabuAP3基因表达载体获得的植物变异材料,可用于植物育种和观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灰楸的组织培养方法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90344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310109903.9

    申请日:2013-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灰楸组织培养方法,包括:采集灰楸母树一年生萌生枝条依次进行枝条水培催芽、无菌化处理、芽的诱导和增殖、不定芽生根培养、炼苗与移栽,得到灰楸组培苗。本发明方法选择特定的健壮无病虫害灰楸母本,通过特定的组织培养技术和培养条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批量优质灰楸组培苗,满足科研和生产所需;与其他繁殖方法相比,本发明需要的母本材料少,有1~2个茎段即可大批量繁殖,且更好地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将幼苗移栽室外,成活率能达到95%以上;繁殖速度快,苗木质量好,出苗率高;无需培育砧木与接穗,极大地减少占地面积,并降低人力及管理成本。

    一种香椿芽接繁殖方法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82042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272913.9

    申请日:2014-06-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香椿芽接繁殖方法,选取生长健壮、地径1.0-1.2cm的香椿当年生播种苗作为砧木,从香椿母树上采取健壮、芽体饱满的无病虫害当年生枝条进行芽接,从而实现香椿扩繁。芽接具体为:接穗选取枝条中部健壮芽体,在芽的上方距芽0.5cm处横切一刀,向下削至芽下0.5cm处再横切一刀,芽片需带一部分木质部,厚度2-3mm,芽片削面长度在1.0-1.5cm之间;选取砧木的东北面,在距地面5cm处削去一片皮块,砧木削法与接穗相同,然后取下所削皮块,迅速将芽片贴在所削切面上,芽片下端与切面下切口对齐,然后用条绳绑紧即可。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嫁接成活率高(86%以上)的特点,所培育出的苗木高、径生长均很迅速,为今后香椿良种保存及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川西云杉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1393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210274334.9

    申请日:2012-0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川西云杉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方法,包括:采集川西云杉自由授粉无性系球果,分离出未成熟合子胚进行体胚发生培养;所述体胚发生培养包括四个阶段: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阶段、胚性愈伤组织增殖阶段、体细胞胚成熟阶段和体细胞胚萌发阶段。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大大缩短了苗期,天然结实率、种子成熟率和分化率以及萌发率均有提高。为在林业生产中大规模推广种植川西云杉提供了一种周期短,繁殖率高、生产步骤衔接紧密、成本低廉的育苗方法,适用于川西云杉细胞工程快速繁殖技术体系,满足市场对川西云杉的需要。

    一种固体培养获得针叶树种胚状体的方法及其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100427586C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510090282.X

    申请日:2005-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培养获得针叶树种胚状体的方法及其培养基。本发明所提供的针叶树种胚状体固体培养基,包括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成熟培养基,所述成熟培养基分为成熟培养基1或成熟培养基2。应用上述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获得针叶树种胚状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和成熟培养,得到所述胚状体。本发明通过对培养各阶段培养基组分的优化,提高了胚性愈伤组织质量,早期原胚质量大大改善,与现有技术相比,体细胞胚培养发生状况取得了重大突破。

    杂种落叶松微扦插育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59948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510578994.X

    申请日:2015-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种落叶松微扦插育苗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扦插材料:从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无性系植株上采集当年生嫩枝,灭菌;(2)诱导生根:采用两步生根法进行,即:将灭菌后的嫩枝在含有生长素的改良L9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后,再将嫩枝转入不含生长素的改良L9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整个过程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扦插,显著提高了杂种落叶松插穗生根率,嫩枝生根率高达85.0%以上,30天左右可见不定根,平均每株生根根数为11条,有效缩短了优良种植材料的育苗周期,扩大了繁殖系数,开创了杂种落叶松优良种苗培育的新途径。

    落叶松miR166a在调控植物发育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450770B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310452485.3

    申请日:2013-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落叶松miR166a在调控植物发育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具体为如下(1)‑(4)中任一所示的核酸分子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1)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RNA分子;(2)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RNA分子;(3)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DNA分子;(4)序列表中序列3的第27‑539位所示的DNA分子。实验证明,LaMIR166a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植株在生根培养基a17上培养4个月时,有大量的侧根发生,且植株生长良好;而非转基因对照植株,只有主根伸长,没有侧根发生,且相比之下植株生长缓慢。这说明过表达miR166a可促进落叶松组培苗的生长速率、促进侧根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移栽成活率。

    丽江云杉容器苗的补光育苗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636374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10554487.3

    申请日:2013-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1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丽江云杉容器苗的补光育苗方法,以及该方法的应用。所述方法包括:播种丽江云杉种子后,对容器苗进行补光处理;补光时间包括:从容器苗的幼苗脱壳后开始补光,在容器苗生长季节连续补光两年;容器苗生长第一年从容器苗的幼苗脱壳后开始补光,补光时段为22:00~2:00,补光100~110天;容器苗生长第二年从容器苗展叶时开始补光,补光时段为21:00~1:00,补光110~120天。本发明首要解决了丽江云杉育苗过程中的苗期和幼龄期生长缓慢的问题,大大加速了丽江云杉苗期生长,延迟封顶,使苗木提前出圃;可有效保证丽江云杉的成活率和苗圃保存率,为大规模供应丽江云杉造林提供一种周期短且成本低廉的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